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董芳

  “上火了”是大家常说到的,无论是便秘、口腔溃疡、口气、牙疼、咽痛、头晕、小便黄、长痘痘等,男女老少都会说一句“那是上火了”。

  “火”在中医理论中即为热证,阴阳失调,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致表现为热象的证候;热证又分实热证与虚热证;引起热证的发生又分外感热邪和内在阳气过盛,或内热兼外感热邪致病。人们口中的“上火”,大多为脏腑内伤化热所致。

  脏腑中哪些容易“上火”从而导致人们身体不适呢?

  先来说说肺,“肺为华盖”,意思为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像伞一样,同时也最先受到外邪侵袭,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喜欢湿润又很娇嫩容易受燥热之邪侵犯;“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鼻喉相通,感受热邪后引发咳嗽,咽痛咽痒、鼻血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病与肠系病也是相互影响的,肺病则邪沿下行致使排便出现问题,肠燥津亏日久化热,热气蒸腾于上又使肺脏生病。

  再来说胃,“胃火”一词出现率很高,大多是吃出来的毛病,过食辛辣之品、嗜酒等易引起胃热。胃受纳水谷——接收饮食的水谷,腐熟水谷——将饮食消化。过食辛辣、油甘厚味等食物后,导致胃热熾盛,收纳腐熟功能过于亢进,胃失和降,胃气不降则便秘、口臭、口舌生疮等。

  最后来讲和情志致病关系密切的两个脏——心脏和肝脏,民间俗语常讲到“着急上火”“嘴起大疱”“心烦口苦”“烦闷头疼”等,心、肝的火多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心主神志,在窍为舌,舌诊中舌尖为心,舌尖红有芒刺则为心有热象,可出现舌痛,口舌生疮,心烦意乱等症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古有“肝为五脏之贼,百病之源”之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在窍为目,肝火旺盛上蒸于头目,则出现眼干眼红、分泌物过多、头晕、耳鸣、口苦等。

  无论是“吃出来的火”或是“气出来的火”,还是“累出来的虚火”,治疗上是吃点“祛火药”就能解决了吗?

  出现“上火”后,应去正规医院诊治,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和原发病,切忌盲目用药,过度用药耽误和加重病情。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本理论,“上火”是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有感受湿邪、寒邪、情志不舒等为前提的致病因素在里面。过食肥甘厚味之品体内易生痰湿,湿重则阳气运行受阻,痰凝郁久,湿阻气机,气有余则为火,则生湿热;情志抑郁,生活不规律,则气行不畅,气郁化火。《黄帝内经》所记载:“……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过食寒凉之品后寒凝湿阻,导致肾虚脾弱,久之虚火上升。所以治疗上如光用清热药治疗的话,不但不利于治病,过度使用寒凉药物后易加重湿邪,脾胃受损,阴阳失调。对于因内伤劳损所致的虚火也不适合清热药来治疗,久病精气耗损,或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火。治疗上就需要滋阴生津或引火归元等方法了。中医治疗上也很多元化,可采用汤剂、针灸、拔罐、放血、推拿、药浴等多种治疗手段。

  未病先防,避免上火须注意的方面,主要在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要规律作息时间,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运动对调节身体机能与改善心情都有所帮助。注意饮食结构,少吃生冷油腻、肥甘厚味、辛辣的食物,不过度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梨、苹果、柑橘、柠檬、小白菜、萝卜等等,平时豆类、豆制品、粗粮、干果也不能少,肉、蛋、奶等营养补充充分,身体营养才能均衡吸收。

  中医调理养生中也有一些日常实用的方法,如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小配方。

  代茶饮方:川贝母5克,枸杞5克,菊花5克,麦冬5克泡水饮用,也可加入少量冰糖与梨煎水提升口感,功效为滋阴生津,清肝明目。

  百合莲子绿豆粥:百合30克,莲子30克,绿豆30克,薏米30克,杏仁10克,大米60克,煮粥或去大米煮水服用,功效为养阴清热祛湿,理脾健胃。

  山楂芡实炖鸡汤:山楂10克,芡实10克,白萝卜50克,金银花10克,土鸡一只,小火慢炖,金银花后下,功效为健脾祛湿,消食化积。

  除饮食保健外,还可以对一些穴位进行艾灸与按摩治疗,起到滋补肝肾、清热祛湿的功效。

  足三里 足三里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保健要穴,“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有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穴位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可以治疗消化不良、便秘、咳嗽、失眠、头晕、虚劳水肿等疾病。具体操作方法:艾条插入灸盒内,将灸盒固定在穴位上,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大约3~5厘米(艾灸事可随时调整),点燃艾条,每次灸15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烫伤皮肤,一日一次。

  中脘穴 中脘穴,穴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有治疗胃痛、腹胀、呕吐、呃逆、疳积、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头痛、失眠、脏躁等作用。操作方法同上。

  清热穴 清热穴位可取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外关穴(前臂背侧,手腕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阳陵泉(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穴位作用可清人体肝、肺、三焦之热。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或指面按压于穴位上,早晚按摩5~7分钟,按摩时有酸胀感为宜。

  对于“上火”,只要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结合中医养生,调节情志,健康生活与饮食;面对“火情”时从容镇定,积极就医,不乱用药物,“上火”与它带来的一系列烦人的症状将不再轻易困扰到我们。

  董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