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爸爸工作报告

  我们家爸爸,小陈,在今年春天,向自己的原单位递上了辞职信,转入一家前景更光明的公司担任要职。

  新公司采取扁平化管理,直接向老板汇报,食宿全包,月薪税后两万,无需试用,直接转正,一入职就直接对接核心客户——我儿子。

  对,我丈夫决心回家当全职爸爸了。从此以后我主外,他主内——我当老板,每月给他发工资,并且进行绩效考核。

  第一周:新接项目总有磨合期

  小陈第一天上班,给自己立下两个小目标:一、每天早睡早起;二、减肥。他给自己设了三个闹钟,7:05,7:15,7:35——因为儿子8:00上校车,7:35起床已是最后的界限。

  然而,小陈第一天就和自己的老板,也就是我,一起睡到了10:30。起床后他捶床大叫:“我以后不能这样了!你不要影响我!”

  这一天,他熟悉了一下新单位的地形地貌,并一举发现了其中矛盾重重的老问题。比如电饭煲,“居然脏成那样,你们真的没人注意到吗?”他自己吭哧吭哧洗了一个中午,洗得里外如新,然后用干净得令人发指的电饭煲,给自己熬了一碗粥。中途我去看了一次,粥只够一个人吃。

  第二天,他去了宜家,打算把北面的一间杂物房改造成儿童房,买了儿童床、鞋柜、整理柜,并获得一笔儿童房特批资金。他还买了一个耀武扬威的电动螺丝钻,时不时跟我炫耀下,“你看,有了这个东西,再也不用拧螺丝拧到手酸了。”东西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是半夜两点还有微型电钻声,让我非常生气。

  但是作为老板,不应该让员工半途而废。他想加班就让他加吧。

  第三天,小陈买的东西陆陆续续都到了。对讲机、监视器……全部安排在儿童房里,儿子正式入住自己的房间。我妈提心吊胆,这样真的行吗?作为老臣,她相当不满。我第一时间维护了小陈的权威,让我妈不要多嘴多舌:“都把你开除了,你还说这么多干吗?”

  老公信心满满,说:“我定了夜间闹钟,两点一次,三点一次,我会过去看的。”他的确定了闹钟,但是一次都没醒。中年男性的睡眠,怎么踢都踢不醒。每次只能我醒,万籁俱寂之中,拍灭闹钟,跑到隔壁房间,看到儿子在熟睡中发生了自转,趴在床尾。

  分房睡的第一周,儿子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碍,除了尿床一次,感冒一次。这就像新董事上马,股价总会产生一点波动一样,是自然的事情吧。

  小陈也摸清了规律。他保留早上的前两个闹钟,取消了第三个闹钟。因为他发现真的到7点半的时候,我妈一定会急吼吼上来敲门,“快点起床啊,怎么还不起床,马上迟到了!”就像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我妈每一次都力挽狂澜,让儿子赶上末班车。而小陈伺候完儿子刷牙洗脸出门,便立刻上床,补一个“回笼觉”。

  我问:“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培养他?”

  他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天内改好,不可能的。”

  第二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整个小区的大妈都知道,小陈专门回来带孩子了。于是大妈们袖着两只手,想看看小陈的核心优势在哪里。后来琢磨出来,他的先进之处,可能是放手。

  比如教孩子骑自行车,说放手就放手。一群大妈叫起来,“哎哟哎哟,他摔下去啦!”小陈只轻喝一声:“没事,他会自己站起来。”

  儿子带着全套护具,在地上摔成“皮蛋”,摔得大妈们纷纷领着自己家的小孩回家了。几天后,儿子终于会骑车了,他变强了。小陈带着会骑车的儿子在小区里溜达,喜气洋洋地展示自己的第一阶段教育成果。有个大妈看完之后很感动地对我说:“果然孩子还是要爸爸领,爸爸心硬呀!你儿子一头栽到绿化带里去了,我看他就站在外面,一动不动。”

  我和我妈听了都心里一惊,开始满小区寻找孩子的身影。

  小陈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又给孩子买了一辆更大尺寸的自行车。他比以前更爱买东西了,他买了三部对讲机,说可以在楼下放一个,这样咱妈就不用朝楼上大声嚷嚷了。他还买了红外线摄像头,方便晚上看儿童房的情况。夜里12点,他看了一眼后说:“啊,被子踢了,我再去盖最后一次,后面就靠他自己吧。”

  第三周:与前任项目负责人和平共处

  目前我们一家三口借宿在我爸妈家里。一开始是为了省钱,后来是为了孩子,搬家的话孩子要换幼儿园。

  小陈宣布要辞职回家那天,我妈到处跟邻居说:“我省力了,以后不用带孩子啦,我女儿把我开除了。”但内心她还是会觉得困惑,孩子真的需要爸爸亲自带吗?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陈带着儿子在公园练拍皮球。儿子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拍皮球的窍门,我在公园跑步,跑了一圈又一圈,看着儿子把球拍起来,手就是按不上去。

  我妈在旁边散步,过了一会上去亲自教他:“宝宝,你看外婆是怎么拍的。”儿子按我妈的方法,依然拍不起来。我和我妈同时觉得崩溃了,拍皮球这么简单都不会吗?拍皮球啊,又不是叫你做奥数,学象棋,诵读《论语》,自学潜水,练习数独……

  儿子跟木头一样听不懂,小陈在旁边一遍遍地教:“要使劲拍下去,手拿过来,这样才可以。”从7点到9点,教了两小时拍皮球,依然只能拍两下。

  我妈先走了。后来我也走了。走在路上我一阵庆幸:天啊,小陈两万块的月薪真的太值了。我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第四周:成功人士的经验不能照搬

  小陈在我心目中,已然是带小孩的成功人士,自称有一千种对付儿子的方法。

  有一次当小陈成功把孩子哄睡,我不得不虚心请教他是怎么做到的。小陈躺在床上,浑身洋溢着优越感,说:“你不行的,你不喜欢孩子。”

  “谁说我不喜欢他啦?”

