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银

  “天下铜艺双绝”,一个指的是花式繁复、色彩艳丽的景泰蓝,一个就是素雅大气、古香古色的乌铜走银,这两种工艺品分别来自北京和云南,一北一南,各有风韵。清朝末年,乌铜走银的地位到达顶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皆争相追捧,以拥有一件乌铜走银为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昆明,乌铜走银开始衰落,甚至濒临失传,直至近年来多方保护传承,才让乌铜走银再次走进世人视野。

  乌铜走银制作工艺的发明源自一次偶然。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云南石屏县一位名叫岳富的工匠,在炼铜时误将手上的金戒滑入锅炉中,一怒之下把周围的银质金属一并扔入炉中。消气后,他发现炉中的合金铜里有金黄色、银白色线条若隐若现,看起来似铜非铜、似金非金、似银非银,并试着用这种方法制作器物,后在钻研创新中成就了“乌铜走银”。

  经过不断发展,乌铜走银走向成熟,如今制作工序粗略有十个:炼铜、打片、放样、下料、錾刻、走银、敲形、焊接、抛光、捂黑。由于走金难度较大,一般多以走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乌铜走银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制作者不光要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还得掌握多种技艺:冶金、书法、绘画、雕刻等。

  走银是乌铜走银的灵魂。在锻打好的乌铜片上绘制纹样,再用錾子雕刻,才可开始走银。将银屑(银块)放置在乌铜片上,经高温一起煅烧,烧熔需控制溫度,乌铜合金的熔点约在1030℃,银的熔点约在960.8℃,要做到融银不融铜,就得严格把握好温度。高温让融化的银流动,逐渐“走”满图案,银与乌铜就自然熔为一体。这是整个乌铜走银技艺中最关键的一步,可谓“成败在此一举”。

  比起操作走银的高超技艺,乌铜走银工序中最简单的,大概就是最后一步捂黑了。顾名思义,捂黑就是用手把玩器物,将其表面捂黑,过程看起来略显无厘头,实际上却蕴含科学原理。人的汗液有酸碱之分,酸性汗液会与铜、银发生化学变化,抛光打磨后的乌铜走银还是赤色,经过长时间的把玩,器物才会显出泛黑油亮的光泽。不同体质的人捂黑乌铜走银,所需时长也不同,多则需要二十多天,少则三五天足矣。

  乌铜走银成品韵味十足,金色、银色的线条游走在黑色的合金铜上,典雅别致。初期,乌铜走银以文房用具居多,近年来,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新的种类,例如酒具茶壶、赏玩物品等,品类丰富。

  金大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