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传统文化契合可持续发展之道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传统文化,东方,环境
  • 发布时间:2019-02-18 18:26

  环境问题事关人类命运,需要全球携手解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共鸣。2018年12月28日,韩国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贝逸溟在北京接受了《环境与生活》记者的采访。他在采访中强调:“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严峻挑战的当下,中国领导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非常好,十分及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政策,还得有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

  如何治理有生命的地球

  贝逸溟博士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早年在哈佛大学攻读东方学取得博士学位,并精通汉语、韩语和日语。他长期关注东亚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淫颇深。几个月前,他刚发表了用中文写的《画中的小说——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种文学隐喻》的学术论文。但在韩国定居多年的他,有感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创立了韩国全球治理研究院。两个月前,他刚刚给韩国环境部就环境治理问题做了一次演讲。

  采访当天,贝博士全程用流利的普通话与《环境与生活》记者交流。当记者问起他创立的研究院为什么“放眼全球”时,他解释道:“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地球。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有很多浪费的情况,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全人类与地球的问题。地球这个词与‘世界’‘国际’有所区别,选择叫地球就是强调我们这个星球小小的、有生命的那种状态。地球是一个很特别的说法。我们人类作为主宰者,为了人类自己的未来,去思考小小的、有生命的地球应该怎么治理。因为我们是在韩国开始研究的,而且与关注环境的年轻人交流比较多。年轻人也比较喜欢‘地球’这个词。”贝博士说,年轻人的参与非常重要,他在研究院经常与年轻人交流,他特别重视年轻人的看法。年轻人不仅了解现在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可以为他提供一些新思路,对他的研究有很大贡献。

  环境问题也是安全问题

  贝逸溟说起自己与环境问题的因缘:“我13年前就开始参与到环境活动中,写关于环境问题的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很危险的问题,但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环境问题是怎么出现的,也不清楚这与我们所处的文化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是从文化、思想、思考习惯等角度研究环境问题,也从安全保障的角度看问题。比方说在如今的美国,政治、国防、安全方面的预算是很多的,但在环境或气候方面,却没有太多的预算,好像美国人没有想到环境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安全问题,所以在这方面我也写了几篇文章。”

  贝博士在他的文章中写到,韩国国防部里面也需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部门。这是因为军队在现代社会开始转型,在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它可以扮演积极的角色,可以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紧急事件。这种时候,军队往往可以提供即时、有效的帮助。

  贝博士还说:“我现在居住在韩国,我发现韩国军队可以很快地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他们的一些燃油车,很快就改为电动车了,但在普通的企业里或社会上,很难做得到这种力度的变革。要求普通的企业明天就用电动车,这就比较难办得到,但如果军方说从明天就开始,他们就真的可以做到马上开始,这种改革是比较容易做得到的。”

  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解答

  贝博士本科学习中国文学,并先后在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感情颇深。说起中国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他也颇为关注。

  贝博士说:“我对东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很多时候可以从传统文化里找到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有很多个国家、企业、单位、团体,但只有一个地球,而人类对地球是要共有、共用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想法。在西方,也有很多人需要新的文明,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在东方的传统——道教、佛教、儒教里面是已经存在的。想要解决环境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比方说风水,很多人认为风水是一种迷信,但是风水本来就是一种生态学的传统,就是探讨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它们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古人需要考虑的不是明天,也不是明年,而是一百、五百年以后的问题。河水是怎么流的,周边的山会怎么变化,我们的土地应该怎么保存下去?这种长期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中国是非常发达的,可能连很多现在的中国人也不知道。说到生态文明建设,今天的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是模范国家了,很多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的环境政策、方法。我觉得包括美国也一样,再过几年,一定会有美国人来中国学习如何进行环境治理,当然中国未来还可以做得更好。”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社会发展、为环境改善带来巨大动力。但贝逸溟对此并没有盲目乐观,他提醒说:“我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机,我们离不开这些高新技术,但长期这样的话,人就没有独立的想法,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越来越少写字,也不去读书。当然,我们在因特网上也可以阅读文章,但这种了解是比较肤浅的。我们过度使用电脑也许会影响到我们思考的方式。要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要让使用网站搜索资料变成一种习惯,如果网站里查不到,你就认为不存在了。”

  说到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角色,贝博士认为,在环境保护事业上,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可以在国际社会上成为联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桥梁和平台。

  贝逸溟说:“在西方,重视保护环境的国家经济实力大多比较强,像德国、瑞典等国。但你会发现,比方说在美国,类似特斯拉那样的电动车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买不起的,新能源汽车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这就导致在一些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生态环境保护之外,环保只和一些生活条件非常优裕的群体有关。同样的道理,一部分比较贫穷的国家也显得与环境保护问题不太相关。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所有的阶层都与生态环境问题有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说中国是比较多样的,不止是北京这样发达的地区,一些经济不好的地区也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相关。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可以让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所以中国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低收入群体,都加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本刊记者 郑挺颖 实习生 黄皖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