南洋古城马六甲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6 15:37
在马六甲海峡北岸,有一座独特的小城。这个小城被穿城而过的马六甲河分为东西两部分,河西有灰瓦白墙的中国城,河东则耸立着葡萄牙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各色建筑。这个小城因历史悠久,至今拥有多种族居民,并保留着多元文化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马六甲。马六甲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现代马来西亚的起源,还是马来西亚各城市中与我国最有渊源的城市。
马六甲如何得名
在梵文中,“马六甲”是“大岛”的意思;但据向导说,这其实是一种树的名字。这还要从一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讲起。600多年前,苏门答腊王子拜里米苏拉于旅途中在一株名叫“马六甲”的树下休息,恰巧看见一只猎狗将一只小鼠鹿逼到绝境。为了自卫,鼠鹿竟然将狗踢进了河里。王子被小鼠鹿的勇气折服,决定在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帝国,并以树名“马六甲”来命名。
其实,拜里米苏拉选择马六甲建国的真实原因,在于马六甲所具有的独特地理优势。马六甲位于我国和印度之间的狭长海道的汇合点上,港宽水深,便于大吨位船舶安全通过;港口无险滩,不受风暴侵袭,便于防守;港口有密布的红树林作为屏障;还有一座高耸的小山,从那里可以俯瞰入海口,易守难攻。
1402年,拜里米苏拉在马来半岛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我国的明史称之为满剌加王国,其都城就是马六甲。马六甲苏丹王朝建国初期,每年向暹罗缴纳黄金以求得保护。在明朝永乐年间,拜里米苏拉拜见明成祖后,正式向大明王朝进贡。明成祖封拜里米苏拉为满剌加国王,并为马六甲提供保护。
1405~1433年间,明成祖曾派郑和七下西洋。郑和几乎每次都到马六甲,带来许多朱棣赏赐给马六甲国王的财物、银印和袍服等。当时,广东、福建一带的华人跟随郑和船队来到马六甲定居,他们在这里从事商业和农垦,也把中国习俗带到当地,全城房屋悉仿中国式,让人恍惚中似乎来到了江南小镇。
马六甲经历了八代苏丹的统治,1511年,被东扩的葡萄牙人所攻占;后来,又相继饱受荷、英、日等殖民统治的蹂躏;直至1957年独立。
老城遗迹
马六甲地处要塞,可谓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每一次更替,便是一次战争的洗礼,每一次换代,马六甲老城内均遗留下一些刻有时代印记的历史遗存,漫长的殖民史让这座不大的老城看上去饱经风霜却又很有故事性。
今天,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马来人、华裔、葡萄牙裔聚居的街区,可以看到葡萄牙人修建的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荷兰人修建的总督府、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以及中式庙宇等,众多的古迹虽然苍苔覆石,略显破败,但日夜和着习习海风,默默讲述着不同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背后的动人故事。
CHRIST教堂是马六甲的地标,鲜红的教堂外墙抢眼夺目,给老城也增添了一丝活力。这座荷兰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建于1753年,是当年的荷兰人为纪念殖民马六甲100年兴建的。原本雪白的外墙为和马六甲当地产出的暗红色铁锈石相呼应而在后来被涂成了红色。
除了地标建筑CHRIST教堂,马六甲老城内还有一座很“神”的雕像,它位于圣保罗山上的圣保罗教堂前。圣保罗教堂始建于1521年,是远东最古老的教堂,与圣地亚哥城堡一同由葡萄牙人建造,荷兰人接管马六甲后便将其改称为圣保罗教堂。1753年,CHRIST教堂落成后,圣保罗教堂被废弃,变成墓园。
顺着荷兰城的一处阶梯攀爬而上,便能看到一座洁白的大理石雕像-著名传教士圣方济雕像。1553年,圣方济死后,他的遗体在被运回印度前曾在这里埋葬了9个月。之后被挖出时,竟然没有腐烂的迹象。后来,葡萄牙人在教堂前为圣方济立了一座像。雕像的右手在一个大风天里不慎被树干砸断。人们发现,这竟然和圣方济去世后的模样极度吻合。此后,这尊缺少右手的雕像便被保留了下来。
荷兰红屋建于1650年,位于马六甲市中心,是1641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后建造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建筑,为当时荷兰统治者及官员的官邸。之所以称为红屋,是因为房子的整体颜色均为红色。其所用的红砖象征着荷兰建筑的特色。据说,这些红砖是荷兰人当成压舱石运来的。这座高大、坚固、有着厚厚石墙和沉重硬木门的建筑展现了荷兰人的木工和石工技艺,门上精致的铁链至今熠熠生辉,由于它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当地政府保留下来,现已成为马六甲历史和民族博物馆及文学博物馆。
在这座建筑周围,高大的基督教堂、古老的钟塔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围绕着广场分布开来。统一的红色,使建筑少了些死板的厚重,多了一份明朗的欢快。
在葡萄牙城的前面,是以前的苏丹王宫。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便是在这里宣布马来西亚独立的。如今这里成为了博物馆。
漫步在马六甲河边,两岸景色很美,从红屋广场旁边的楼梯上去就是圣保罗教堂,在这里可以远眺马六甲海峡,马六甲老城区的风景也尽收眼底。
中式遗风
