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为何参与银行定增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烟草,中维资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16 00:03
“史上最大规模定增”发布之后,农业银行(601288.SH)仍然没有止跌。
参与这1000亿元的定增资金的投资者实力雄厚,分别为汇金公司、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维资本、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新华保险。其中汇金、财政部两方国家队合计购买800亿,成为本轮农行融资的最大“金主”。
这枚重磅炸弹一度变成了“哑弹”,农业银行股价最低跌至3.25元每股,直到2018年9月才明显上涨。2018年9月21日,其股价单日上涨7.08%,创造了2016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国有资本以定增的方式,大规模投资银行股已经是既成事实。不论是规模庞大的农行定增,还是较早时间的北京银行(601169.SH)、平安银行(000001.SZ)、浦发银行(600001.SH),还是最新的华夏银行(600015.SH),都有大量国家级资金参与。
这种决策,显然和市场上流行的“坏账爆发”等银行业利空消息不符。那么这些被看中的银行,究竟为何能够吸引大资金的青睐呢?
普遍低估
银行是重资产中的重资产行业,因此对于银行股权的投资来说,不仅要考虑传统的市盈率和股息率,市净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要素。
截至2018年10月10日收盘,两市跌破净资产的银行数量仍然不在少数,包括农业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内有定增动作的银行,都在破净银行的范围之内,其中华夏银行市净率跌至0.65倍、北京银行0.76倍、农业银行0.89倍。
静态的数字难以判断,但如果要和这些银行的历史市净率来对比观察,就很容易看到目前的市净率水平即便是放在银行股的历史上,也是非常低的。
以农业银行为例,其2018年9月7日市净率跌至0.79,达到上市以来的最低点。实际上自2014年4月以来,农业银行较低水平的市净率一直保持在0.8上方,每次靠近0.8市盈率这个区域之后,都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相比农业银行,华夏银行的市净率水平则更低,自2012年以来长期处于破净状态,目前的市净率水平早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与其情况基本相同的,还有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
投资的标的是否具备绝对的估值优势,对于大资金,特别是国有资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破净状态,甚至是历史最低市净率水平的银行,是可以满足其投资标准的。
市场上有大量分析人士则认为,银行资产之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了“折扣价”,是因为各种类型的债务危机,会造成银行资产质量的下滑,也就是说账面上的资产,随时有可能伴随着各种债务爆雷而出现严重的贬值,进而造成银行资产端的损失和利润水平的下降。
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银行资产是否安全,不能直接盖棺定论好或者不好,而是要根据各家银行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具体分析而定。
资产分化
简单来说,既然各路“国家队”资金决定参与银行的大额投资,那么对于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否安全可靠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
以农业银行为例,其2018年中报拨备覆盖率达到248.40%,作为五大行之一,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大量中小型银行,并且领先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另外,北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达到260.48%,在A股一众城商行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在2015-2017年,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9.43%、173.40%、208.37%,也就是处于不断提升当中。
但是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则相对较差,其中华夏银行158.47%,浦发银行更是在A股银行中排名垫底,仅有146.52%,这显示出其对可能出现的坏账防控能力相对不足。
另外从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类型上看,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在2018上半年都有所下降,其中损失类189.64亿元,相比2017年报减少47.12亿元;可疑类贷款则相比2017年报下降了94.97亿元,但是次级贷款有所增加,上升了60.72亿元,至449.49亿元。
在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行业的占比相对较多,并且在2018上半年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相比之下,华夏银行的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在2018上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浦发银行的次级、损失则有所增长。
反应在股价上,农业银行的股价表现就要比其他定增银行走势更强。
降低成本
自2015-2018年中报,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一直在不断提升,2015年这个数字是0.62%,随后两年分别是1.86%、4.90%,到2018年中报,其净利润增长率达到6.63%。
对于业务体量规模巨大的银行来说,净利润的增长相比中小型企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在大多数时候,市场对其利润增长的要求,要比资产质量小得多。但其利润增速的不断增长显然是个“加分项”。
另外,其成本收入比也显示出经营情况的良性发展,2016年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34.59%,2017年下降至32.96%,2018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至26.67%。
工商银行在2018上半年的成本收入比更低,达到19.97%,建设银行22.11%,中国银行25.78%,四大国有银行在成本的控制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农业银行管理费用同样处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从2014年的1799.92亿元下降至2017年的1770.10亿元,2018年中报则快速下降至816.99亿元。
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大行不断通过技术投入,来降低人员成本,各种类型的自动化设备、后台系统和网络银行,都让这些“巨无霸”肩上的负担变得更轻了。
相比之下,包括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在内的银行虽然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幅度和稳定性都要弱一些,有部分指标还出现了增长。这一方面与这些银行科技投入的意愿、能力和规模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业务模式有很直接的关系——相比四大行更小的客户,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来维持。
文|本刊记者 杨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