  小陈说:“我的意思是,你不喜欢孩子这个群体。每次宝宝爬你身上,你都在叫,快点拿走。”

  那倒是,我的确对孩子不太感兴趣。不仅仅是不感兴趣,其实更想绕道走。一看到那些对孩子充满慈爱,大姐姐般带着一群孩子做游戏的女孩,我都崇拜得不行。

  小陈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什么样的孩子,他都喜欢带着一起玩。这种事情我怎么都做不到。以前采访编剧,问怎么做好这份艰苦的工作,她哈哈大笑说:“因为真的很爱这份工作啊。”瞧,成功人士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外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却甘之如饴。

  小陈说:“你要找到他感兴趣的方式,他喜欢玩,你要先陪他一起玩。”

  可是该玩什么呢?每次我提议捉迷藏,儿子都拒绝。小陈白了我一眼:“他又不是永远两岁。”

  儿子最近喜欢的东西是无人机。小陈花两百多块钱买了一个,连麻雀扇起来的一阵风,都会让这只机器从高处斜着掉到地上。这么一只飞不起来、屡战屡败的无人机,他们居然在门外兴高采烈地玩了一个小时。

  这事对我这种拥有成熟大脑的人,怎么可能做到呢?可是儿子很开心。他经常画无人机,画上所有的电池和遥控装置,告诉我:“这是我家那个怎么飞都飞不好的无人机,不是电视上那种。”

  听到这种答案我只会热血沸腾。“你等着,我赚钱给你买一个掉不下来的!”小陈却淡然处之,说:“没关系,将来会飞得好的。”

  他说,这也是哄睡的最大要点——让儿子对明天充满期待。今天不想睡,是因为还没玩够;如果知道第二天起来还有更好玩的,就会放心睡了。

  我偷偷听他怎么哄睡的。听到他跟儿子说:“想不想看明天早上雪有多大?”

  “想。”儿子5秒后睡着。

  我于是照搬了这个方法,问儿子明天起来想干什么?他说早上想先玩一会。我说那你要赶紧睡了,因为起得越早,玩的时间越多。然后他果然就睡着了。但是这方法第二天就失效了:儿子不想听我许诺空头支票。他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还是要乖乖去上学,不如前一天晚上多玩点划算。

  小陈说:“算了,等我多带他一段时间,到时候你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儿子。”

  成功人士必有独到之处。说白了,他们聊经验只是想告诉你一件事——你做不到的。

  第五周:找到了核心竞争力

  孩子越大,我越发觉他的战斗力绝对不是我所能控制得了的。这时候,爸爸的价值以绝对性的优势凸显出来。

  儿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胖。当他体重超过四十斤的那一刻,我非常强烈地意识到,啊,他再也不是小宝宝了。绝对不可能还跟以前那样,随时随地抱起来把玩一番。现在举起儿子,内心会有一丝害怕,有种或多或少要看他心情如何的忐忑。

  这家伙现在杀伤力太大了。摸着他结结实实的手臂和大腿,就像一个小型沙袋,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当他在小区骑车时,犹如一枚小型巡航导弹,令人闻风丧胆。

  这一切都是小陈的功劳。爸爸带的小孩就是不太一样。

  几年前我曾经梦想过这样的场景:儿子在前面骑着车,我在后面跑着步,他锻炼了我瘦身了,多么完美的母子健身计划。

  我后来才发现,这只能是他还不怎么熟练的时候。一旦学会骑了,一个成年人根本追不上五岁小孩的自行车。跑得我气都要断了,最后在后面拼命大喊:“等我一下,等我一下。”

  小陈站在他的平衡车上,冷冷看我一眼,一言不发追上去了——这车刚买回来的时候我还嘲笑过,买这个简直就是废物,你没有腿吗,不能跑步吗?小陈用平衡车证明:追孩子还是需要一个带电的东西。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欧洲最新研究,说小孩抗疲劳能力堪比铁人三项选手。原来,爸爸之所以带得好孩子,是因为他们更擅长长距离作战的户外消耗运动。我就没见过哪个现代女性能笑嘻嘻在烈日下追着小孩玩的,多半都是愁眉苦脸琢磨着:该死,又要晒得长斑了!

  自从小陈开始带孩子后,儿子明显续航时间短了,以前他能精神到夜里十一二点,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左右,居然没动静了。生活多给了我一小时,我掐指一算,感觉比原来多活了好几年。

  爸爸的策略就是尽可能把孩子的电放完,让他自动关机,上床睡觉。有一天小陈带孩子去公园骑了一下午车,当天晚上七点左右,孩子居然就睡着了。

  另一个变化是:孩子明显比以前爱上幼儿园了。以前儿子经常想赖皮,嘴里嘟囔着“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想在家里玩”。现在每天从幼儿园回来,训练一项接着一项,骑车两小时,拍皮球两小时,无论拖延多长时间都要吃完碗里的饭,还有时不时的英文训练……也许是真辛苦,所以他每天都要坐第一班校车去幼儿园。

  然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让孩子早早睡觉,小陈夜夜累倒在儿子一米五的小床上。一个成年男性,每晚十点前准时睡着。小陈终于靠儿子成为全中国作息最健康的中年男子。

  临睡前他撂下一句话:“我要睡了,养精蓄锐很重要。”

  说得对。睡梦中的儿子,咂了咂嘴,俨然童话故事中沉睡的怪物。明天,又是一场近身搏斗。

  摘自《孩子》

  文/毛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