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票补时代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票补,影视
  • 发布时间:2018-09-28 16:01

  2018年的9月,注定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转折点:一是传出自2014年开始操纵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票补”即将成为过去,二是在电视剧导演郭靖宇的呼吁下,主管部门着手清查操纵收视率这一公开的秘密。

  电影和电视剧在商业模式上分别是B2C和B2B,长期以来,在电视剧领域成功的人却往往折翼于电影领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电影的好坏是由观众直接买票决定的,这种众口难调、千变万化,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2014年,随着国庆档电影《心花路放》上映,这种直接2C的选择权,被北京摩天轮以1.25亿元保底发行的模式改变了,这也标志着票补元年的开始。使出这一绝招的两家企业分别是以19.9元和9.9元超前低价预售的团购网站美团猫眼,以及刚从旅游业转行影视行业的摩天轮母公司北京文化。

  在2014年10月铺天盖地的财经新闻里,这两家企业都不讳言各自的动机:美团为了增加用户量;北京文化看重的是刚入行即获得不错的预期收益,以及能迅速获得预期8亿元以上票房级别电影的业绩——换言之,高价保底也好,重金票补也罢,为的无非是各自的商业目的,或者是市场占有率,或者是股价(尽管当时北京文化股价连跌11天)。

  随后的3年里,票补几乎成为电影发行的“标配”,只是除了有钱的片方、有“咖”的片子,“票补”也成了多数电影片方的梦魇——票补成了左右排片的关键因素,电影的品质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相应的,在前票补时代,同档期影片竞争的是营销的思路、宣传的点子、发行的执行力,而票补猖狂的几年里,这些都变得不重要了。因此,影院可以不再事先了解影片的品质就做预排片,只以票补作为排片比例的依据。所谓宣传再卖力,也抵不上动辄几千万元的票补……

  很快,一部分优秀的影院经理就意识到了问题,因为票补、锁场等行为,有些时候反而造成了放映空间的浪费。换言之,当影片品质不佳的时候,低价也骗不了观众。因此今年就出现过票补还没用完,片子已经提前撤档的现象。

  3年前,在众多媒体都为“票补”这种新鲜有效的手段欢呼的时候,笔者就写过文章,以简单的经济学逻辑来推断这种手段必将失效,或者被取消。其核心逻辑就是:一、看电影不是刚需,观众对票价确实敏感,但是不会因为便宜就去看烂片,因为观影是需要投入时间以及其他费用的消费行为;同理,为好片付高价也很正常,譬如当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不少观众就是在看了普通幕以后,专门买百元票价的IMAX票再度观赏。二、在电影的价值链上,网络售票只是一种售票手段,它确实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度,但是没有在价值链上贡献足够的增值,或成本节约,因此也就不可能颠覆性地改变原有的产业链条,所谓线上发行颠覆传统发行,只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常玩的造词游戏而已。三、无论是烧钱的互联网售票公司还是片方,烧的钱总归是成本,天下没有永远不计成本的生意。四、随着法制法律的健全,这种明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违市场公平原则的做法,迟早会被法规、制度所不容。

  如今,后票补时代来临,希望那些因为“票补”而养了一身惰性的影院方、发行方、片方迅速清醒起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同时,“票补”之所以能有一定的效果,说明现行的平均票价可能确实偏高了,那么随着影院数量持续增长、竞争加剧,全行业是否考虑适度调降各级城市的最低限价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韩小凌

  电影制片人、发行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