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攀岩遇到灾难片
- 来源:户外探险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户外,观影,成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2-11 19:05
作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大多数人对户外题材的电影,更加敏感和关注,即便影片差强人意,也不会放过(毕竟该类题材电影更新频率太低)。像《Free Solo》《攀登者》一定会列入你的观影日程。今天推荐一部堪比《Free Solo》的影片。
不同的是,作为一部纪实影片,《Free Solo》相对客观和克制。《极限逃生》则是一部纯商业片,里面有不输《Free Solo》的徒手攀岩镜头,又通过导演独特的表现手法,给人另一种极致的感官体验。
不知道导演兼编剧的李相槿是不是在看了《Free Solo》后,才萌生拍一部有关攀岩题材电影的想法。总之,这位韩国导演的大银幕处女作《极限逃生》(EXIT)一定是一部攀岩粉丝电影。当然,该片一经上映,不仅受攀岩爱好者热捧,普通观众也毫不吝惜地贡献了票房。
在韩国,首周 204 万的观影人次让该片成为 2019 年韩国暑期票房黑马。该片在韩国电影门户网站均获得高度评价,NAVER 媒体观众评价高达 9.01 分,Daum 电影则为 8.2 分,CGV 电影院观众满意度高达 97%。
一部导演处女作,为何获得巨大成功?
首要原因,应该归功于韩国发达的户外运动市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和较早接触由欧美传播而来的户外运动,韩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始终于亚洲领先。历史上不仅出过朴英硕、金昌浩、严弘吉等一批探险家,以 KOLON 登山学校为代表的韩国攀岩技术也是独树一帜。广大的户外爱好者即为潜在的票房基础。
其次,这是一部灾难片。
不同于一般灾难片动辄毁天灭地,或者怪物横行,《极限逃生》的灾难是由一个反社会犯罪分子人为造成的,比较接近现实,更能给观众以代入感。除此之外,巧妙设计的喜剧元素贯穿全片,以至观影到最后,你会觉得这或许是一部讲述亲情的合家欢电影。
男主勇男的设定是一个大学毕业后久久找不到工作的无业游民,没有女朋友,连他外甥都嫌弃他的“废柴”舅舅。最大的爱好是攀岩和健身。大学时加入攀岩社团,他的卧室里也有一个专门放置攀岩器械的柜子,因此被姐姐数落,“搞社团也要搞点正常有用的吧?”不知攀岩或其他户外运动爱好者中,有没有人看到此处产生共鸣?
母亲 70 大寿,席间被迫去跟七大姑八大姨搭话,不等长辈提问,直接回答“没有结婚,还在准备就业”。年轻人就业难,经济不景气,映射的就是韩国当下社会。再加上真实还原了年轻人生活中会碰到的一些生活细节,使影片更接地气。经过 20 多分钟的铺垫,灾难现形。恐怖分子将毒气在市中心释放,正好就在勇男母亲举办 70 大寿的酒店附近。
勇男当年曾表白过—但被发“好人卡”的义珠,已是该酒店的副店长,两人也曾是攀岩社的社友,不过当时义珠的攀岩水平比勇男高。勇男的惨,比之《喜剧之王》里的星爷有过之而无不及。
毒雾通过街道向四处蔓延,接触过毒雾的人纷纷倒地毙命,民众四散奔逃。情急之下,义珠让刚刚到达楼下的勇男一家人赶紧上楼躲避毒雾。可毒雾不只贴着地面蔓延,还会缓慢上升。众人只能继续向上,奈何天台的门被锁住,只能从外面打开。
灾难升级,这才有了整部影片中最为经典的攀岩片段。勇男借了弟弟的运动鞋,换下了自己的皮鞋;让义珠找来绳子,充当安全绳;聪明的义珠又找到了粉笔,让勇男踩碎了当镁粉,用手绢当粉袋;同时还把自己背包里装着的一个主锁给了勇男。这就是男主爬到楼顶的全部装备,除了一个主锁,其他的都属“山寨”。
勇男先砸破玻璃跃到对面的楼,然后又从对面的楼顶跳回到酒店的墙壁。我是深夜 11 点开始看的,原打算看困了就睡觉,结果看到此处睡意全无了。
勇男的这两跳,绝对不比《碟中谍》里的汤姆·克鲁斯差……从中你还会惊叹,攀岩者的臂力、指力之强大。
然后勇男沿着墙壁表面的突起、缝隙不断向上,打保护点,攀爬。但就在离楼顶大约 10 米的地方,绳子不够用了。犹豫了一下,勇男将主锁摘下,开始徒手攀岩。他甚至完成了一个自己从未完成过的鱼跃动作。最终有惊无险,登顶成功。
