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遮羞到性感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服饰,道德问题,战争
  • 发布时间:2019-06-26 21:24

  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外显之物。中国的服饰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就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孔子更将衣着视为“礼”的基础,他说“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无貌无礼,无礼不立”。然而长久以来,中国人有着“上衣尊而下赏卑、外衣重而内衣轻”的衣着观念,加之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服饰体系中的“内裤”被长期边缘化,如沈从文先生的大作《中国服饰史》就通篇不见“内裤”二字。在“谈性色变”的年代里,人们对内裤更是讳莫如深,或羞于启齿,或顾左右而言他,让一个原本简单、日常的东西变得敏感、晦涩。

  2009年美国纽约“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场舞台上,华美绚丽的灯光下一袭蓝色内衣闪亮而过,激发出一阵阵掌声。在诸多欧美面孔中,中国超模刘雯的首秀不仅毫不逊色,而且令人耳目一新。自此,何穗、雎晓雯、奚梦瑶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名模登上世界顶级内衣时装舞台。在她们大胆、自信、勇敢地展示着中国内衣模特的高贵与典雅之时,中国内裤的历史与过往也重新被人们提及,到底是什么时候,或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我们才真正拥有了那一片呵护文明底线的贴身设计?

  箕踞,内裤阙如的尴尬记忆

  今天我们所说的“衣裳”,在古汉语中为复词,包括了上面的“衣”和下面的“裳”。《太平预览》说:“上衣下裳,天地则也;服其其宜,君子德也。”在古人眼中,“衣”能别贵贱、分等级,而“裳”只是遮羞,所谓“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所以,“衣”是服饰的主要部分,“衣”尊于“裳”,“裳”卑于“衣”。“裳”的地位决定了它相对简陋的制作要求,《仪礼·丧服》说“裳内削幅,幅三袧”,汉代郑玄注曰“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换言之,“裳”就是由蔽前和蔽后的7片“幅布”连缀缝合而来的桶裙装服饰。

  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形成了自己的服饰体系和服饰文化,并衍生出一整套着装礼仪和要求。但在较长的时间里,下身没有裆的桶裙式“裳”,着实为古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行走还可以,快跑时则会因胯下生风而腹部受凉,所以古人都尽量避免快走,君子更要求“行不履阈”,要徐徐行步。当然,“裳”对走和跑的影响还不算太大,最麻烦的是坐。如果直接一屁股坐在席上、地上或床上,那么就难免春光外泄。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古人在正式场合只能“正襟危坐”,即上身挺直地跪在地上,屁股坐在小腿之上。

  一屁股直接坐在地上,古人称之为“箕踞”。箕踞的解释是“两脚张开,两膝微屈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个动作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无论是公园绿地上围坐一圈的人们,还是登高望远的席地而坐者都会不时以“箕踞”而坐。虽有违商务礼仪的“雅坐”之嫌,但不失为一种随意舒适的生活方式。但因为裤子或内裤出现较晚,箕踞在古代,尤其是在唐宋之前就容易引发极大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论语·宪问篇》有个小故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意思是说,孔子的老朋友原壤的母亲死了,原壤等孔子时(可能是等久了)屁股着地双腿平放坐在那里(“夷”即两条腿平放,“俟”是等候),孔子看到他这样就生气地骂他不孝不懂礼节,还用手杖打他的小腿,认为他有违道德风化。无独有偶,西汉《韩诗外传》也有一篇“孟子欲休妻”的短文,文曰:“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曰:‘踞。”意思是说,某天突然回家的孟子因看到妻子一个人正在房内箕踞而怒火中烧,竟然向母亲告状说:“妈,我要和媳妇离婚,因为她(没内裤)岔开腿躺在床上……”这于今天是多么匪夷所思的事,但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又逢着“语必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孟子,这件小事看来就比天还大。当然,除却《韩诗外传》这本书着重道德说教和伦理规范的目的来说,内裤的缺失的确给古人带来不少尴尬。

