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青铜器原本什么颜色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古代,风格,重要
  • 发布时间:2019-09-21 08:15

  古代青铜器在中华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载体。中国的青铜文明源远流长,冶炼技术精湛,制作精良,造型优美,在商周时期即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风格,在世界青铜器中亦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提到古代青铜器,大家一般会想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古朴端庄、造型各异的器物;但要是问到这些青铜器原本是什么颜色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当然地回答说是青绿色。实则不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青铜器的颜色,都是经过岁月洗礼,被腐蚀氧化后所呈现出的变化使然。

  这些历尽沧桑、饱经岁月的古代青铜器,除了较为常见的青绿色外,还有蓝色、红色、黑色、银色等其他颜色。

  有人可能要问,都是古代青铜器,为什么颜色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古代青铜器原本又是什么颜色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青铜里都有啥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或铅等按一定比例熔铸成的合金。青铜器最初出现时,多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装饰品,制作技术也相对简单。考古人员发现,在仰韶文化层中有距今5800年的铜冶炼遗存。于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目前我国已知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4800年历史。这些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在4000多年前已经开始制作青铜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冶金技术和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青铜器的功能属性也发生了变化。如鼎、簋等由最初的炊具逐渐演变成礼器,同时也成为身份等级、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现如今,我们通常将中国古代用青铜材料制作的器物统称为青铜器,不过,这只是我们现代人的叫法。先秦时期,人们称青铜为“金”或“吉金”,其合金一般是铅青铜和铅锡青铜。“吉金”后来也被作为钟鼎彝器的统称,古文献里也有大量关于“吉金”的记录。如商周时期铸造和刻凿在铜器上的文字,人称金文,也叫钟鼎文。

  《墨子·閒诂》卷十一中记载:“昔夏始,飞廉折金以山,铸昆吾,鼎成……”这主要是讲大禹铸九鼎的故事。其中的“昆吾”是山名。据《山海经·中山经》的记载:“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代郭璞曾注:“昆吾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所以,这里提到的“金”并非指黄金,而是指开采铜矿取得的铜原料,用以铸鼎。

  此外,《荀子·议兵》中提到:“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这里的“闻金声而退”与成语“鸣金收兵”中的“鸣金”相对应,其中“闻金声”和“鸣金”都指的是“鸣钲”。钲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制成,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用以行军。《说文解字》解释说:“钲,似铃,柄中上下通。”此外,清代一些关于古铜器的著录,也多被称为“吉金录”。

  锡铅含量是关键

  那么,古代青铜器是不是全都是同一个颜色呢?显而易见,不是这样的。

  古代工匠在铸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时,会根据器物的功能属性在铜溶液里加入不同比例的锡或铅。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里,详细介绍了6种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含锡量)配比,其中有这样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说明,古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由于制作青铜器时,锡、铅所占的比例不同,青铜器成形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铅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铜器的色泽。由于古代先人在铜中加入锡、铅的数量不同,所制成的青铜器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大致会有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

  此外,古人还会根据需求,通过在青铜器表面鎏金、彩绘、错金银以及镶嵌宝石等方式装饰青铜器,以获得一些特定的颜色纹饰。

  青绿色与金灿灿

  由于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性和价值使然,当前,它们主要收藏在博物馆和一些文博类研究所。此外,民间也有小部分人收藏古代青铜器。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平常很难接触到这些器物,大家能近距离接触它们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去博物馆参观展览(图2、图3 所示)。当我们在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古代青铜器时,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解读,大部分观众只是走马观花,关于古代青铜器更多的知识则是通过展厅文字说明来了解的。

  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古代青铜器,以出土器物为主,它们之所以呈现出青绿色,是因为这些古代青铜器埋在地下成百上千年、表面氧化腐蚀所造成的。不过,目前博物馆关于古代青铜器表面颜色的异同鲜有介绍,关于青铜器的文字说明主要是其历史、名称、制作工艺以及功用的一些简单介绍,更多的专业知识则见诸于一些专业的著作和期刊论文等,受众很小,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支撑,往往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便给观众造成一个误解,以为青铜器的颜色本就如此。

  近年来,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爆,广受欢迎;不过,其中一些剧目中出现的道具常与历史事实不符。如一些反映先秦时期的历史剧中所出现的鼎、簋等古代青铜器道具,所呈现出的颜色居然是青绿色的(图4、图5所示),这就有些不妥。

  如上文所述,青铜器的颜色主要由锡在铜中的含量多少来决定的。在当时,鼎和簋制作出来时,一般会呈现出金黄色,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青绿色。此外,鼎和簋在古代主要以实用(炊具)和祭祀为主,使用较为频繁,通常会有专人维护,一般是不会生锈的。

  剧中出现上述情况,显然是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观众造成一些误导。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馆藏出土古代青铜器在被氧化、腐蚀后,表面都呈现出青绿色呢?也不尽然,还是有些例外的。如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图6所示)就千年不腐;河南信阳长台关7号楚墓出土的青铜饮食器皿,其出土时便呈现出金光灿灿的外观(图7所示)。这些出土文物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青铜文物外观形象的印象,也让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一睹其当年的风采。

  越王勾践剑和河南信阳长台关7号楚墓出土的青铜饮食器皿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腐,这是为什么呢?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制作器物的材料成分配比、铸造技术以及埋藏环境有關,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如越王勾践剑便是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这与其制作技术相关。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