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年:人生为一大事来

  • 来源:中国纺织
  • 关键字:亲切,发展,生机
  • 发布时间:2019-05-27 15:07

  

  近日,由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制,一级作家王路执笔的人物传记《谁持经编当空舞》刷爆朋友圈。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这本书讲述的是海宁经编“教父”——沈顺年波澜壮阔平凡而又充满传奇的奋斗故事。在首发式暨作品研讨座谈会上,他虽然苍老许多,眼睛也几近失明,但熟悉的身影依然是那么亲切。

  “天下奇观海宁潮,欲购经编上马桥。”20年前,44岁的沈顺年带领老一辈创业者艰苦卓绝、奋勇拼搏,“无中生有”建立了经编园区,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写就了“马桥奇迹”;20年来,马桥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经编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经编世界”正朝着“世界经编”稳步迈进。

  人生为一大事来,经编就是他的生命。一颗心,一个梦,一条路,一面旗,一份执着,一份产业,一个品牌,这是沈顺年的人生印记,也是每一位经编人的缩影,足以成为我国经编产业发展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曾经,马桥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江南小镇,面积不到4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万。直到1992年,沈顺年出任马桥镇镇长,小镇才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辞辛苦,千方百计的带领大家在改革的浪潮中“摸爬滚打”。

  1997年,沈顺年上任马桥镇党委书记后,立马提出了“马桥经济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发展路线。但具体以何种产业为先导?着实难坏了这位“带头人”。于是,他带着领导班子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披星戴月地开会研讨。“眼光是要靠跑出来的。如果能在马桥发展经编产业,只有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方向,一定大有可为。”

  原来,他从马桥乡镇企业“锦达经编”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编刚开始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发韧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海宁经编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行业虽小,但科技含量高;从业企业虽少,但竞争对手也少;投资虽大,但利润丰厚。加上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行业精英在此时已经具备相当高涨的创业热情,如果马桥能抓住机会,将填补中国纺织业的一块空白。1999年,他和班子成员一致决定将经编行业作为发展马桥经济的突破口——只要突破一个,就能带动一片!沈顺年如同一个开疆拓土的闯将,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

  “专业才能做大,特色才有生命力。”这是上任初期沈顺年对马桥经编的看法。谁都知道走特走专是出路,但当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行业基础,又给沈顺年出了道难题:经编行业投入大,小企业做不了,挡死了一批落后企业。正所谓“一脉不和,周身不适。”不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马桥经编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马桥应该建立一个专门从事经编生产的工业园。只有聚焦在一起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就像一根手指力量是小的,但当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时力量是最强大的。”经过几番“思考、推翻、再思考”的辨证推演之后,沈顺年决定变“水到渠成”为“挖渠引水”。虽然当时很多人对他的决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但沈顺年不断为自己打气,他坚信:马桥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要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沈顺年执着的个性终于换来瓜熟蒂落: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挂牌成立,这是浙江省级百家特色工业园区中唯一一个经编针织工业园。在园区成立之初,以沈顺年为首的园区管委会领导层就提出了“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中国经编之都”的宏伟战略目标,并邀请相关专家制定了园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至此,沈顺年带领马桥经编迈过了康庄大道前的第一道坎。

  创新服务 成就“马桥奇迹”

  建园区难,让企业进园区更难,怀疑的气氛依然弥漫。为了增强企业入园的信心,沈顺年率领产业园区团队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路面硬化、路边绿化、路上亮化??园区配套建设稳步完成。在制度创新上,沈顺年也想尽了办法。只要投资者一入园,他就带领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投资者办理项目报批、验资、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统一协调公安、工商、财政、土管、城建、电信、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并在报关、财务管理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支持。

  此外,沈顺年还提出了“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建园、高科技助推”的“四高”开发理念,力争让经编园一起步就站在行业的制高点。“对于有眼光和气魄的投资者而言,政策优惠已不是关键,”沈顺年认为,“园区的发展关键是要寻求产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合理互动,通过产业集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最终,沈顺年的实干精神和雷厉作风,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高度认同。短短几年间,经编园区就已壮大规模,被国外机械制造商赞誉为“世界上高档次经编机最密集的地方”。

  自2000年建园伊始,经编园的发展虽艰辛但成绩斐然:园区企业经编的运动服面料,穿在了美国NBA队员身上;多轴向玻璃纤维织物,成为了全球最大风力发电机生产商西班牙歌美飒公司的主供应商;第26届奥运会的一半会旗均采用了园区开发生产的高档经编布;还有部分产品被用于青藏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鉴于马桥人创造的这个令人瞠目的“马桥奇迹”,马桥镇在2002年被中國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2005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落户经编园区,从而真正确立了马桥经编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中国经编之都”成为海宁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谋百年计必久久为功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沈顺年时常告诫企业,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123456”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世界经编之都的一个目标;实施区域品牌和自主创新两个工程;强化经编立园、科技兴园和人才强园三大战略;抓好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创办经编专业学校、举办全国性的经编服装设计大赛、进行园区扩容四项工作;推进加快培训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劳力市场、物流贸易中心五大平台的建设;打造魅力园区、和谐园区、创新园区、平安园区、实力园区、品牌园区六大园区。

