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非正义

  • 来源:户外探险
  • 关键字:照片,正义,真实
  • 发布时间:2020-02-11 19:02

  挖坑

  我曾经相信过影像的力量。

  照片和视频传达出的画面,比文字本身更有感染力。更重要的是,每当你稍有质疑和迷惑的时候,一旦有图有真相,那一丝质疑都会瞬间烟消云散。

  影像总是真实的、可信的,它背后传达的是一种不容抗辩的正义和真实。对于 2006 年 6 月的刘为强来说,影像还是充满力量的。

  作为《大庆日报》的摄影记者,做摄影记者的 10 年来,他获国内外摄影大奖 400 余次。这一次,他想用一张照片来表达他对藏羚羊的关注。

  刘为强也是一名探险家。他常年关注藏羚羊的保护。刘为强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他拍到藏羚羊和青藏铁路合影的细节:“征得管理局的同意在迁徙通道挖了一个简单的掩体。所说的掩体,其实就是一个小坑。在海拔 4600多米的高原连喘气都费劲,挖一个能容纳两个人的掩体整整耗掉了我 3 天的时间。挖完小坑后,再在上面盖上一些东西,东西上面再盖些沙石之类。这样,藏羚羊就不会害怕了……

  “在掩体里苦苦等待了 8 天的我,终于在 6 月中下旬( 约二十多号 ) 拍到了这一瞬间。”

  这一天,刘为强为了拍摄藏羚羊,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大奖

  照片获奖了。

  刘为强拍到了藏羚羊和青藏铁路的合影—至少当时摄影大赛的组委会这么认为—并将之命名为: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凭这张《生命通道》的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青藏铁路开通的正确时期,刘为强获得了 CCTV“《影响2006》年度新闻记忆”新闻图片铜奖。刘为强成为了获奖摄影师。他多年来保护藏羚羊的故事,也放大了他的“英雄”色彩。曾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道:

  “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300 天里他的战车 4 次颠覆;在阿尔金山无人区 340 多公里时油泵报废,靠两张小饼和一瓶矿泉水,跋涉了 80 公里;在三江源头沱沱河镇深夜遭遇打劫;在太阳湖畔和持枪盗猎分子不期而遇;豹子峡被野牦牛攻击,玉珠峰失足,两根肋骨断裂;库塞湖战车被陷,一个人挖了七天七夜;第二次巡山不幸迷路,8天后走出无人区时车上仅剩 3 块巧克力;露宿沙漠时帐篷被群狼撕碎;还要忍受着严寒和高原反应的折磨,孤独,寂寞甚至是恐惧的包围,他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大漠黄沙,凄风萧萧。”

  刘为强一战成名。

  他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故事,也被印在了初中《信息技术》的课本里。半年后,刘为强的影集《中国藏羚羊》出版。精装的黑色封皮上,赫然印着这张成名作《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

  正如他曾写给《大众摄影》杂志的一封信中写道,他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按下快门的情形:“记得当时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我看到火车驶过大桥,看到下面一群藏羚羊同时奔跑的时候,心跳都在加剧。好在拍摄了几张,而藏羚羊和火车同时存在的只有三张。这也是我在掩体里拍摄的唯一迁徙的瞬间。后来我用这种方法拍摄了许多高原骄子—藏羚羊的精彩瞬间。”

  刘羚羊

  孤单探险家、可可西里、青藏铁路、获奖摄影师、藏羚羊保护者,这些标签赋予了刘为强至高荣誉,也符合一张经典的极限户外照片的所有元素。直到 2007 年12 月中文摄影网站“色影无忌”上的一篇帖子,将他拉下神坛。

  发帖者通过比对照片细节后,发现一些问题:“当初看到它的时候曾经让我眼前一亮: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和野生动物通道上的藏羚羊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作者的镜头之中,多么精准的一个决定性瞬间啊!所以之后照片入选 CCTV 影响 2006 年度十大图片,作者也获得无数殊荣……一切都很完美……对于我这个摄影爱好者来说刘更成为了我的偶像之一。

  “直到前天,我在北京的地铁 5 号线看到这幅照片的时候,心里还是十分激动,我注意到照片因为斜着放置,上面积了一些灰尘,就下意识地低头要吹一下浮尘,这个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在图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显的线,这个时候,我的心里突然一震……仔细观察,这明显是一道拼接的痕迹,出现在照片的最下方,难道……”

  这位网友小心地提出质疑。恰逢前不久刚发生过的“周老虎”华南虎照片事件,公众对于假照片的敏感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刘羚羊”也在这种舆论背景下应运而生,迅速蹿热,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与讨论。

  沉默几天后,刘为强不得不承认了照片系 PS 合成。事情几乎是急转直下。《大庆晚报》公开发表致歉声明,并正式解聘 PS 照片作者刘为强,大庆晚报总编辑王忠一引咎辞职。

  之后,央视网站也发表了《〈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获奖资格被取消》一文,正式宣布取消刘为强该作品铜奖资格,并收回颁发的证书及奖杯。刘为强从保护藏羚羊的英雄,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刘羚羊”。

  影像的正义

  刘为强在之后的道歉信中说:“我有一颗常人的虚荣心,还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藏羚羊、关爱藏羚羊。另一方面,一位摄影人用一张 PS 照片获奖,真的很不仗义,很不道德。这是摄影人的一大悲哀。接这个奖时我很矛盾。我相信大家还记得我在颁奖现场曾经说过:‘我只想给中国藏羚羊一个机会!这个奖我是为中国藏羚羊领的’,后期的几大新闻大赛,我从未启用这张图片。我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真实地拍到这一瞬间。因为,羊还是那个羊,桥还是那个桥,车还是那个车。”

  有人说,看见刘为强的道歉和具体的处分,佩服他的勇气,感受他的真诚 , 谅解了他原来的错误。甚至还有网友呼吁给刘为强继续捐款。也有人说,这封道歉信看似真诚,实则在混淆概念,想要用善良的初衷,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但我想,这就是影像的复杂。

  影像科技帮探险家们记录了几百年前文字所不能实现的事情—从绿孔雀的案例里中,我们见证了影像对户外的改变。—不断革新的科技力量也在通过影像的呈现方式,来改变户外探险本身的方式,但是它终于改变不了使用者的内心,即使我们抱着正义和善良的初衷。

  在人类打开光影世界的潘多拉宝盒时,把一些不太美好的东西也放了出来。有人可以为了摄影艺术而毕生追求,也有人可以为了摄影作品附带的名利而欺骗和扭曲。

  在那个刘羚羊和周老虎的时代,人们预言不了 10年后—当我们呼吁关注亚马逊大火时,可以用不准确的假照片来充数;当我们感动于励志小熊爬雪山的精神时,其实是受到了正在拍摄它们的无人机的惊吓。在这个影像科技更新迭代的时代,在这个歌颂影像力量对户外探险的改变的时代,我更希望那些走在山河湖海中的朋友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手中的器材。即使我们拍出来的作品获奖无数,影像也只是工具,操控它们的却始终都是我们自己。

  宋明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