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锦衣卫》剧照
走进位于南京市博物馆陈列“镇馆之宝”的“玉堂佳器”展厅,一件闪着魅惑蓝光的明代蓝釉梅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件2012年出土的瓷器,来自于一位明代锦衣卫高级官员的墓葬。
随葬如此贵重的文物,隐隐透露着墓主身份的不同寻常。锦衣卫,这个神秘组织在大明帝国的第一个首都南京,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贴身保镖
按照明代的兵制,从京师到各郡县都要设立军方的卫所。一个“卫”的人数大概在5600人左右,一般下辖五个千户所,每所1120人。可以说,“锦衣卫”最初只是明军的一支部队,后来才慢慢演变为特务机构。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在京师大量驻军。文献记载中,能够找到明初南京的“卫”至少有49个,总兵力接近28万人。保存至今的南京城区孝陵卫、卫岗、阴阳营等地区就与当年的卫所驻军有关。
锦衣卫前身为朱元璋在南京任吳王时就设立的“拱卫司”。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统辖左右中前后五个卫的军士以及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明代文人王世贞《锦衣志》载,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正式改置锦衣卫。
最初的锦衣卫是朱元璋的私人卫队,属“亲军十二卫”之一,也就是内庭亲军或禁卫军,并不属于都督府,而由朱元璋直接控制和指挥。
据《明史·职官志五》载:锦衣卫“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籍、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早期的锦衣卫承担侍卫和掌管卤簿仪仗的任务,他们紧紧贴近帝王身边,是最为贴身的保镖。
“秘密警察”
随着政权的稳固,为了加强皇权,晚年朱元璋多次制造冤狱,屠杀功臣。锦衣卫的功能随之发生变化,在得到朱元璋赋予的“掌管刑狱”“巡查缉捕”“侦察官民不轨妖言”等职能后,锦衣卫开始了向特务机关的演变,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明史·职官志五》中说,变身皇家秘密警察后的锦衣卫,负责“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皇帝想要逮捕谁,都由锦衣卫前去执行,并进行审问,投入臭名昭著的“锦衣狱”或“诏狱”。同时,锦衣卫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他们认为的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人,而不需要经过任何外庭法司手续。
与其他卫相比,升格为特务机构的锦衣卫地位更为突出,“恒以勋臣都督领之”,其“一把手”也就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往往是朱元璋的心腹亲信。
锦衣卫的规模要比其他的卫更庞大,下辖17个所,能加入这个组织的通常是“民间丁壮无恶疾过犯者”,这些人孔武有力,飞扬跋扈,欺凌弱小,被称为“缇骑”。最初洪武朝的锦衣卫“缇骑”仅有五百人,后来不断增加,到嘉靖年间,竟然达到十五六万人之多。
诏狱中,锦衣卫发明了名目繁多的酷刑。犯人初进诏狱,要接受“全刑”,也就是按照顺序“体验”械、镣、棍、拶、夹棍五种酷刑,没有几个人能够撑过去。
后人根据史料还原的“明代南京皇城宫城”复原图清晰地显示,明代初年的锦衣卫位于明皇城外、千步廊的西侧。它的北侧是通政司,南侧是旗手卫和钦天监。南京明故宫的遗址所剩不多,和今天的城市地图相对照,我们会发现,当年的锦衣卫大概就位于如今南京城东、大光路和瑞金路之间的大阳沟一带。
惨毒难言的诏狱
大阳沟现在是南京老小区较为集中的区域,初夏时分,人们在大阳沟旁边的街边公园晨练、散步,一片祥和。谁能想到,600多年前,他们所在的地方,竟然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特务机构和惨如地狱的锦衣卫诏狱。
明洪武年间的几大冤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锦衣卫均“大显身手”,戕害无辜。锦衣卫下辖有镇抚司,这个臭名昭著的部门管理“诏狱”,地点也设在大阳沟。锦衣卫诏狱极其恐怖,一旦关入其中,十之八九没有生还的可能,“魂飞汤火,惨毒难言”,时人感叹,和锦衣卫诏狱相比,刑部大狱简直如同“天堂”。
诏狱中,锦衣卫发明了名目繁多的酷刑。犯人初进诏狱,要接受“全刑”,也就是按照顺序“体验”械、镣、棍、拶、夹棍五种酷刑,没有几个人能够撑过去。
除了抓人、杀人、折磨人,锦衣卫的校尉们还负责另一项重要“工作”——“执掌廷杖”,也就是秉承皇帝的旨意,在午门外公开杖打不听话的大臣。
据《南京明故宫》一书载,朱元璋时代的“廷杖”还算文明,受惩罚的大臣不脱衣裤,但受罚后依然要卧床数月。
永乐迁都后,南京官员的廷杖也是在明故宫午门外进行。成化十八年(1482年)南京受灾,御史李珊等人上书请求赈灾,明宪宗朱见深并不想救灾,嫌南京官员多事,竟以奏折中有错别字为由,命锦衣卫将李珊等人在午门前廷杖。
在明帝国后来的京师北京,锦衣卫廷杖大臣的场面屡见不鲜,明武宗和明世宗曾让锦衣卫一次“廷杖”几百人,当场打死几十人,创下了“廷杖”纪录。
留守的职责
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成为京师,南京成为留都,依然保留着一套中央行政机构,其中也包括锦衣卫,史称“南京锦衣卫”。从资料判断,南京锦衣卫人员众多,拥有一定权力,主要职责是监视南方各级官员。
近年来,在南京地区的考古中,多次发现南京锦衣卫重要官员的墓葬。
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两座明代古墓,其中之一的墓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南京锦衣卫佥事徐君叙。此人乃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六代孙,徐达第三个儿子徐膺绪的后人。徐君叙墓所在地,即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正是徐达家族墓所在地。徐君叙墓早年曾被盗,但墓中依然发现了罕见的蓝釉梅瓶。
此外,明代开国功臣、东瓯王汤和的后裔汤绍宗担任过“南京锦衣卫指挥使”,被封为灵璧侯,死后葬在南京紫金山北麓。
不过,从史料分析,明代中后期的南京锦衣卫,无法与横暴冷酷的京师锦衣卫相提并论,充斥其中的,多是勋臣后裔,也就是从不上班的纨绔子弟。
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