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之道

  IMF在4月9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3.5%下调至3.3%,为金融危机以来新低。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3.6%,与该组织2019年1月发布的预期一致。

  中国经济2019年一季度数据公布在即。根据《证券市场周刊》1月进行的“远见杯”调查,参与机构对2019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中值为6.3%,比2018年实际值低0.4个百分点。

  不过,尽管依据预测数据来看,目前经济增长仍处在下行趋势当中,但是政府对信用扩张的政策组合拳初步见效,更重要的是,春节假期错位效应提升了一季度的经济读数,社会融资规模在年初扩大,PMI数据也小有改善。然而,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与结构性因素并存的压力之下,让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尽快且可持续地保持通畅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中期任务。

  作为精准支持信贷需求、盘活存量资产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工具尚未在人民银行社会融资当中单独统计,但其已经在2018年7月纳入社会融资规模当中的其他项目,反映出这一市场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越来越大的支持作用。

  Wind数据显示,资产证券化发行占 2018 年中国债务资本市场新发行总量的4.6%,高于 2017年的3.7%。截至2018年3月末,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总额为人民币2.71万亿元,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仅次于美国。

  资产证券化为中国实体经济提供的债务融资份额继续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消费者债务为基础资产的结构性融资交易的增长。

  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统计,中国和美国RMBS目前表现强劲。2015-2018年发行的中国RMBS的累计违约率在0.20%-0.65%之间。2010年之后,美国优等大额房贷和信用风险转移 (Credit Risk Transfer) 交易的逾期90天以上比率未超过0.30%。

  不过,在经济危机的期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危机时,美国优等大额房贷交易的逾期90天以上比率达到11%,而累计损失率达到3%。

  在过去一年中,资产证券化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等消费者债务的融资占比有所提高,但对公司贷款提供的融资份额却有所回落。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从出口导向型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国内消费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内需提供融资支持的资产证券化也将反映出这一趋势。

  穆迪结构融资部高级副总裁郑志杰指出,资产证券化具有帮助企业优化资产负债表和改善资产流动性的作用,对一些较难获取银行信贷的民营企业来说,通过资产证券化开拓新的融资渠道的作用越发明显。

  另一个在2019年大放异彩的工具是地方债。首先,地方债作为财政政策的筹资工具,能够直接支持财政支出。2019年一季度地方债通过银行柜台渠道发行的反响较好,通过柜台发行也改善了地方債市场的流动性。其次,地方债直接面向居民部门发行,不占用银行的资金和资本,使得银行能够将资源用于信贷投放,因此,地方债的柜台发行后续发展空间很大。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其融资功能向来受到各方的重视。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创新之路,债务融资是不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全部需求的,需要发展壮大股权融资。而且,在股票市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当中,包括注册制在内地部分先试先行的改革措施可以通过科创板来实践,因此,这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兼顾改革的一例。

  列举上述资本市场的工具是为了揭示,满足中国经济的融资需求可以而且应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且已经体现在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行动当中,“大水漫灌”支持实体经济或已成为过去式。

  魏枫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