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 寻根源头 艺传心头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马可,游牧文化,毛纺织
  • 发布时间:2019-02-22 09:02

  历经数年的走访和调研,辗转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北方多地,无用品牌团队在经历了从预想、推翻、归零、重新审视、忠于实感、再出发的曲折心路历程之后,于今年十月底将主题为“何为美好的生活?”的展览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毛纺织品与游牧文化的研究,把无用品牌调研团队带到了中国大西北的牧区,那里是我国驼绒、牦牛毛、羊毛的主产区。

  记者问马可,何时对材质的来源本身如此敏感、如此关注?她想了想说,大概是从2006年创建无用品牌开始。她首先想到的是,按照无用品牌的模式,为了寻找无论是材质的源头,还是手工艺制作的源头,出去调研很长时间,再回来做展览、做设计、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快节奏的时尚品牌里是很难实现的。

  一半研究者一半设计师

  在调研了游牧文化与毛纺织品之后,马可在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推出了牦牛绒围巾。经过对事物更加深入地探究,马可在做设计时更加有感而发。“设计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调研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都可以转化成新的设计灵感。我所有的生命体验都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碰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它就可能触动我某一个过去的回忆或者过去的某一种体验。”她说。马可形容自己在无用品牌的状态就像一半是研究者,一半是设计师。这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作方式。

  《时尚北京》:您何时对材料的来源如此关注?

  马可:我在2006年创建无用品牌的时候。创建无用品牌就意味着我要做回归传统的事情。回归传统就意味着要向本民族文化追根溯源。

  我好像有这样一种特质,从小就喜欢刨根问底。这并不是在我成为设计师以后才有的状态。我从小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喜欢去把它最根源的部分挖出来。因为好奇心很强,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很强,就有很强的动力。我常常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它从头到尾都研究得清清楚楚,不会只满足于只做一个中间的过程。

  无用品牌定位在对中国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从手工艺的角度,我要非常完整地了解各种不同门类手工艺制作的全过程,从它的起源开始,到它用什么原材料,再到怎么运用这些原材料,最后到怎么制作成手工艺品。我要去进行手工艺调研,再设计产品,这是我从无用品牌创建之初就一直使用的一种方法。我在设计里常需要用到的棉、毛、丝、麻这四种主要的天然原料,那我就要了解它们的出处。

  我既要搞研究又要搞创新,这种带有一半研究一半创作的状态在时尚品牌里很难实现。时尚品牌设计师工作节奏比较快,一年要举办两场发布会;因为产品更换频率比较高,设计师每一季都要推出大量的新款;因为品牌规模比较大,设计师的工作量也很大。设计师要考虑到上市的时间与节奏,这种模式已经限定了设计师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调研源头的部分。

  个个都是宝

  从2014年9月到2018年4月,无用民艺展厅已举办过八期民间手工艺展览,包含了“土陶”、“篮篓”、“木版年画”、“油纸伞”、“手作衣服”、“百年鞋履”、“手作乐器”,涉及“民间日用”、“艺术创作”等方方面面,而为每一次新展量身定制的开幕日活动也犹如一次次的艺术创作——一场躺着听的音乐会、琼英·卓玛梵音献唱、全国征集有故事的手作衣服……与此同时,在无用生活空间销售的所有服装全部手工缝制。

  《时尚北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手工缝制?

  马可:因为手工是情感的传递。手工艺者必须很专注、认真地去缝制才能将产品做好。大批量、流水线上生产的复制品是没有情感的,只是有功能。机器生产有时能偷工减料,但手工是很诚实的。另外手工是环保的,因为手的力量不需要电,不需要煤,不需要机器设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才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如果把手工断掉了,这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就没了。这些原因都是叠加在一起的,每一个都很有意义。因为有这么多的重要性,那我就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件事情了。

  《时尚北京》:您是从什么时候喜欢手工艺的?

  马可:没有明确的时间。工作之后,我会收一些手工艺品。我小时候也喜欢手工。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时尚北京》:您一生都能够做到持续不间断地去调研民间手工艺再展开接下去的工作吗?有没有可能您哪天就不喜欢了?或者没有更多感兴趣的项目了?

  马可:一个人只能活到八九十岁,而中国文化积累几千年,有太多需要去探寻的亮点了,一个人的一辈子是不够用的。我们有侧重点,因为你不可能在一个时间内做所有的事情。你就要去选择什么先什么后。我目前做过的都是我喜欢的。

  马可在手工艺里看到了传统文化,看到了天人合一、物尽其用……“所有类型的手工艺都具备共同的特质,都是就地取材,能够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并且物尽其用。它们不是可以随意浪费和被抛弃掉的,否则它们不可能延续到今天,让今天的人看得到。能留到今天的个个都是宝。”她说。近几年,与“非遗”手工艺结合进行产品设计的品牌不少,但是马可早在2008年以“奢侈的清贫”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就已经邀请手工艺人在服装发布舞台上展现了手工织布的魅力,并一直坚守在对传统手工艺的调研与创新。

  未知的状态创新的过程

  因为对中国原创的探索,马可走上了深深的寻根之旅。在谈到对中国手工艺的调研过程时,马可感叹:“你看我们去做那样的调研,你觉得我们能不原创吗?我们都已经找到那么根源的部分,我们就顺着这个脉络走下来,怎么可能去抄袭和模仿别的人?”

  《时尚北京》:在无用品牌探索的过程中,您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马可:这种未知的状态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恰恰是这种不可预知与不确定性,让我感到反而构成了一段特别有趣的行程。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样会不断有新的事物刺激到你,你需要根据现状做出反应。

  我不喜欢跟团旅行,按着对方给的时间表,从一开始就知道每天的行程。我自驾出行常常只是确定好起始与结束的时间,至于第一天住在哪里,第二天去什么地方,我都交给未知。可能我突然遇到一个特别有趣的人,这个绝对不是我可以计划的事情,这个人给我讲了一个地方很有意思,那我可能就会跟着他一起去看看。

  无论是品牌前进的路上,还是在田野调研的路上,我是开放的。我可以接纳途中任何的状况。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这些都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不做预估和假想。所以我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也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时尚北京》:如今您对于“原创”这个词是怎样的感受呢?

  马可:因为我只做原创就不需要记着这件事了。原创已经变成像空气一样。空气对你重要吗?是很重要吧。但是你能时时刻刻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吗?不会的。

  没有理由退缩

  有个女孩看过无用品牌举办的篮篓展后,对篮篓特别着迷。怎么样通过结构的设计用竹篾编织成一个器物,是她特别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后来她就到了浙江,找到那里的老师,拜师学艺,学习竹器的设计和制作。“这个就是我可以看到的一个展览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你建立了一个平台,让她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这个事物的美好,并且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她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然后她就付诸实践了。”马可说。

  《时尚北京》:能否谈谈无用品牌民艺展后的效果?

  马可:展览是一个分享的平台。我把我热爱的事物分享给大家。感兴趣的人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这里面就会有人在看过展览后选择进入手工艺这个行业。很多热爱手工艺的人都会到无用生活空间来观看展览。他们对我们表达的心声也是这样。他们说,无用品牌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只要无用品牌在,他们就没有理由退缩。

  我认为可以给别人带来精神力量的品牌才是真正伟大的品牌。品牌的高度不能仅仅只用销售额一个标尺来衡量。世界上很多给人带来巨大精神力量的品牌,它们的销售额并不见得很突出。

  文:本刊记者 陈珂 摄影:加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