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探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实践,创新,效益
  • 发布时间:2019-11-30 15:02

  摘 要:笔者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養、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成效显著,企业在资源共享、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笔者学校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生产性实习方式,与安徽四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生产实习。最后笔者简单阐述了职教形势,展望了职教的未来。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实践 创新 效益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近几年来,凤台职教中心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认真学习2017年年底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及《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笔者学校坚持“产教结合集团办学、立交互通中高衔接”的办学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根据专业建设内涵要求,为了加快专业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结合笔者学校“崇尚实践,励志创新”的校训,笔者学校选择了安徽四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德公司),作为主要的校企合作基地。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厂校距离只有15公里左右,方便校企交流和实习实训;二是该企业主营机械加工制造,与笔者学校机电专业对口;三是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对校企合作热心,能主动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所需要的各种保障。在与四德公司的合作中,笔者学校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

  一、学校方面

  1.人才培养

  校企双方本着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方面付诸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工作。一是笔者学校派教师入厂进行指导,加快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的适应过程。二是厂方派技术骨干到校指导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能够实现工学结合,符合双方需求。另外,笔者学校还着眼于现代企业技术需求,针对当下技术开发,培养了一批车工、铣工、钳工、焊接等工种的优秀学员,为安徽四德节能有限公司输送了大量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且补充到一些重要岗位,给该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如顶岗实习期间,笔者学校的学生彭宝标、常政等多名同学,由于机械加工的技术优秀,技能突出被四德公司提前录用,并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中坚力量,特别是学生彭宝标由于焊接技能过硬不仅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还在当年实习期间返校参加了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取得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为企业争了光,也为凤台职教中心的教学改革增加了动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技术服务

  笔者学校刘新宇、张平等教师近年来参与了四德公司的全自动过滤设备研发,如30吨、60吨常温过滤设备和30吨冷冻自动过滤设备机组,另外还参与到其他一些技术开发的项目制造中,为该公司对设备的机械加工、电器安装提供了有力支持,为该企业培训了一批中坚力量。刘新宇老师在四德公司设备的核心部件,如过滤机中心轴的加工,车、铣、刨、磨及一些模具制造上起到领头作用。2015年年初,安徽四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在产品换代升级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原来为一些酿酒公司生产的10吨手动过滤机,改造升级为60吨智能自动常温过滤机组。由于是企业之间的专利技术,许多零件加工没有经验借鉴,必须自己完成,还必须利用一些新技术、新科技,企业现有的技术力量一时不能胜任,技术换代一度停滞不前。特别是过滤机的主轴加工,由于过滤机轴较长,又是中间空心,车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变形,加工难度大。笔者学校教师刘新宇,带领学员高凌风等勇于接下了这一难题,经过对图纸多次研究和企业技术团队的反复探讨,最后决定用分段车制、再焊接、再加工的方法,利用企业现有设备将过滤机主轴加工出来。这项技术解决了企业在技术公关道路上的难题,为企业技术升级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更为相关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业内反响甚好。另外,张平老师在电器组装中带领该公司技术人员对全自动设备电器、电路进行了改进和提高。笔者学校骨干教师张露、赵晨等先后进入企业,也为企业的数控技术应用培养了重要力量。

  3.技术开发与推广

  利用笔者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特别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用现有的机械设备为四德公司在专利技术申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利用笔者学校机电实训基地的电气安装与维修设备和PLC控制设备与安徽四德节能设备制造公司联合研发,使四德公司的过滤设备采用PLC和触摸屏控制,整个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在同行业中开创了先例。笔者学校实训教师将自身技术特长最大化,为该公司的主轴研制、仓门密封等主要技术上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数据和方法,为该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开发中克服了许多技术盲点,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高度认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二、企业方面

  1.资源共享

  企业作为凤台职教中心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优先录用校方输送的优秀人才,学校也优先为校企合作单位输送行为习惯好、吃苦耐劳、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学校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企业为学校进行岗位指导,帮助学校修整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训计划等。

  2.工学交替、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在规定时间内安排部分学生向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企业安排技术骨干承担对学生的部分教学及技能培训任务,使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以“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吸收学校学生,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实现“你方招工”与“我方求学”的有效衔接。

  3.校企互动

  企业加强合作意识,转变思想,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帮助,在符合企业特点和现状的前提下,科学制订学生的实习计划,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学校也要在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之前做足岗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企业以后肩负着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学校和企业还需重视文化内涵建设,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承担,四德公司和学校为此共同举办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使校企互动更加紧密。

  三、实践中创新

  学校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凤台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此创新生产性实习方式,与安徽四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产教合作协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生产实习,充分发挥笔者学校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为当地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帮助。根据产教合作协议,四德公司向凤台职教中心提供图纸、原材料,机电专业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产品来料加工,以往的纯消耗性实训变为效益性生产实习。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来保证基地生产的顺利进行。

  1.管理机制

  以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建立了由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成立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日常管理,管理中要从细微看整体,为此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实习实训常抓安全不放松,建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指导教师到岗到位,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违规。实习实训过程各项记录完备,实训设备使用率及设备完好率均达95%以上。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已基本健全,各项制度已制定并上墙,笔者学校又专门制定对实训管理员的考核标准,加强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

  2.教学运行与管理

  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有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规程、实训教材、实践教学任务书等完备的教学文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积极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管理规范,实训指导教师提前制订实训教学计划,然后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实训教学,实训课堂记录、实训室及设备使用记录、实训考核记录等过程性材料齐全完整。学校制定了“多元化”“多样化”评价学生的方案,在教学管理中体现了对学生多元化、多样化评价。完善了课程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方案,制定过程化考核表,对学生进行过程化考核评价。

  3.生产运行与管理

  通过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性生产实习,充分发挥学校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帮助。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实训的课时数不少于总实训课时数的30%。

  4.科研运行与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制定科研奖励机制,鼓励双方搞科研,积极申请和承担行业企业科研项目,为此笔者学校专门成立了一支由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

  这种模式既完成了企业的生产任务,又使学校师生更快、更直接地接触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新工艺,缩短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距离,推進了专业实训的项目教学,体现了目前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校企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还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此种模式向其他专业延伸。

  在与四德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双方逐步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双元”的共同育人机制,虽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未来还会面对许多未知的困难,但是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向红艳,金明.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2]冯伟.“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1).

  [3]范亚勤.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思考[J].新课程,2011(10).

  金凤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