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黔东南扶贫记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浙江,乡村振兴,技术
  • 发布时间:2019-10-27 18:55

  在过去几十年间,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干果研究团队”“森林药材研究团队”“竹子研究团队”的专家教授们组成的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扎根天目山,挺进大别山,转战黔东南,深入巴山蜀水,围绕林业主导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研创出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毛竹覆盖、香榧、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等生态高效的“一亩山万元钱”浙农林扶贫模式,助力农民在绿水青山间“淘金”,有力推动了老少边贫地区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他们也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山里人的“财神爷”。

  在7月25日举行的浙江农林大学与锦屏县林下经济签约授牌仪式上,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锦屏县委书记毛有智说:“锦屏森林覆盖率高达72%,有180多万亩山地,生态经济是锦屏的优势所在。但鄉村要振兴必须发展产业,而要发展产业人才和现在在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引进了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技术,在不砍树的情况下,年户均可增收2万元,科技就是最大的生产力。”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童晓晖说:“浙江和贵州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自然条件却很相似,都是山多水好,浙江不少贫困山区这些年来依靠科技已经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相信贵州、锦屏一样能做到,当然我们也会毫无保留地把在浙江的成功经验复制给锦屏乃至整个贵州。”

  浙江农林大学与锦屏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可持续发展小康示范村协议》,并举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山核桃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随后,黄坚钦教授和斯金平教授还专门为锦屏县400多位乡镇分管产业、林业站及各村合作社负责人举办了“锦屏县脱贫攻坚林下经济专业技术培训会”,讲授了山核桃、香榧、铁皮石斛及黄精的种植技术。

  签约仪式一结束,被农民称为“仙草教授”的斯金平就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顶着烈日,前往锦屏县三江镇菜园村便团林场和敦寨镇龙池村。半年前,由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药材研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兴建了500多亩杉木和200多亩铁皮石斛梨树林下栽培示范基地。

  按照锦屏县的规划,到2021年,全县铁皮石斛种植规模要达到10万亩,并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4400多户17000多人脱贫致富。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一行匆匆赶赴雷山县。同属黔东南州的雷山县今年4月刚刚脱贫摘帽。“雷山虽然脱贫摘帽了,但是我们却一点都不敢松懈,因为我们的特色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支撑,脱贫很容易昙花一现,所以希望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们能经常到雷山来指导和帮助。”雷山县副县长李绍雄说。

  笋用竹产业就是李绍雄所说的雷山特色产业之一,2018年11月,浙江农林大学竹类研究所桂仁意教授一行到雷山县开展竹产业调研,目前已经帮助雷山编制了全县竹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为雷山竹产业的发展规划、苗木引种、栽培管理技术、笋用竹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提供“智力支持”。

  在今年4月29日召开的杭州市对口帮扶雷山县笋用竹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杭州市临安区政府向雷山县政府捐赠了1万株高节竹竹苗,后期的技术支持则由浙江农林大学来负责。目前,在雷山县郎德镇乌流村、也利村的高节笋用竹产业基地,临安区捐赠的1万株高节竹竹苗正在此生根发芽。竹产业基地建成后,预计第2年开始出笋,第4年进入丰产期,每亩可产笋4000斤。项目扣除经营成本后70%的纯收益将全部分红给当地贫困户。两个村的竹产业基地还可为当地带来近百个就业岗位。

  以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让每一个扶贫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带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并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从而把之前的“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帮助下,黔东南州的很多贫困村庄都在悄然实现华丽转身。

  吴小敏 李翠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