提到马六甲,就不能绕过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七下西洋有六次(亦有人说五次)在此停靠。当时,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每次出使西洋人数多达2万多,前后历时两年,需要装载大量粮食和其他货物。为便于远航,中国船队要在远航途中建立一个官厂,因与中国关系良好,马六甲港便成了郑和船队中转货物和候风停泊之要地。郑和船队每次到达马六甲,不仅要进行休整,补给物资,还常常把船队划分成若干个支队,分头去附近国家访问、进行贸易往来。去各国的船只完成任务后,还要回到马六甲聚齐,等候5月中旬西南信风的光临,集体返回祖国。
郑和下西洋的20多年间,马六甲王朝曾经有3位国王和26批次使臣先后访问中国,受到明王朝的热情款待。1460年,永乐皇帝朱棣还将汉丽宝公主嫁给马六甲第六代苏丹曼苏尔沙。马六甲古城至今还保存着汉丽宝公主井和与郑和密切相关的三宝山、三宝井和三宝庙等古迹。
三宝山,亦称中国山,位于马六甲老城中心。这座山目测不过几十米高,平缓的两个山丘逶迤而下,绵延到路边。早在1409年,郑和第一次远航时,曾在山上扎过大营;曼苏尔沙苏丹也曾在山上建过富丽堂皇的宫殿,供汉丽宝公主和她的500多名侍从居住。1641年,荷兰人攻下马六甲之后,将这里改成了墓地。山上、山下的宫殿、营寨经过几百年历史的涤荡,早已踪迹全无。近代,有中国船商买下这座山,并划定26亩地作为墓园。如今,这里大约有1万多座中国人的坟墓,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明代,此处也成了埋葬中国人最多的海外陵园。
三宝庙是座道教庙宇,面积不大,有三重院落。外院空空,只是在大门上悬着“宝山亭”三个大字。进第二道门,前面是一座三开间殿堂。三间分而不隔,供奉着三位民间大仙,平日香火不断,烧香祈福的多为华人。
这座院落的精彩部分在二道门两侧的角落。左边角落里有一眼大井,直径2米有余,井盖被紧紧封死,这就是著名的汉丽宝公主井。1677年,荷兰人曾怀疑有人往井中投毒,封死了这口井。不过,如今的它灵气犹在,当地人有什么疑难,都会来到井边许愿;就这样,公主井变成了马六甲人的许愿池。
庙的后院还有一口不大的井,是郑和率人开凿的。当年,郑和率众到达马六甲时,正遇大旱,淡水匮乏,郑和遂下令为当地开凿水井,前后共打了7眼井。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到20世纪初,这些井中仅有一眼保留下来,这眼井一直是当地民众的主要饮用水源。“二战”时,日军在井里投放了毒物,致使井水不能饮用。日军败退后,民众为纪念郑和,特地把这口井保护起来,以为纪念。
因与马六甲渊源颇深,马六甲苏丹博物院里专辟了“郑和文物馆”,馆内保存着郑和下西洋时携带的印章、钱币等,还有一些史书典籍及图片。馆外则矗立着身着官服、腰佩宝剑的郑和石像。与栩栩如生、高大威武的郑和石像合影留念,是游客们走出“郑和文物馆”后的首选活动。一位当地年轻人说,郑和把中国和马六甲连接起来,他已经是马六甲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郑和船队带给马六甲的影响的确是深远的。走在马六甲老城,沿街两边望过去尽是雕梁画栋的精美房屋,挂着红灯笼的餐厅、贴着对联的木门、处处可见的汉字店标……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明代的江南。
来到马六甲,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逛一逛鸡场街,当地华裔称之为文化街。行走在这里,仿佛是到了另一个故乡,繁华的鸡场街全部由老式骑楼建筑组成,满眼的华语招牌,满大街讲着汉语的华人……要知道,这里是华人在马来半岛最早的聚集区。在鸡场街,你会看到很多华人会馆,例如福建会馆、海南会馆等,它们中的很多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本以为这条街的得名会与卖鸡、斗鸡有关,实际并非如此。据说其街名来自福建话的“街场街”,福建人用“街场”形容街道的热闹,而福建话“街场”与“鸡场”同音,慢慢地就讹传演变而成鸡场街。
娘惹文化
马六甲是郑和船队当年登岛的地点,如今这里生活着当年船员们的后代-峇峇和娘惹。
当年,这些船员和随之而来的福建、广东一带的明朝商人在马六甲定居,与当地马来人通婚,生下子女,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统称为“峇峇娘惹”。峇峇与娘惹构成了马来半岛原住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峇峇娘惹”文化往往体现在饮食、家居以及用器上。色彩鲜艳的庙门、精雕细刻的黑木家具、长方形的木窗、华丽花纹的墙砖等,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华才情和文明遗风。
峇峇娘惹们继承了中国人勤劳的天性,一代代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把马来文化融入其中。不论是语言、饮食、服饰还是婚嫁仪式,都表现出两种文化的融合。古城马六甲的大半魅力也来自于独特的娘惹文化。因为娘惹的存在,马六甲变得亲切,魅力四射。
娘惹服饰最能展示华人与马来文化融合美感的精髓:娘惹服装多为轻纱,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再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尽显精致与奢华;服装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及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娘惹菜风味独特,口味以甜、酸、辣为主,虽然口味较重,但是少味精,纯靠香料的原味,煮出充满热带风情口味的佳肴。娘惹美食的酱料由10种以上的香料调配而成,以南洋风味香料大量揉合,姜、红辣椒、芥末、山佬叶等磨碎的植物根叶、酸甜果食等作为天然香料,不但健康更是滋味十足。结合华人与马来人烹饪精髓的娘惹菜在不同的地方其风味也各异,马六甲的较甜且椰浆较浓,槟城的则偏辣。但无论哪种口味,娘惹菜都深受大众欢迎。在马六甲尝一尝地道的娘惹菜对于游客的马六甲之旅是绝对值得的。在当地老年人心目中,做娘惹菜是给新媳妇打分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待嫁娘惹的必修课。
□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