  另一个关于“箕踞”的文献则显得悲壮而又略带喜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荆轲入秦宫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之际功败垂成,结果被秦王“断其左股”。濒死的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司马迁高超的语言技巧,为我们留下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当然,大部分人读《史记·刺客列传》,对“倚柱而笑”印象深刻,因为这四个字将荆轲视死如归的豪气刻画得淋漓尽致。实际上“箕踞以骂”的杀伤力更大,从秦始皇的角度想想看,在我虎狼之师的秦军总部,在我奢华至尊的秦王宫殿,在我喜怒无常杀人百万的嬴政面前,这个卑贱的刺客竟然岔开双腿,露出下体,用如此姿势羞辱秦人、秦国、秦王!“王不可刺更不可辱”,刺杀可以忍,羞辱不能忍,必须“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可谓是少一条内裤,加速一场战争啊。

  犊鼻裈,内外兼修的中式内裤

  与外衣外裤相比,内裤紧贴人最私密的部位,是文明的最后防线。但最早的内裤发明却并非为了遮羞,而是为了保护胯下安全。对早期中国先民而言,开裆的“下裳”对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农业生产是足够的。到了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汉地愈加频繁,要想与之作战,汉族人也得学会骑马。这样一来,没裆或开裆的“裳”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为此,北方的赵国首先改革自己宽衣大袍的传统,历史上称作“胡服骑射”。自此,裤子正式摆脱了“裳”的束缚,从马上民族的草原传播到了中原大地。

  然而,对于这场关乎每个中国人下半身衣著的伟大变革,《史记·赵世家》仅有一句话记载:“(赵武灵王)遂下令易胡服。”那么,“易胡服”,易的主要是什么?易的当然是“上衣下裳”的裳制,其中“以绔代裳”是改革的重点。虽然“胡服骑射”之前,汉人也有“绔”,不过这种“绔”是套在腿上的,并无护裆。《说文解字》说:“绔,胫衣也。”意思是说只有左右两个裤腿,上有丝带系于腰的露屁股裤子。为了避免露出下体,腰间当然需要加“裳”裙以遮羞。随着骑兵作战的需要,“绔”直接外穿势在必行,这样满裆或连裆的裤子便成为人们服饰的新宠。这种裤子最先叫“裈”,颜师古在《急就篇》中说:“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

  至迟在汉代,“裈”已逐渐在中原大地流传。为了便于劳作,人们还引进或发明了一种叫“犊鼻裈”的短裤。《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与新寡的卓文君一见相好,连夜私奔至成都西南小镇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社沽酒,而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那么,这个犊鼻裈是什么样子呢?是否和今天的短裤或内裤一样?

  三国史学家韦昭在《史记集解》中说:“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矣,称此者,言其无耻也。”意思是说,犊鼻裈用三尺长的布作(汉代三尺相当于今天70厘米左右),因为主要是护住下体,所以前部略有凸起。我们知道蜀中夏季长而炎热,酒肆之中又有烧火做饭,司马相如有可能光着膀子,仅穿犊鼻裈来往劳作,甚或穿行街衢之中。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卓文君相比,一代大文豪于闹市之中穿成这样的确有点辣眼睛,难怪明代孙柚评说他“丈夫沦落竟何言,犊鼻含羞只自冤”。

  犊鼻裈能外穿,当然也可以内穿作内裤之用。裴松之注《三国志》有“衡(祢衡)乃当太祖前,依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可知“裈”为内裤。唐人姚察、姚思廉编纂的《梁书》记录说名士谢几卿在夜晚衣著犊鼻裈会客和处理政事:“后议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嘑,为有司纠奏,坐免官。”宋代诗人梅尧臣也有“稚子将荷花,还充犊鼻裈”的诗句,描绘了孩子们以荷花荷叶遮羞当犊鼻裈的画面。此外,元代赵孟的名作《浴马图》,就有一个弼马翁衣着犊鼻裈站在水中给马洗澡。有专家据此推测,犊鼻裈可能最晚在宋代就东传至日本,成为相扑手的专业服饰。当然,最有趣的是“竹林七贤”的阮咸,当时的都城洛阳有七月初七晾衣服的习俗,大户人家借机将绫罗绸缎搬出来夸富比贫。寒碜的阮咸无法免俗,“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将自己的粗布大裤衩高高挂起,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在民间,犊鼻裈的使用可能更加持久,清末民初的文化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就提到一种在江南水乡颇为流行的“牛头裤”,从其形态上看,与犊鼻裈有着明显的承袭关系。“牛头裤者,人耘田时所著之裤也,江苏有之。裤甚短,形如牛头,故名。盖耘时跪于污泥中,跣足露胫,本可不裤。着此者,以有妇女同事田作,冀蔽其私处,不为所见也。”鲁迅先生在《女吊》一文中提到民国时的绍兴,社戏表演时也有犊鼻绔的身影:“看客们都屏着气,台上就闯出一个不穿衣裤,只有一条犊鼻绔,面施几笔粉墨的男人,他就是‘男吊。”

