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紫砂壶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喝茶,紫砂壶,太监
  • 发布时间:2020-01-05 09:24

  龔巨平

  对一个喜欢喝茶、品茶的人来说,最好的茶具,莫过于一把紫砂壶。一壶在手,将我们的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品出的是一份宁静和超然。

  紫砂是江苏宜兴一种特有的矿产,颜色以紫色最为常见,在宋人的诗词中又被称为“紫泥”“紫瓯”。以紫砂泥制作器物,可能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但用紫砂制作茶壶,则要晚至明代中期。

  目前有明确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出土于一座明代墓葬中。墓主为太监吴经,紫砂壶系其生前所用之物。大概由于吴经对这件紫砂壶情有独钟,他卒后其家人将壶葬于墓中,与他永远相伴。

  吴经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马家山,1966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将其发掘,其地位于牛首山西北。

  这一带明代太监墓葬较多,其中以郑和墓最为知名。以牛首山郑和墓为中心,在周围如拱卫状分布有都知监太监洪保、都知监太监杨庆、司礼监太监郑强等人的墓葬,在南京城南诸山水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太监墓葬群。

  吴经墓出土的随葬品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陶俑仪仗群和提梁紫砂壶等。通过南京市博物馆展柜中陈列的俑群,似乎可以看出明代太监的仗势凌人、飞扬跋扈;而一把紫砂壶,似乎又透露出墓主的另一面。

  吴经幼年聪颖,入宫后颇得宪宗欢心,历事宪宗、武宗、世宗三朝,先后供职于印绶监、御用监、司礼监,历任提督织造太监、山西镇守太监。

  但关于他流传较多的是另一个词——骄横跋扈。

  吴经一度多行不法,其家人奴役仗其势焰,亦为非作歹,胡作非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八月正德皇帝亲征南巡,镇守山西太监吴经随行。十二月辛酉朔,正德皇帝至扬州。太监吴经先期已达扬州打前站,选壮丽民居改为提督府,又矫旨物色美女,一时间民愤汹汹。武宗南巡回途中不幸落水染病,次年驾崩。

  吴经的跋扈,与整个正德朝宦官专政是分不开的。随着正德皇帝的去世,世宗即位后整顿前朝宦官之害,正德朝一些大太监的命运随之发生转变。《实录》谓吴经等被执送都察院鞫治,《明史》称降为孝陵司香。

  《墓志》称其“老归南都,备员司礼”。墓志盖隐讳之词。正德皇帝死后,史籍中再无吴经只字片言的记载。所谓备员司礼,只是吴经在南京最后的寄宿衙门,并非其任职衙门。墓志记载吴经“闲居二十年余”,正是其晚年在嘉靖朝的真实写照。大概也因为没了权势和依仗,墓志称其“守官守职矣”。

  吴经所处的时代,正是紫砂器初创时期。他所任职的御用监作为十二监之一,掌造办宫廷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以其专横跋扈的行事风格,利用手中职权,获得当时珍稀的紫砂壶,当不为难事。

  这把提梁壶通高17.7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7厘米,容量450毫升。肝红色,质地较粗。壶面有缸坛釉。球腹,腹下部稍敛,平底,弯流。流与腹衔接处贴塑四瓣柿蒂形纹饰。圆角四棱的提梁近似桥形,转折处为倭角,后部有一拴绳系盖的小系。平盖,纽做葫芦状,无子母口,盖内有十字形筋。柿蒂形紫泥片装饰很有艺术性,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件完整的带有装饰性手法的早期紫砂壶。

  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发展流行,与当时饮茶习俗的改变及文人士大夫的饮茶风尚密不可分。新出现的沸水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带动了新茶具的产生,而泡茶最理想的器具,则是用宜兴特产的澄泥陶制成的紫砂壶。《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黔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李渔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吴经墓出土的紫砂壶造型严谨、朴实,若以“品壶六要”来衡量,其色泽、文心等皆不如后世紫砂壶之讲究精妙,但这一有确切年代的早期壶的制作、烧造,具有重大意义。

  龚巨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