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城市供暖调查

  合肥热电集团工人入户维修保养居民采暖设备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虽是一句歌词,却形象地道出了南方、北方在冬季供暖方面的巨大差异。

  如今又到供暖季,“南方要不要供暖”的话题再度升温。在潮湿阴冷的南方冬季,有人认为供暖“确有必要”,那些让东北人都冻得跺脚、抱怨连连的日子实在痛苦难熬。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走访合肥、扬州、武汉等南方城市发现,冬季“南方无暖”的情况已发生明显改变,不少城市正在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有的已开始进行集中供暖,有的正在规划建设供暖项目。

  南方的供暖需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方是江南水乡,气候温暖,似乎跟“寒冷”扯不上关系。

  “那是没到冬天。”来自安徽阜阳的陈君向本刊记者介绍,虽然地处南方,合肥的冬天其实冷得让人直跺脚。

  陈君的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魏窑村,现已在合肥安家,家里10年前就装上了天然气壁挂炉供暖,暖气片及安装人工成本合计2万元左右,每年冬季取暖耗电两三千元,他觉得物有所值。

  目前,在合肥、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冬季集中供暖也开始有所尝试,比如合肥热电集团的市政统一集中供暖已经实现了为11万多户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

  在我国版图中部,绵延2000多公里的“秦岭——淮河”橫贯东西,划分南北。此线以南,桔林经冬犹绿;此线以北,乔木秋末多凋。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分界线北边的城市由政府统一建设集中供暖系统。

  对此,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辛蓉说,按照现行规范,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指一年中月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不属于采暖区。

  不过,辛蓉同时指出,“南方冬季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室内常温经常低至10摄氏度,一旦遇上下雪天,温度常低至零摄氏度,寒冷难熬。”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群众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不少南方城市也在积极探索,响应百姓的呼声。

  武汉、合肥等南方城市属于国家非法定集中采暖区,没有相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集中供暖支持政策,由于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一些供热企业亏损经营。

  比如,扬州市城建国有资产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启动该市片区集中供暖设施建设前,不断有市民打电话咨询,希望早日实现集中供暖。

  部分城市已经开始供暖

  “80多平方米的房子,3个月下来,供暖费在1700多元,比空调取暖舒服。”说起供暖的好处,家住合肥市庐阳区的韩永红打开了话匣子。

  合肥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不属于我国传统集中供暖区。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供暖需求和呼声越来越高,合肥加大了集中供暖的力度,享受集中供暖的户数明显增加。

  本刊记者在合肥市湖畔家园小区走访看到,三三两两的业主正在预交今年冬天的暖气费。收费点附近,可以看到合肥热电集团打出的红色横幅:“冷暖小管家、心系你我他”“知心冷暖、共守蓝天”……

  合肥北城服务所所长朱琼介绍,湖畔家园小区共有1100多户业主,其中有700多户开通了暖气,开通率60%以上。北城片区目前有22个小区开通了集中供暖服务,最大的小区有2298户,有1600多户开通暖气,尤其是一些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家庭,比较喜欢用暖气。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处长王磊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合肥热电集团的热电联产供热占比最高,这部分供暖以煤炭清洁利用为主,覆盖11.5万户居民,其次是分散的天然气壁挂炉供暖,覆盖居民10万户左右,另外还有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

  本刊记者从安徽省住建系统获悉,安徽省7个地市有供暖,其中只有合肥一个城市做到了真正的城市集中供暖,其他地市大都是采取电厂余热利用等方式,对个别小区进行供暖,覆盖到的区域较小、用户较少,有的只有数百户居民,还不能算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集中供暖。

  目前,安徽境内淮河以北地区的阜阳等个别地市已经开始积极尝试推进城市集中供暖,不过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湖北武汉,目前武昌地区的几个靠近热电厂的片区已享受到了集中供暖。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在江苏扬州,当地也在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此外,有的城市集中供暖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位于南京市的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正在兴建多个取水泵站和能源站,计划2020年初江北市民中心和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正式集中供暖。未来几年,新区中心片区内的部分小区也将使用江水源热泵集中供暖。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南方集中供暖地区主要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由于老城区铺设供热管道难度大、成本高,集中供暖以新建城区居多。同时,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规划大多停留在市级层面,少有省级政府作出集中供暖规划。

  市民在合肥热电集团供暖业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供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尽管不少南方城市在积极探索集中供暖,但推进速度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用能成本高企。

  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南方集中供暖的地方,多数采取根据面积计费的方式。

  合肥按面积实行居民供热阶梯式价格,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内的,执行第一阶梯供热价格21.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执行第二阶梯供热价格23元/平方米。

  在武汉市蓝晶绿洲小区,本刊记者了解到,供暖费按建筑面积计费单价为10元/平方米/月,按热量计费单价为0.4元/千瓦时。根据测算,一个家庭一个采暖季的供暖费用在4000元左右。

