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的那一刻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气候,重视,影响
  • 发布时间:2019-09-04 20:18

  2007年6月4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国家方案》)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

  该方案被形容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它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国家方案》的颁布实施,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进一步促进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工作,也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高度重视 积极行动

  《国家方案》并非心血来潮之作,而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間的酝酿和起草。

  早在2003年10月新一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成立之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酝酿《国家方案》的编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以及中国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与几十位专家,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在《国家方案》出台之前,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已于2006年底公布了与之相配的研究成果―《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根据该报告的预测,中国未来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灾害天气气候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自然灾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事实上,气候变化问题早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环境的政策措施。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2008年10月,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2013年11月,我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了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已经超过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上限目标。与此同时,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大国担当 推进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我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发起国之一。

  我国还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以大国外交和多边合作方式推动了《巴黎协定》的达成,并积极引导和推进《巴黎协定》的后续谈判进程。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因此,在气候治理问题上,我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向广大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了领头作用,扮演着建设性的关键角色,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黄明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