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追梦,未来可期

  

  如果你听到两所学校的学生在争论,是拥有“8位总统校友”厉害,还是拥有“4位登月宇航员校友”更牛,那么不用怀疑,他们一定分别来自两所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同“住”波士顿区剑桥市的名校,与近代世界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不仅双双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支柱,还成为一对让人哭笑不得的“欢喜冤家”。

  生当逢其时

  在1492年到1502年间,有个人四次横渡大西洋,在风急浪高间,看到了一片陌生的大陆。也是他,让这片大陆和世界的联系变得紧密起来。这个勇者就是哥伦布,这片新大陆便是美洲。

  作为一个崭新的世界,美洲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前来居住,它的命运也随之改变——17世纪初,首批英国人移民到这片土地上,他们想在这里建造属于自己梦想中的家园——新英格兰。这批英国移民中,有些人曾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在新家园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他们建立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

  相比较而言,麻省理工学院的诞生,则是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那时候,建国不久的美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而工业革命让这块土地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就在这时,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了麻省理工学院。因为他知道,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需要一所自由的学府来为它提供支撑。后来,麻省理工学院也确实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关键的神秘人

  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史上,都曾出现过至关重要的人物。

  1638年9月,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城,一个年轻的牧师逝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他出生在英格兰,拥有不少兄弟姐妹,可惜一场瘟疫让他失去了他们。长大后,他去剑桥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毕业后移民来到美洲,想一展抱负,却被肺结核夺走了生命。临死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和400多本书捐献给河对岸那所新成立的学府。后来,为了感谢他,校方用这位牧师的名字来为学校命名,而这所学校也没辜负牧师的期待,把他的名字John Harvard带向了全世界,这所学校便是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自1912年起,就有一个神秘人在提供资金,帮助它发展。但直到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个神秘人竟然是工业家乔治·伊士曼。这个颇有天赋的商业大亨不仅发明了新的电影制作和编辑方法,还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你可以问问父母,也许他们会像遇见旧友般发出感慨:“柯达呀……”

  在很多年前,数码相机还未出现,全世界的人拍照都要用胶片相机和胶卷,而只要想到胶卷,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品牌必然是“柯达”。那时候,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供应商,业务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8万多人。无论是影像拍摄、分享、输出还是显示领域,它都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只可惜,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曾经称霸世界的柯达公司在2012年申请了破产保护。

  时光永远不会逆流,如今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牧师和商业大亨决定捐助学校书籍和资金时的心情了,但他们带给这两所学校的帮助,将被永远铭记。

  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处在大萧条时期,社会各界都提不起劲头,麻省理工学院也一直被财务危机所困扰。那时候,许多人猜测,麻省理工学院将会和哈佛大学合并。虽然这一提议被马萨诸塞州法院以反垄断的名义否决了,但是这天大的“梁子”还是在两所学校间结下了,其中最出名的争端,就是关于哈佛桥的命名。

  哈佛桥于1891年建在了水波粼粼的查尔斯河上,也是麻省理工学院通往波士顿的必经之路。每个日日夜夜,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都要从顶着“对头”名字的大桥上通过,觉得非常郁闷。于是,他们要求当地政府重新为这座桥命名。

  这下哈佛大学的学生不乐意了,他们表示,哈佛大学对美国的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蜚声国际的时候别说麻省理工学院了,连美国都还没建国呢!这座桥叫“哈佛桥”完全没有问题。所以,重新命名的提议被当地政府否决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建筑学异常优秀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站出来说,经过他们的分析,哈佛桥的结构十分不稳定,如此糟糕的设计用“哈佛”命名简直再合适不过了。这种说法,哈佛大学自然不会承认,当地政府也不以为意。然而不幸的是,哈佛桥由于交通量剧增真的坍塌了,只好重新修建,所以你现在看见的哈佛桥,已经是2.0版本啦!

  眼看着哈佛桥不会再有结构上的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想出了另一招——一名学生喊上了几个同学,声称要测试一下这座桥是自己身长的几倍。于是,从桥头到桥尾,他躺下几百次,也留下了几百个身长标记,让这座哈佛桥全段覆盖上一个麻省理工人的标记。据说直到今天,这名学生的学弟们还会不时地给标记补漆,要让它一直鲜艳地留存在这座桥上。

  不得不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真是太拼了!

  其实,就如同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一样,美国的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虽然不是冤家不聚头,但在戏谑和调侃中,无不保有对对方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认同。这对“冤家”虽然嘴仗打得厉害,彼此的联系其实非常紧密:它们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共享,还联手投资6000万美金共同打造在线联合授课系统,让其他学校的人非常羡慕。

  “与真理为友”的哈佛大学,“创造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从不曾放松对于未来的要求,都如它们的校训所言,为跌宕起伏的世界近代史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年少追梦,未来可期。我们少年人应当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未来世界的精彩,我们一同去创造。

  知识Tips

  图灵奖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1954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大学,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测试,并提出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他对计算机科学的巨大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一年一度的图灵奖,以表彰在计算机科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图灵奖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2000年,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姚期智获得图灵奖,他是唯一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

  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职教授。

  2005年,由姚期智主导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清华大学成立,被清华师生亲切地称为“姚班”。截至2019年1月,姚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有233篇记录在册,为论文通讯作者或主要完成人的有170篇,并有75人在各种国际顶级会议上作过大会报告,这在国外一流大学也非常罕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