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竞:以热爱之名

  • 来源:电子竞技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30 10:04

  又是一年高考季结束了,近日,不少高校开始公布录取通知投档安排,相信很多准大一新生已经知道未来会在哪座城市哪所大学度过恣意挥洒青春年华的4年。不少人戏称“大学不过是换个城市换个地点打游戏”,大学生群体一直是电竞的忠实受众,正值年少的年龄,相对宽裕的时间,以及呈上升趋势的购买力,使得高校电竞有了存活的空间。从自发组织的电竞校队和社团,到如今高校里开始设置电竞相关专业,发展电竞教育,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趋势发展,但是我们仍然会发现,尽管电子竞技在过去两年不断突破人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有了更高的接受度:来自企鹅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32.6%的用户有从事电竞行业的意愿,24%的家长支持子女从事电竞行业,可我们却甚少能在现在的俱乐部和战队里窥见高校电竞的影子。

  那些在高校电竞里“叱咤风云”的大学生们,都去哪儿了?

  大三的小Y不久前刚在一个全国性的LOL比赛中夺冠,他发挥稳定,打法凶狠,操作十分亮眼。平时段位颇高的他也收到过好几次战队邀请,随队得了不少亚军季军,早在高中时期对游戏颇有天赋的他就萌芽了打职业的意向。在赛后采访中小Y提到,他的父母都是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而且自己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考上大学之后反而对打职业的向往没那么强了。另外他也坦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状态较之前几年也下滑了不少,不再适合打职业了。夺冠之后想做的事,不过是努力备战期末考试。这次圆了冠军梦,以后可能会渐渐减少投入到英雄联盟的时间,而是去好好学习,以后比较想从事与大学就读专业相关的工作。

  今年刚本科毕业的小白收到了香港一所大学的offer后像普通大学生那样,享受着最后一个安逸的暑假,大学短短4年时间,她几乎把电竞行业产业链体验了遍:从一个玩DOTA2的普通玩家,到加入大学里的电竞协会负责社团运营,赛事执行;再到组建DOTA2校队征战各大比赛;最后成立高校电竞联盟,在赞助商公司,电竞媒体实习,当半职业俱乐部经理。在小白看来,电竞行业并没有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么好,很多地方很混乱,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她觉得自己在这行直接工作并不合适,目前更想去金融财务咨询相关的公司。

  这或许只是一个缩影。

  高校电竞就像是人生中的一趟短途列车,那些少男少女们买了一张名为“热爱”的车票,共乘4年后到站下车,各自朝着自己人生的下一站奔赴。

  说到高校电竞,不得不提起它的进阶版——电竞教育。近日,一张来自NGA社区的照片引来网友的热议,在教材《电子竞技赛事基础》一书中,介绍DOTA2国际邀请赛章节下,配文竟然是SKT荣获DOTA2 TI冠军,Faker与Bengi成为了二连冠选手。微博“电子竞技人才网”解释说这是印刷错误导致的,该版本是非正式教材,属于内部编撰版本,没有公开发售。以小见大,电竞教育离走上正轨还存在相当一段长的距离。

  高校电竞的不同之处在于:兴趣爱好大于既得利益。高校电竞的目的性不那么强,更多是为了“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而电竞教育,旨在通过长期或短期的学习,收获电竞相关知识和技能,直白点说,是需要把就业摆在一位的。在笔者看来,电竞人才的匮乏不言而喻,只是在电竞教育方兴未艾的时候,高校电竞仍然是一块重要的为电竞行业输送人才的土壤,遗憾的是,这块土壤在历经几年变迁之后,还是略显贫瘠。

  首当其冲的是认可。

  小Y随他所在的战队尽管已经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披金斩银,但是小Y始终没能得到父母的完全支持。在他考上大学,学习成绩稳定前列之后,父母渐渐开始以他为豪,但是去年小Y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他的父母就担心他频繁地打比赛会耽误学习。像小Y的队友为了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经常会逃课去打游戏。小Y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他们的底线是将电竞作为一个爱好,可是却很难接受当成一份职业。即便是小Y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自己以后能吃职业选手这碗饭。“我妈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我不是很想让他们担心”。