  特别是为了吸引人才,他虚心向国内外众多经编方面的专家请教学习,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的教授都成了马桥经编企业的座上宾。正因为广聚人脉,马桥才成为经编业的“硅谷”。因为他知道,产业振兴,须人才先行。

  “马桥经编能够红几年?”“再过10年、20年,马桥还能保持繁荣吗?”带着这样的疑问,马桥经编在沈顺年的大旗挥舞下,掀起了以“自主创新”和“区域品牌”为切入点的第二次发展浪潮。未来的产业规划早已在沈顺年头脑中推演了无数遍,为了达成让“中国经编之都”成为“世界经编之都”的宏大理想,他提出了“五年一阶段、经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个五年做产业集聚,量越大越好;第二个五年做产业链延伸;第三个五年围绕自主创新、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如此清晰的思路再次为马桥经编照亮了前程。

  稳中求生存,动中求发展。沈顺年说:“做园区10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是不仅要考虑到今天、明天,还要考虑到后天,没有前瞻性的考虑,就不可能有领先一步的发展。假如我们不创新,满足现状或者故步自封,我们今天的优势就可能在明天变成劣势,在后天变成淘汰之势。”

  2008年,金融风暴如狂风巨浪席卷全球。富有远见的沈顺年早在2007年便和园区领导将“转型升级”提上日程,“一要保活命,二要保生命”,并提出“主题先行式”的发展思路——2008年以“科技、品牌、创新”为主题,2009年又以“信心、提升和发展”为主题??未雨绸缪不仅使马桥经编成功抵御了金融风暴,更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黄金”契机。2018年,马桥经编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5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8%,就仿佛没有经历危机一样。

  我沈顺年,此生无憾

  2011年秋天,沈顺年从马桥街道党委书记、园区管委会主任、园区开发公司董事长的岗位上退休,但并没有脱离经编产业,他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浙江省中纺经编研究院等担任相关职务,继续服务于经编产业的发展。直到2013年8月,他的双眼突发病变,后来发展到只能模模糊糊看清一掌远处的情景,导致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尽管如此,他依然心细马桥和经编的发展。因为,“经编”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在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在2017年总结表彰暨2018年改革提质发展大会上,沈顺年获了一个特殊的奖:终身成就奖。“人生為一大事来。他用大半个职业生涯琢磨一件事,让马桥这片热土的血脉,奔涌起最雄壮的力量,这,是追求。他把马桥的经编梦当做自己的理想,让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借经编这个小领域,登上国际大舞台,名扬四海,这,是功勋。他曾踩着自行车,奔波在经编之路上,脚踏泥泞,却给马桥人民铺就了康庄大道;他曾是最基层的父母官,俯首躬行,却是‘马桥经编的奠基人,中国经编之都的开拓者。”荣获马桥经编终身成就奖,他实至名归。

  2018年10月,沈顺年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11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亲自到他家表达了纺织业界的慰问,肯定了沈顺年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曾有一位主持人问:你花了10年时间培育了“中国经编之都”,如果把同样的时间花在经营自己的企业上,以你的才能和人脉也会有不错的成果,支持你一直如此投入的信念是什么?沈顺年的回答很诚恳:“我当初也是无意地走上了这条道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成就感已经足以支持我继续坚持下去。我一直在乡镇工作,马桥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乡镇,能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在一件事上,并做成这件事,这也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

  2018年,经编园区20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完成工业性有效投入13.62亿元;准入工业项目10个;引进世界500强1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认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家,组织明士达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成如旦、中硅新材料分别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依托科技创新,园区单打冠军不断诞生。如今,园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编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面对这一切,他只淡淡说了一句“我沈顺年,此生无憾。”

  记者手记

  “经编产业园不是我一个人搞的,那是园区上上下下干部群众集体的功劳”面对荣誉,沈顺年始终谦逊如一。“经编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很高兴为海宁经编的发展,奉献了一点光和热。”

  沈顺年用一生的坚守,兑现着当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园区时的嘱托。几十年来,一代代经编人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当千里马,他们是新时代纺织最可爱、可敬的人。

  正如马桥街道(经编园区)党委书记章如强所言,《谁持经编当空舞》的出版不仅表现了改革开放的海宁经验,乡村振兴的浙江表达、创新创业的中国故事,更是对经编产业这些年来发展的肯定,对以沈顺年为代表的经编人几十年来创新创业的肯定。沈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马桥经编的奠基者、引路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经编特色产业的道路,把海宁现在的“经编世界”打造成“世界经编”。

  这是沈顺年的经编梦,也是每一位经编人的“中国梦”。

  梁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