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旅游扶贫新观察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旅游发展,贫困地区,挑战
  • 发布时间:2020-02-14 09:07

  近年来,旅游发展对消除贫困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州8个县市均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是湖北省地级行政区中唯一覆盖全部区域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恩施州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域旅游促进全域扶贫”方面探索了不少富有成效的经验。

  一、恩施州发展旅游扶贫的问题及挑战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全域贫困地区,8个县市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贫困发生率30.6%,是湖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既是实现全州人民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

  然而,受自然条件不佳、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恩施州一度面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育不足、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存在产业单一、技术匮乏、思想落后、经济收入受限等挑战。

  二、恩施州发展旅游扶贫的具体措施

  恩施州通过“旅游+”引领带动功能,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一)优化体制机制,构建全域格局。

  一是明确其“一把手”工程地位。恩施州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产业集群优先发展,成立了恩施州全域旅游委员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领导小组,由州委书记、州长担任主职,将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

  二是发挥考核棒的指引作用。恩施州将旅游发展纳入对县市党委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联席会议、专班调度、现场督办等工作机制,将文旅、财政、农林、国土等相关部门职责都调动起来,实现州县上下齐抓、部门联动共抓。

  三是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恩施州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制定了奖励政策,将旅游扶贫纳入《恩施州全域旅游规划》《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捆绑交通、水利、特色民居改造、民族古村寨保护、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倾斜旅游扶贫,构建了旅游扶贫格局。

  (二)强化景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重视招商引资。恩施州先后引进鄂旅投、省交投、省联投、中诚信、江西旅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了两个5A级、18个4A级的高密度、高等级景区集群。

  二是强化景区提升。按照重在提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建品牌的要求,恩施州对现有核心景区进行全面提升,带动景区周边乡村发展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重点实施恩施大峡谷“5A+”行动,对七星寨、地缝实施提升改造工程,优化景区游步道、治理景区地质灾害;女儿寨度假小镇完成一期建设并已投入使用,正在抓紧进行二期建设;积极推进腾龙洞创5A级景区。

  (三)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新兴业态。

  一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利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好特色名片。截至2019年底,恩施州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5批共81个,其中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37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公示休闲农业示范点22处。

  二是推进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2019年,恩施州启动18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恩施市麂子渡村围绕旅游区建设,完善了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该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了周边村民从业和增收。利川长堰村2019年建成13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对村组级公路进行硬化和路灯亮化,发展民宿11家,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建始三里乡石牌村发展了水果种植村级主导产业,种植高端水果蓝莓300亩,2019年接待游客过万人,带动周边百余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每人年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

  三是发展乡村民宿。恩施州引导组织村民因地制宜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按规划、有计划地引导民宿发展。积极组织利川市“龙船调·湖居”民宿申报国家五星级民宿,组织恩施市“茶花山居”、利川市丽森休闲度假村“意树家客栈”民宿申报国家四星民宿,“龙船调·湖居”民宿已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初审。

  四是发展养生度假旅游业。恩施沐抚围绕度假酒店、景区游客中心、地面缆车建设,利川苏马荡通过公共交通運输体系、应急停车中心、书吧、休闲游步道建设,巴东野三关通过花海和度假酒店建设,进一步强化了休闲度假聚集区的功能配套。

  (四)推进文旅融合,彰显特色优势。

  一是充分利用州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省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省、州非遗名录,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深入推进“一县一品”文化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利川山马”“巴东野马”等赛事。

  二是开展民族文化进酒店进民宿活动,重点推动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语言、民族礼仪等代表性民族文化元素与酒店、民宿经营活动深度融合。

  三是以旅游景区、专业剧团为依托,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歌舞剧目,通过舞台展演形式,全方面展现全州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恩施大峡谷《新龙船调》、利川腾龙洞《夷水丽川》等成熟剧目品质。

  四是扶持一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生产企业,有力推动全州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商品生产。

  五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民族村寨生态文化旅游样板。采取静态展示、动态展演和互动参与有机结合的形式,大力彰显各村寨传统文化,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带动全州乡村旅游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五)加大推广力度,挖掘市场增量。

  2019年5月,“养生福地,硒有恩施”旅游形象广告在央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播出,这是恩施旅游在更高平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恩施大峡谷在人民网发布的《2018年全国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大峡谷、腾龙洞、梭布垭美景在中央科教频道《地理中国》展示;文旅推广大使“恩施王老虎”亮相世界健博会;恩施州文旅局先后到厦门、西安等地开展促销推介活动。

