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桂林,人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多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驰名中外的桂林山水,会让人们一到当地就被其折服,不由喟叹大自然是如何造就如此举世无双的风景。
亿万年的化学反应
3.8亿年前,桂林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大量海洋生物的钙质骨骼以及其他碳酸盐类物质不断在海底沉积,形成了致密坚硬的碳酸盐岩,累积厚度超过4500米,纯度较高。
6500万年前,沧海变桑田,汪洋成陆地。厚厚的碳酸盐岩从海底抬升为陆地,同时喜马拉雅运动导致地壳水平或垂直运动,向上运动慢慢形成山体,水平和下切运动慢慢形成河流,即漓江。
桂林气候湿热,年降水量在194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9.3℃,因此桂林地区水量十分丰富。积累了4500米的碳酸盐岩石能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且温度越高,水量越多,水流越大,碳酸盐溶解得越快,越容易随着流水流走,加上大量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的外源水汇入,更加剧了碳酸盐的溶解。无数次的化学反应,积少成多,厚厚的碳酸盐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年的化学反应一点点塑造着桂林的山和水。
奇妙的岩石森林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化,碳酸盐岩慢慢沉积然后逐渐抬升,再经过地壳运动,形成了桂林山水最初始的形态。不过,这只是形成了桂林地区的大概样貌,最终是水流化作刻刀,一点点雕刻出最美的桂林山水。
水是至柔之物,却能改变坚硬的碳酸盐岩石,它所运用的“神器”叫作溶蚀。水流沿着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出凹槽,凹槽越溶越深,中间突出的部分越发尖削高大,就形成了一座座山峰。地势较高的地方水流会向下溶蚀形成山峰,但是山峰与山峰之间底座依旧相连,形成连绵不绝的群山,底部相连形成四周封闭的洼地,人们称之为峰丛洼地(见图1);地势较低的地方大量外源水和岩溶水汇集形成地表水系,进一步溶蚀碳酸盐岩,就形成了一座座孤立的山峰。远远望去好似在广袤的平原上生长着一片岩石森林,也被称之为峰林平原(见图2)。
水秀与洞奇
地壳运动的差异性和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导致桂林的峰丛和峰林协同共生,同时异态发展,最终形成了桂林的“山清”“石美”。碳酸盐岩被水流溶蚀带走,不会形成大量的泥沙使江水浑浊,而是溶于水中,再加上桂林石多土少,所以桂林的水都是清澈透明的。清澈的漓江水蜿蜒穿梭于桂林的青山间(见图3),映衬出桂林的“水秀”。
碳酸盐岩有裂缝,水则见缝就钻。随着时间流逝,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就会将裂缝渐渐溶成空洞,并且不断冲刷,使缝隙逐渐扩大,慢慢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洞穴。饱含碳酸盐的水从洞穴顶部滴下来,碳酸盐析出结晶,形成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像瀑布、像石柱、像旗帜、像莲花……造就了桂林的“洞奇”(见图4)。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洞穴幽且深,处处呈奇观”“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再多的赞美之词也无法表达桂林山水的美。当你了解了桂林山水背后的沧海桑田,此时,再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心中除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也多了一份对时间的感慨吧!
什么是溶蚀
在植物茂盛的地区,雨水中会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会形成碳酸。碳酸钙是碳酸盐岩等可溶岩的构成物,当雨水与岩石接触,碳酸钙就会与雨水中的碳酸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坚硬的岩石就被雨水一点点溶解侵蚀了。因此,含有碳酸的雨水流入含有碳酸盐的可溶岩层时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就被称为溶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