  “这个价格基本上能承受。”蓝晶绿洲小区住户黎先生说,以前住的老房子没有暖气,整个冬天经常晚上盖着厚被子还是被冻醒,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长了冻疮。如今全家都感觉舒适多了,老人、孩子生病也少了。

  本刊记者了解到,武汉、合肥等南方城市属于国家非法定集中采暖区,没有相关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集中供暖支持政策,由于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一些供热企业亏损经营。

  目前,合肥集中供暖能源主要是煤炭。近年来,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煤热倒挂”现象严重,给供热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2018年,合肥热电集团全年亏损1.55亿元。

  武汉很早就开始规划利用武昌、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通过铺设城市热力管网,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但是,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燃煤价格上涨,供热企业“无利可图”,当初的供暖规划未能全部落地。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正在探索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供能面积500万平方米的多能互补型区域能源项目正在紧鑼密鼓地建设中。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高永军介绍,该项目采用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多能互补型能源利用方式,绿色环保、使用寿命更长,有助于缓解城市的能源供应压力。

  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在众多南方居民呼吁冬季供暖的同时,也有人反对南方大范围集中供暖。

  一些城市城建部门负责人认为,南方每年的供暖周期短,集中供暖设施利用率低,北方统一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南方。有部分南方城市市民表示,家里空调可以随时开关,费用比集中供暖更低。还有的认为所在小区较小,集中供暖公共分摊费用过多、不合理。另外,也有一些业主长期不入住,没有开通供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南方室内外温差比北方小,不同住户之间供暖需求差异大。如果统一集中供暖,有些房间可能会过热,让人感觉不舒服。这是北方供暖宜集中、南方宜分散的主要技术原因。

  对此,有专家表示,有条件的南方城市可以供暖,但南方供暖不能照搬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必须充分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建筑特性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灵活的探索。

  辛蓉说,南方供暖需要解决的困难主要有经济可行性、能源保障性和建筑能耗三大问题。南方供暖具有供暖期短、热负荷小、负荷波动大的特点,大规模实行供热,对地方政府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南方城市建筑均未考虑保温节能,供热建筑能耗大。

  “南方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必须因地制宜,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方式解决南方冬季供暖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谢映霞说。

  有专家表示,有条件的南方城市可以供暖,但南方供暖不能照搬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必须充分结合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禀赋、建筑特性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灵活的探索。

  例如,在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小区内,适合集中统一供暖。对于一些市政集中供暖管道无法到达的小区,可以采取分布式能源集中供暖。一般而言,热源厂供热半径超过15公里后,供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都会下降。居住比较分散或者没有集中供暖管道的小区,比较适合使用燃气壁挂炉等采暖设备。

  “南方供暖的技术路线众多,关键在于提高能效和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方的集中供暖由于管道距离长、修建年代远等原因,管道经常跑冒滴漏,且供暖以烧煤为主,导致出现供暖效率低、环境污染大、政府补贴多等一系列问题。南方集中供暖应避免重走北方的老路,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提高供暖效率。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需要、有条件的城市可通过市场杠杆,“撬动”集中供暖。

  “在条件具备、需求旺盛的局部地区开展集中供暖。”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合肥热电集团董事长方振建议,热电厂的蒸汽用于发电后还有大量富余,可以在适宜的地区考虑利用这些热能实行集中供暖,这样,热电厂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他认为,依据传统地理及气候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趋势和特点,中国供热市场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特点,基本可概括为三类。第一类,寒冷地区,以北方城镇传统居民集中供热为代表,较少开展集中制冷、工商业用汽业务,能源形式以大型燃煤电厂、区域锅炉房(煤炭、天然气)为主;第二类,冬暖夏热地区,以南方集中供热工商业用汽为代表,基本不发展居民集中供热业务,能源形式以大型燃煤电厂、热电联产(煤炭、天然气)为主,南方居民供热需求主要通过分户天然气小锅炉和电力空调予以解决;第三类,以合肥热电集团为代表,既涵盖城镇居民集中供热,又广泛涉及城市工商业用汽,全面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方振说,合肥集中供暖的特点在于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既涵盖城镇居民集中供热,又广泛涉及城市工商业用汽,避免了供暖期短造成的资源浪费。

  方振表示,由于气候原因,虽然南方冬季集中供热总时长少于北方强制供暖地区,但南方城市夏季对于集中制冷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和广阔。如果可以将集中供热和集中制冷统一起来,发展出因地适宜的南方供暖,既能满足地理气候条件及人民生活舒适度的客观需要,也能满足能耗及运行效益等方面的经济性需求。

  专家认为,从目前部分城市的探索实践看,南方集中供暖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仍需根据当地经济、能源条件进行论证安排。同时,应鼓励南方城市探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更加节能环保的多种供暖模式,让南方老百姓温暖过冬。

  程士华 郑生竹 王优玲 魏玉坤 徐海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