  总而言之,犊鼻裈的主要功能是遮羞和方便劳作,基本上是男人们的专属,谈不上美感。随着近代中国被迫增开通商口岸,现代内裤才慢慢走入古老中国,并逐步成为性感的代名词。

  终极性感,内裤的全球狂舞

  千百年来,穿衣的哲学一直围绕“遮蔽”和“暴露”两个命题展开。内裤自然是“遮蔽”的最后防线,所以长期以来,无论东西方,内裤都未能公开展示。即便是风流成性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只是将内裤裆部垫高,以此宣示自己男性魅力,并引发了数十年的“鼓鼓囊囊大裤裆”运动。内裤成为性感的代名词,并登上华美的历史舞台要到20世纪以后。

  有趣的是,现代内裤的诞生竟从袜子开始。19世纪70年代,退休的美国神父赛缪尔·库铂有感于明尼苏达州伐木工人脚穿羊毛袜子质地很差,决心开发更高质量的袜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这家原本生产袜子的公司却以一款“The Brief”的男式内裤(后改名为JOCKEY)得到市场肯定。在150多年后的今天,库铂公司的男士内裤品牌JOCKEY仍旧畅销不衰。

  如果说第一个将内裤公开展示在公众面前,并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的形象,当然非1938年6月《动作漫画》的主人公超人(Superman)莫属。这位来自氪星的超级英雄,以一袭蓝色紧身衣和外穿的红色三角内裤冲进人们的视野,并在一次次拯救人类、拯救地球中,将内裤魅力传递到全世界。此后不久的1954年9月15日,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在纽约地铁口拍摄影片《七年之痒》,一阵大风吹起,梦露白色长裙全然掀起,内裤若隐若现,一时间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成为内裤在全球狂舞的开始。

  尽管伴随着美国流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内裤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世界成为个性解放和性自由象征,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乐见的新事物;但对中国人而言,接受内裤成为性感和美好仍需要更长的时间。诚如上文所言,“上衣尊而下赏卑、外衣重而内衣轻”的衣着观念古来有之。人们不仅不重视不在乎内裤,反而对内裤几近蔑视和厌恶。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有“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之说,即把内衣内裤称为“亵衣”。由于女性生理原因,内裤容易脏污,所以内裤也引申为污衣、旧衣。如《礼记·既夕礼》说“彻亵衣,加新衣”,郑玄注为“故衣苟污,为来人秽恶之”。

  三四十年以前的中国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谁没有买内裤时颇为尴尬的心理?谁没有私下里对着镜子欣赏自己内裤装的羞涩记忆?1993年上映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就有这样一个桥段,唐府前求字画的人们为一个破碎揉捻的纸团争抢,打开一看,只有一个“内”字,据说观影者大多马上能联想的就是“内裤”。2001年内地女演员倪虹洁代言某款内衣,这是第一次国内电视广告全面推出内衣秀。尽管在现在看来,当时广告尺度并不大,画面也不夸张,但倪虹洁仍因此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污蔑和诽谤她的言语在互联网上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今天,主动谈及内裤仍会有不正经的嫌疑。

  然而,归根结底,内裤更多是每个人的日常所需,本身并不代表多少意义。根据商业信息调查公司欧瑞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中女性内衣占比达到市场整体的60%~70%。在未来5年中,中国内衣市场将是超过2000亿的庞大市场。在如此大的需求面前,“维多利亚的秘密”舞台上多些中国面孔应该不是坏事吧。

刘小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