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荆楚公司力量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湖北,楚文化,关注
  • 发布时间:2019-09-11 21:41

  七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北的变化天翻地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GDP接近4万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215倍。

  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持续努力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湖北各类企业开拓创新的结果。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70年来,湖北那些勇于创新创造的企业,与荆楚儿女一起,共同开创了波澜壮阔的新纪元。

  武字头,奠定工业基础

  乘风破浪,勇进者胜。

  激流奔腾的长江,不仅孕育了坚韧不拔的楚文化,更涵养了湖北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豪气与担当。

  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业的恢复和重建迫在眉睫。

  位处长江黄金水道中游、承东启西的湖北,被中央寄予厚望。“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就有8项落子湖北。其中,尤以武钢最受关注。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首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该怎么建,人们心里没有底,国外媒体甚至发文嘲笑,“中国人么,那是只能在高炉旁种高梁的”。

  但是,武钢的创业者们,住草棚,喝浑水,手拉肩扛,硬是在荒滩原野上建起了新的钢城,实现了“钢铁要过江”的夙愿。

  1958年9月13日下午3时,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武钢涌出。这炉通红的铁水,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辉映着中华民族的骄傲。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以“武字头”为代表的大型国企陆续建成并茁壮成长,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武钢、武重、武锅……这些在新中国历史上写下多个“第一”的“武字头”企业,筑起了湖北乃至中国重工业的脊梁。从1959年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沪京津,位居全国第四。

  国企改革激发新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神州大地。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制造业迅速兴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而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

  国企改革的重心在简政放权,特别是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管得过细、统得过死的枷锁。

  荆楚大地从不缺乏改革的智慧和勇气。

  1984年11月,武汉开创全国先河,聘请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这是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

  格里希上任后,对武柴大刀阔斧改革,强化质量管理。很快,武柴“脱胎换骨”,废品率从30%降低到10%,产品不仅全国闻名,还远销东南亚。

  格里希带来的,不仅是武柴产品“质的飞跃”,更为荆楚大地注入了改革的催化剂。全省上下刮起了一场改革旋风,涌现了一批引领改革潮流的弄潮儿。

  1986年10月,武汉人陈启发承租已连续3年亏损的武汉汽车发动机厂,在全国率先喊出“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口号;1986年12月,武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

  破旧立新,变革图强。解放思想、破除桎梏的湖北,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加快追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步伐。

  “武字头”挺起了湖北乃至中国重工业的脊梁。图为武重建设之初。

  民营企业全面勃兴

  发展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可人才從哪里来?

  湖北是科教大省,人才资源丰富。但受体制束缚,高科技人才分散在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条块分割,产学研严重脱节,新技术走不出实验室,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1984年,格里希担任武柴厂长。

  惟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机制藩篱,才能激发市场活力。

  为支持科技人才创业,早在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为下海科技人员服务的“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这里,不仅提供场地、帮办执照,还用银行贷款大胆投资在孵企业。

  1991年,在获批国家级新技术开发区后,东湖高新区更是不断推出人才新政,吸引人才集聚。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一站,在武汉留下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等铿锵话语,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也照亮了湖北阔步前行的道路。

  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湖北的一批能人,或从外省归来,或走出体制,纷纷投身商海,选择自主创业。

  1992年,54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张廷璧,以技术和智力入股民企红桃K集团。到2000年,张廷璧个人资产达1.3亿元,成为全国“科学家首富”。

  1996年,24岁的阎志放下案头的诗集,捧起《公司法解读》,创办了卓尔广告公司。时至今日,卓尔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B2B交易平台之一。

  1999年,商人刘宝林放弃在海南的多年经营,回到家乡湖北,与人合伙创办了武汉均大储运公司。如今,这家早已更名为九州通的上市公司,连续多年领跑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重新焕发活力的湖北,抢抓中部崛起重大战略机遇,苦练内功,乘势而上,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气十足的“湖北气场”。

  无论是“支点”还是“前列”,前提都是发展。

  新兴产业涌动荆楚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湖北的新使命,也是湖北创新发展的新目标。

  无论是“支点”还是“前列”,前提都是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崭新姿态拥抱“互联网+”等新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奋力实现新旧动能转化。

  创立于2014年的斗鱼直播,现已是全国最大的视频直播内容平台,并于2019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湖北首家海外上市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斗鱼直播成长于武汉光谷,光谷也是湖北打造新兴产业的主战场。

  在光谷左岭大道沿线8公里,分布着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400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投资,而这些企业将构建起“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新热潮,激荡喷涌。光谷“芯屏端网”产生的集聚效应,已吸引腾讯、百度、阿里、华为、联想、滴滴等大批优秀企业入驻,其中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等70余家企业更是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只是湖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围绕高质量发展,湖北在光电信息、食品医药等优势领域,已涌现出一批标杆企业:高德红外、锐科激光、明德生物、嘉必优……

  高质量发展激活新动能。2018年湖北GDP逼近4万亿元大关,在全国排名第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653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92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从2013年的全国第12位上升到目前的第7位。

  “这意味着,科技创新正加速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光说。

  湖北70年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图景。

  何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