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发展,经济,工商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9-03 23:14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高校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存在不能满足企业真实需求的问题,尤其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传统模式下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综合素质能力欠缺,本文根据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紧跟时代步伐,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探索如何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更高,应用型人才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企业需求的是当前的必然趋势。尤其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学生毕业能找到工作、找好工作,因此探索一套适合社会发展真实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概念灌输,缺乏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另外,很多高校在实习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很少真正在企业真实情境下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很难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去,使得目前工商管理的行业人才日益稀缺。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问题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了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而且还需要掌握决策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和手段,因此在课程的时候,工商管理专业不得不选择更加宽泛的知识课程体系,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法律相关等众多内容,因此很多学校在开设本专业的时候经常面临定位不明确、所学知识很多却不知道怎么用的困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候很迷茫、不只是措施。因此,如何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来合理的设置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缺问题
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课程体系过于宽泛,因此在开设时候占有过多学时和学分,很难再去进行更多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候很难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这也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能有效平衡理论基础、实践锻炼问题、创新能力提升上就变得非常具备挑战性。
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本专业人才培养遵循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和平衡,理论和实践螺旋循环相互促进,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并重,综合素质和修养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创设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结合本专业特点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达到培养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为培养符合企业真实需求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工商管理专业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即2+1+1夹层模式。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专业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及实训培养,具体课程为投资学、企业诊断、绩效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前言专题等课程,该阶段学生能力从基本技能锻炼进阶到真实企业管理工作的案例分析与解析,并且在课程设置当中加入ERP软件学习、会计电算化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逐步进阶到适应岗位能力素养的培养,逐步从基本知识能力到专业实践能力最后到岗位职业能力。第三阶段为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该阶段每个学生至少完成6个月以上对口企业实习,通过企业实习使学生尽早地融入到社会企业文化当中,真实体验企业的职业要求,尽早建立职业发展规划,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遵照执行三学期制,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夏季学期主要安排应用型课程,以企业项目制工作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夏季学期课程一般由企业双师团队为主进行授课,让学生及早感受到企业工作模式和节奏,模拟真实企业的管理工作。为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真正满足当前就业市场、社会需求,而且能符合未来学生自身成长特点,对本专业进行了大量基础调研、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包括调研分析行业能力要求和知名企业人才储备需求、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经验。同时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提炼作为人才目标体系构建和培养方案形成的基础,调研工作如下:
(一)深入调查就业市场,分析岗位职责能力需求
根据智联招聘、猎聘网和前程无忧等国内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从统计结果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主要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基于大规模调研企业样本的前提下针对工商管理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进行分析和提炼,整理出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知识、技能和素养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二)以“四业”需求为导向,梳理课程知识体系
以“行业、产业、企业、职业”四业所需能力为导向,依据国内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进行有效调研和分析,以培养学生可持续竞争力为理念梳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知识能力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以及教学质量评估模式等。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进行分解直至到具体课程知识点,使培养目标与知识、能力紧密联系对应起来,同时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培养目标和培养结果可测量。另外,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科学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递进式”实践体系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采用夏季小学期来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来解决传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另外,按照能力递进培养规律,将夏季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包括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不同模块对应不同实践课程,不同课程内容反映不同的能力要求。实践课程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设置,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层递进式”实践体系;另外,在实践环节当中,多数都以具备企业的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修授课,采用真实企业场景、案例进行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基本实践体系如下图所示:
(四)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实践体系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学院为例,学校围绕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设学校双创中心,各个二级学院依托于学校双创中心为培养基础,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广场,用以支持大学生创业。但除此以外,还特别重视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成立学生社团,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广场进行创业实践,共同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结合《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在双创中心模拟进行创业,进而初步熟悉企业管理流程和方法,通过学习调研,总结并熟悉需要重点掌握的企业中所应该使用的管理技能包括软件的具体使用需求,从而能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基础技能和理论,真正做到从理论中到实践中去,再总结经验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这也为岗位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知识储备。
结束语:
本文围绕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一些思考,主要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展开。
参考文献:
[1]张玲燕.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分析[J].中国商论,2019,(08):247-248.
[2]覃艳华,杨奇星,卢静.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作者简介:
陈 倪(1990-),女,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漫设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