  小白的父母同样如此,但在她看来,学校的不认可才是最直接的阻碍,小白带领的战队以校队的名义拿了很多冠军亚军,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学校官方的注意或者认可”。社团里成员的衣食住行,各种活动的开销不是一笔小数目,也没有得到学校提供资金或者别的方面的帮助,“自力更生去拉外联”成为小白工作的重要部分。面对物质上的匮乏,小白可以退而求其次,入不敷出的时候就不搞活动,但是电竞协会始终没能获得学校社团联批复成为一个摆在她面前的难题。电竞协会从成立起当“黑户口”当了5年,小白接手之后一直努力促成电竞协会的转正,“梦想”成为小白去和体育部老师“哭诉”的高频词,在这样不懈的努力下,这才获得了社团批复,能够名正言顺招新摆摊,租借场地。

  其次是年龄。

  这对像小Y这样有打职业意向的同学来说非常致命。步入大学基本就意味着成年,而经过4年的大学生涯之后,在以年轻为主导的选手中,“大龄”带来的状态下滑不是光靠加强训练可以弥补的,兼职打职业难以兼顾学业和比赛两头,盲目退学或者休学打职业无疑又是赌上前途的不负责行为。尤其是在电脑和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渠道下沉使得越来越多低龄玩家脱颖而出,那些“天才少年”“天才少女”成为职业选手之后立刻大放异彩,通过高校电竞出来的所谓“高学历选手”反倒没有什么实际的竞争力,即便签约了俱乐部,同样需要时间训练和选拔,如果运气不好再在俱乐部坐几年冷板凳,出来之后就要面临职业生涯还没正式开始便不得不结束的窘境。

  小白说,在她打DOTA2高校赛的朋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队成员里,有打职业想法的同学倒是挺多的,他们的水平很高,平时单排也经常接触到职业选手,只是真正成为职业选手的很有限。有一个学长去了IG,有几个校队的同学休学了准备打职业或者在二线队青训。她也提到,她所在学校的DOTA2校队打完当届比赛就解散了,“网瘾少年”不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宅男,有不少队员都是学科素养很高,学习很优秀的学生,其中3个保研的队员就觉得打游戏只是兴趣爱好,没必要一定要把这个当成工作。

  最后是执行力。

  小Y不得不承认,他们获得冠军主要原因在于队里选手的个人实力强。比赛前十几天,队里的打野选手觉得他们已经足够强了,训练赛不是特别用心,小Y又是个特别认真的人,于是和打野选手爆发了争吵,原本就集不齐线下赛的队伍在队员闹矛盾之后几乎没怎么聚在一起打过比赛,全靠个人有空自己去打排位赛保持竞技水平,一直持续到比赛正式开始。在队员集齐之后需要领队带队的情况下,原本的辅助替补选手—一位女同学才转成了领队,负责协调队内外事宜。

  “学生做事情会有点不负责任,有点学生气”,小白在经历了实习中与成熟的工作团队合作策划一场活动并高效完成之后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有固定的学习任务,分到各个社团的时间本就很少,年轻带来的社会阅历又不足以提供强大的执行力来支撑他们组织举办专业性强的社团和活动。

  认同困难带来的操作困难与本身的执行力的不足构成了连锁反应。大学生毕竟还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群体,想要在电竞行业一展拳脚离不开父母老师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和认同。除此之外,对于有打职业意向的学生来说,一旦过了当打之年,电竞这个行业就渐渐对他关上大门,年龄增长带来的各种限制迫使他不得不另谋他道。而对想从事电竞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更现实的原因是,我们必须正视电竞这行还不够好的事实,如果他是一个985,211的大学生,好好学习毕业后会有更好的出路,又何必要冒险进入一个前途未卜的行业呢?

  热爱听起来固然美好,但好好生活才是最基本的需求。如今的现状是,如果我想成为职业选手,我会争取在我年纪还小的时候,甚至初中高中阶段就进青训营或者二队打职业;如果我想从事电竞相关工作,我会努力考个好大学,学一学传媒类管理类的专业,再去好好实习积累经验。这些当然不算是捷径,但高校电竞看起来却像是一条通往电竞行业更绕的路。

  最后,小Y和小白都说了类似的一句话:“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能往电竞行业发展”,或许这个“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都已不再是学生,但是在高校电竞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为了“赢”一起哭过笑过的时光,早已沉淀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也许,这才是高校电竞带给学生们最大的意义。

  文 董思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