  (六)做好人才支撑,完善培训体系。

  恩施州高度重视旅游扶贫队伍建设,将旅游扶贫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和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旅游扶贫的本领。

  一是组织全州旅游扶贫工作专班人员、乡镇旅游扶贫工作人员代表及旅游企业代表,参加国家文旅部旅游扶贫人才培训。二是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对口帮扶的机遇,组织全州民宿从业者赴杭州参加人才培训。三是由恩施州文旅局带队,参加国家文旅局举办的旅游扶贫试点村干部培训班。四是恩施州文旅局旅游扶贫工作专班先后赴八县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培训和工作调研,对全州旅游扶贫重点村、重点民宿、重点景区、重点乡镇负责人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五是各县市也陆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人才培训全域化。

  三、恩施州发展旅游扶贫的成就与亮点

  (一)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喜人。

  自“两路”开通以来,不到10年时间,恩施州旅游产业完成了从后发地区向第一方阵的跨越,成为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湖北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2018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6216.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1%和23.93%,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3倍和4.25倍,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

  2019年1-11月,累计接待游客7032.3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4.96亿元,同比增长18.29%。2016年至2018年,恩施州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湖北省第一位,旅游发展态势、旅游发展环境获得了好口碑。

  (二)旅游产业带动效应稳步增强。

  近年来,恩施州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四大产业集群之首,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直接带动10万余人从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旅游扶贫已成为恩施州产业扶贫的突出亮点。

  一是围绕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从农村交通、城镇建设、环境改造等方面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恩施州围绕乡村旅游建设农业景观带、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星级农家乐,发展精细农业、生态农业,扶持农村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加快了农业旅游化,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三是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全员共建为关键、以全民共享为目标,探索出文旅融合带动、景区开发带动、乡村旅游带动、特色民宿带动、养生度假带动、旅游消费带动6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旅游产业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优势,为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脱贫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旅游扶贫影响力日益提升。

  一是旅游扶贫经验进入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决策部署。2018年4月,湖北省委办公厅刊发《恩施州以民宿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参阅件;“恩施旅游+扶贫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被写入2019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对恩施大峡谷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模式,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对利川白鹊山发展民宿带动旅游扶贫模式,均给予了高度肯定;恩施大峡谷“旅游+扶贫”、恩施女儿城“文化+旅游+扶贫”、芭蕉乡“茶旅融合促扶贫”模式,被湖北省文旅厅推选为全国文旅融合典型案例。

  二是在全国性会议作旅游扶贫经验介绍。2019年5月18日,恩施州委书记柯俊参加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座谈会,并以《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打造全域旅游新恩施》为题,推广恩施州文旅融合发展经验。

  三是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亮相世界。鄂旅投与恩施州联合开发恩施大峡谷景区减贫经验,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典型案例;《恩施芭蕉侗族乡“茶旅融合”走出扶贫新道路》入选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典型案例。

  四是各级媒体高度关注。2019年4月3日、5月4日,央视分别报道伍家台贡茶助力产业脱贫和恩施“五一”假日旅游接待;6月30日,新华社刊发柯俊关于旅游扶贫工作署名文章《湖北恩施探索全域旅游扶贫》;8月31日,新华社刊发《湖北利川:土苗山乡“小民宿”渐成大产业》;9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小民宿大产业,利川市创立新模式走出脱贫致富新路子》。中国旅游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扶贫网、湖北日报、荆楚网也多次推介恩施州旅游扶贫经验。

  四、恩施州发展旅游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一)旅游扶贫应形成体制保障。

  恩施州将旅游扶贫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文旅部门负责抓、各个部门联动抓、各级政府上下抓,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是恩施州旅游扶贫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二)旅游扶贫应进行整体谋划。

  要将旅游扶贫放在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崛起和决胜小康的全局中思考、定位,并考虑该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旅游扶贫发展进行整体谋划。

  (三)旅游扶贫应推进产业融合。

  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要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内容和文化元素,同时也促进各行各业产业发展,形成更广泛的带动效应。

  (四)旅游扶贫应协调政商关系。

  在推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要让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互为依托。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正常的所盼所求,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有应有答,与市场主体建立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共同推进旅游扶贫发展。

  (五)旅游扶贫应形成全民共享。

  旅游扶贫要动员全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引导老百姓以主人翁姿态共同参与旅游建设,切实保证居民、企业参与收益分配,使旅游发展真正成为全民共建共享的事业。

  蒋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