这一段渲染气氛的成功之处,除了画面的惊险刺激,配乐也张弛有度,时有时无,类似心跳的鼓点声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叫人欲罢不能。
而这仅仅是高潮的开始,后面的精彩部分我就不再剧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但我想补充的一点是,《极限逃生》绝不仅仅是一部靠惊险刺激博眼球的快餐式电影,除了喜剧和家庭元素,对人性丑恶的刻画现也是亮点。
当救援直升机终于到来时,由于超重,勇男和义珠最终选择留在天台,等待下一次救援,将生存机会先让给他人。但影片并未呈现脸谱化的英雄形象,在直升机飞走后,义珠转眼就禁不住大哭道,“我也想上去”。
与之对比且讽刺的是,本该承担起责任的富二代店长早早地上了直升机,扔下了自己正在追求的义珠。这个片段让人想到《泰坦尼克号》中抛下女主角而抢先登上救生艇的那位未婚夫。
灾难片有个屡试不爽的套路 : 不断将主角置于更大的危险中,先给予希望,再让希望破灭,如此便可让观众的情绪如坐过山车般地跌宕起伏。
导演显然将这一套路运用的很好。两人经过奔跑、攀爬、“过扁带”、跳跃等各种方式,好不容易得来第二次被救机会,却再次将生还可能让给了一群被困的学生。
与此同时,各大新闻电视台也为了获取灾难现场的第一手报道不择手段,而派人用无人机去拍摄现场画面的做法,无意间让勇男和义珠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随后,无数网红主播也持续跟进,让两人的逃生场面以直播的形式发散出去。
除了人性,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勇男和义珠为了生命而不断奔跑的画面。隔着屏幕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扑面而来。希望的燃起,希望的破灭,为一件事全力以赴的悲壮,夹杂着光辉人性,畅快之余,你也会多出些思考。即使处境再艰难,也永远不要丧失生的希望。这或许也是导演对自杀率超高的韩国社会的一种规劝。
有一种解读是,通往天台门被锁住,是在韩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就是防止有人跳楼自杀。导演的这个伏笔,可谓用心良苦。
我也一直在想,当我涉身这种绝境时,会爆发出那么巨大的生命能量吗?我也会遵从古老的人道主义准则,将生的机会让给老弱妇孺这些弱势群体吗?我无从得知。身处安逸的年代,你永远无法揣测极端环境下的人性。
但我宁愿相信电影里的美好。
我把这部影片推荐给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她看完之后在微信告诉我,观影中她一直紧张得手脚直冒汗,却又欲罢不能。代表亚洲电影最高水准的韩国电影工业,近些年佳作频出让人艳羡。拿今年来说,前有刷新韩国本土票房新纪录的《极限职业》,后有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从口碑和票房上获得了双丰收。而截至目前,《极限逃生》已经累积了 940 多万的观影人次,仅次于《极限职业》和《寄生虫》两部千万级大作,暂列本年度韩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季军。
灾难片是很多影迷的一大爱好,本人亦是。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骨子里的末世情结作祟。除了好莱坞,韩国的灾难片可以说具备了世界水准。《汉江怪物》《铁线虫入侵》《釜山行》,抑或《喜马拉雅》,都可谓经典之作。
还记得自己看《汉江怪物》时,惊叹原来韩国的电影特效可以做得那么好,说明其电影工业水平很高。看《釜山行》时,又在想人家怎么能把人性探讨得那么深入。我们的《攀登者》侧重于爱情,《喜马拉雅》讲的是回家的故事,可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是多么重要。
不过好在,年初我们终于出了一部《流浪地球》,欣喜之余,又不免担心,这只是中国电影的昙花一现,还是说今后这种水准的电影会越来越多?我们当然期望是后者。
高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