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风靡

  “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上述文字看起来像一篇普通新闻稿,作者身份却有些特殊,它是名为“Giiso”的写作机器人。在系统后台输入“屠呦呦、青蒿素”两个关键词后,7篇千字左右的原创稿件便自动生成了。用户可对文章复制或者改写后,发布在自己的平台。

  “Giiso”写作机器人来自深圳市智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搜”),除写作,它还能完成资料采集、编辑、整理、改写、排版、审核、分发等一系列专业操作。

  “我们不是取代人,而是用AI辅助人写作。” 智搜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郑海涛告诉《21CBR》记者,公司希望让 “写作更简单”,将媒体从业者从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创造力的内容生产上。“如果让机器人辅助写作,能节省超50%的时间。”

  成立5年来,智搜从媒体写作切入,延伸至汽车营销、银行证券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2018年营收过千万元。

  人机协作

  智能写作领域强敌环伺,微软、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AI写作机器人应用早已有之,不少创业公司也陆续涌入。

  郑海涛分析,目前行业主要分为两类公司:一是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技术尚不成熟,二是向C端提供写作服务的公司。

  智搜的差异化在于一开始就面向B端企业,构建了完整的媒体写作流程。 “公司需要变现,必须让产品有价值,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有客户买单。” 郑海涛回忆最初商业化从媒体行业切入,是迫于生存压力,“媒体是将写作当‘饭碗的行业,写作工具对他们来说最有价值,觉得好用就愿意付费。”

  在产品研发时,郑海涛技术团队对媒体行业进行了大量调研,“B端写作不是一人之力,需 ‘三审三校,与C端相比,他们要求有更多原创、高质量的素材。”郑海涛补充,编辑很多时间耗在素材收集、整理等繁琐工作上,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刚需,智搜把写作变成一条内容生产流水线,让编辑、记者们协作更高效。

  具体而言,机器针对每天的热点新闻、点击率等维度统计数据,总结选题规律。比如网上出现大量文章讨论同一个话题,用户点击量也高,机器便会向编辑推荐该话题,编辑只需在后台设置选题关键词和写作字数,机器就能自动生成稿件,在底稿基础上,编辑再加工就可完稿。经过不断学习,机器人还能模仿编辑写作习惯和表达风格。为避免侵权问题,机器在写作时还会将同样语义的内容以不同文字表达,成稿后再以查重检测。

  机器写作的难点在于文章逻辑连贯,文章越长难度越大,需要借助智能语义和知识图谱两大技术,使机器理解人类表达语义。经评测,Giiso写作机器人的中文理解精准度能达到92%,结合知识图谱技术,深度学习后精准度能提升至95%以上,高于同行水平。

  目前,智搜已为深圳报业集团、东莞报业集团、广州日报、南方报业等多家媒体机构提供服务,在智搜与《晶报》合作期间,趁着2018年世界杯,推出了“AI看球”栏目,比赛一结束,机器人便写完了赛事报道的基本内容。

  面向媒体机构,智搜还提供智能App解决方案,比如济南日报打造的新时报智能App,具有内容推荐、语音阅读及个性化推荐等功能。郑海涛介绍,智能App最核心的是虚拟助手,借助AI技术记录用户阅读习惯和个性化需求,以更人性化地推荐内容,结合语音问答,传统的单向式资讯阅读变成了双向交流。据称,升级后的新时报App日活和发稿量在一个月内增长了近一倍。

  拓展B端

  “有迫切写作需求的行业,我们便会摸索他们需要的产品。”郑海涛说,Giiso不仅会新闻稿写作,在汽车营销上也有了成熟的应用产品“智书”。

  在调研时他发现,汽车营销行业对写作很有需求,“公关行业中,汽车营销人员几乎是其他行業加起来的总和,每年投300亿在新车营销上。”在撰写汽车营销文案时,机器能根据作者想侧重的内容,将车的各种参数、系数等客观信息写出来,作者再针对性地添加观点评论即可。

  繁重的数据收集、资料整合工作,也是机器的强项。智搜研发了一套投研报告生成系统,能够基于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报告,辅助客户决策。凭借该系统,其在金融领域已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太平洋保险等机构建立了合作。

  机器人写作优势不少,也存在局限性。据《21CBR》体验,智搜机器人自动生成的文章,多为标准化的消息和快讯,篇幅在2000字以下,适用于体育、财经类等复述信息的报道。对于需要发挥人类创造力、思辨能力的深度分析报道,机器人还不能胜任。

  “需要多人主观表达或没有任何规律的内容,比如散文,机器写不好。”郑海涛坦承,行业接受度与产品成熟度是成正比的,目前 AI技术还有待成熟。

  眼下智搜还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是,提高机器生产与客户实际应用的吻合度,其中有对机器写作产生的偏差,“很多人认为机器瞬间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其实它需要不断学习,进行数据积累与打标签。”郑海涛说。

  未来几年,郑海涛希望在传媒、金融和内容营销领域,把B端市场做大。同时,计划对接产业上下游,打造素材交易平台,为内容创造者提供图片、视频等素材辅助。“媒体机构或者自媒体可按需付费购买素材,版权所有方也能将素材流通。”

  李惠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