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你有理想吗?理想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本期专题“理想照进现实”,我们采访了几位理想主义者,分享他们实践梦想的体会。

  模范书局的姜寻,因为爱看书成为藏书家,后来也希望与人共享看书的乐趣。他把一座老教堂改造成了书店,虽然网上书店对行业生态影响巨大,但他却仍在尺土寸金的北京开设了“模范书局+诗空间”,落实了自己对于人文书店的想法。

  空白空间的田原和张迪,年纪轻轻就投身艺术事业,致力于发掘中国青年艺术家,陪伴他们成长。她们坚持干了十年,在业界站稳了一席之地。

  留学国外时在餐厅工作而爱上美食的耀扬,开了一家又一家温暖又有格调的餐厅。家居店创始人郄斯和朱思超则是以店铺空间来表达对于“家”的理解和追求。

  他们几位所在的专业领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敢于回应内心的声音,一步一步把梦想的、热爱的实践出来。他们的事业从商业的考量可能不是获利最大的,但是可贵的点不在于能把事业做到多大,而在于为自己向往的美好生活努力过,也带给了周围的人一些温度和亮光。

  最近在我参与的央视的《时尚大师》第二季的录制中,大家谈到事业发展的规划、人生目的和理想,蒋琼耳和其他一些嘉宾叙述了她们如何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和尝试的经历。而我,却说,其实我小时候不算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沒想过一定要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小时候读书是靠我妈妈的督促,升学时,也是我妈妈说上北京大学,我就填了北大。我妈妈说读法律,我也就读了法律。之后的事业发展其实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如果说有什么事业想法,大概就是本来想做律师的。但是后来由于偶然的机缘进入了时尚媒体,一个接一个的机会来到我的面前,我也就接住,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虽然大家都觉得我算是个事业有成的人了,但是其实我的路途一直可以形容为“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本来自己没有一个既定的方向,什么工作来了,就接住了。但是,每一个工作来到我的面前,我都尽力做到最好,坚持下来,回头一望,似乎也是一个略有成就的人了。

  我是不是个有理想的人呢?这里我要说的是理想不等同于职业规划。我没有一个既定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我是个有理想的人,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希望到人生的尽头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尽力了,我对家庭尽了力,而这个世界也因为我的一点点小小的努力,好了一点点。也是因为这个理想,或者说是世界观,引导了我的很多取舍,坚持通过Vlogue各个平台产品传送我们认同的价值观。

  所以,我要说的是,理想不等同于事业,理想也不等同于野心,理想更多的是关于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没有野心,可以不步步经营,但是要有一个支撑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我看来,这就是理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