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再推社交APP“Real如我”,是电商巨头的流量焦虑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交,市场,机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2-14 12:11
腾讯垄断的社交赛道,细分市场仍有入局机会
中国的社交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促使社交APP的蓬勃发展,从我国社交APP市场情况来看,规模在2017年已经达到289亿元。
而在社交领域稳坐头把交椅的《微信》,根据其发布的《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去,每天有4.1亿次音视频呼叫成功。
面对10亿用户的市场,使得即便会有无数死伤,社交赛道依旧不缺来者。
根据七麦数据显示,2018一年就有159款社交类APP诞生。2019年前两个月,App Store就已经新上架53款社交类APP。
其中,2019年年初,今日头条张一鸣、锤子科技罗永浩分别以《多闪》和《聊天宝》两款APP入局社交市场,以求打破《微信》垄断。但这两款产品不仅没有在社交市场搅动一丝水花,还被“吃瓜群众王思聪”评价为:“都是垃圾,没有机会。”
现在的腾讯系社交产品有多强大?根据Trustdata数据,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全行业APP TOP10排名,《微信》和QQ排在前两位,月活跃用户数分别达到10.3亿和5.84亿,其他平台的社交APP未见上榜。但腾讯垄断的社交领域,就真的“没有机会”吗 虽然《多闪》和《聊天宝》挑战《微信》都已折戟,但在笔者看来,细分垂直领域,差异化社交APP依旧有生存空间。
比如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根据前瞻产业院数据,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陌陌》月活用户数达1.1亿,同比上涨17.1%;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营收达41.53亿元,同比增长32%。
而在职场社交领域,也跑出了阿里系的“钉钉”,截至2019年8月,钉钉宣布个人用户已超2亿,企业组织数超1 000万。
除此之外,《微信》本身的强大,也正在逐渐成为一部分用户逃脱的理由。当代年轻人有一种生活写照,叫作“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上蹦迪”。
“当你的朋友圈被更多的好友稀释成为工作圈、事业圈、微商圈,一些矫情、哀怨、触景伤情、自我感慨等情绪都不敢也不愿发在朋友圈里,新朋友的不断涌入和老朋友的关系变化都在加剧这种克制。”在《微信》之夜,张小龙如是说。
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朋友圈的“三天可见”功能,成为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根据张小龙透露,已有超过1亿的人使用。
因此,当《微信》让用户无法真实表达自我,而垂直赛道又有机会,并且阿里还成功实践了“钉钉”的先例,这就使得《Real如我》避开《微信》正面锋芒,以校园细分领域为突破,杀进了社交赛道。
阿里再推社交APP,是电商巨头的流量焦虑
在《Real如我》被曝光之前,校园社交赛道上就有了几个入局着。
2 0 1 8年1 1月,字节跳动参投了“Summer”的A轮融资,2019年9月,字节跳动又收购了“Biu校园”;同时期,京东金融被曝出在内测校园交友APP“梨喔喔”。
其实,这些来势汹汹的挑战者,在中国校园社交的里程碑人人网去年以2 000万美元“卖身”后就知道,校园社交只会是一块敲门砖,并不是建立竞争壁垒。
对于阿里而言,做社交的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流量。社交只是手段,拿下了社交,就拥有了贴近用户的入口。
在《微信》和QQ两个流量大户的支持下,腾讯自身成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游戏公司;虽然自身不再做电商,但是依靠京东和拼多多,实现了流量变现的商业价值。而依靠《微信》流量的裂变,更是让拼多多成为在达斯纳克敲钟的社交电商,成为中国电商第三极。同时,小程序作为链接万物的入口,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私域流量圈在了《微信》。
这就意味着,在电商和智慧零售方面,腾讯已经深入到了阿里的腹地。如果阿里不能手握流量入口,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况且,本身就离交易更近离流量更远的阿里,在获取流量上就不占优势。作为阿里流量最高的APP《支付宝》,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截至2019年6月的数据来看,6.5亿的月活跃用户数,也差了《微信》一大截。
并且,阿里還不得不面对整体流量增长下滑的现实。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MAU增长只有762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下降了300余万。
从2012年、2013年阿里两次投资《陌陌》,2013年投资微博,也可以看出,阿里对流量的焦虑与渴望。“阿里对to C社交的执着,其实反映了它的紧迫感,现在移动流量红利不再,阿里的电商基因,让它在获取流量上很被动,也很贵。如果花钱买流量会影响利润,所以它一直尝试自己做。”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卡位校园社交的《Real如我》,承担起的,是以差异化避开微信进入社交赛道,成为阿里流量入口的重任。
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而且,在消费能力上,根据艾瑞研究院2018年统计数据,大学生年度消费规模达3 800亿元,持续回购某个品牌的比例为56.4%,主动挖掘平价好用的品牌比例为44.3%,向亲友推荐好用的品牌比例为45.3%。
腾讯《2019年Z世代营销实战手册》报告也显示,60%的“Z世代”希望通过消费,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交的圈子;57%的“Z世代”表示,消费可以帮助自己维系社交关系。
由此可见,社交动机能够驱使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而推荐与分享的社交裂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电商带来精准流量。
更有利的是,对于大学生群体,目前还处在社会关系不稳定的阶段,比起虽然已经被《微信》渗透,却不敢出走的稳定社会关系的普通用户,他们更容易在新的社交平台重新开始。
总之,阿里百折不挠的推社交,已经成了一件为了长久生存而不得不为的事。况且,对于阿里来说,既不差钱又不缺行动力,加上社交是马云的梦想,也成了他在任时留下的“遗憾”,万一《Real如我》就成了呢?
最后,阿里有一万个理由做社交,而《微信》广泛的覆盖面也让其无法满足用户的众多需求,从而留出了细分市场的空间。然而以校园社交起步的《Real如我》,虽然目前还未全面对外开放,但依然会面对众多校园社交产品共同面对却未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流动性变化性非常大的群体,每当一年的毕业季来临,就意味着一批用户的流逝,虽然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生涌入,但要持续不断地去吸引新的用户,就意味着持续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以校园为突破点,阿里的意图是从零开始培养出自己的流量池。但再庞大的学生规模,再空白的校园市场,面对校园社交APP的天然“短命”,如何通过“钉钉”完成用户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如何将用户导入进整个阿里体系,《Real如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
螳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