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六地:上海市让“特斯拉速度”成为常态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签约,新纪录,优化
  • 发布时间:2020-03-12 19:49

  進无止境 上海提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从签约到拿地3个月,从拿地到获得施工许可两个多月,从开工到建成10个多月。特斯拉一路闯关,伴随的是上海市政府的制度创新和“店小二”服务。2020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举行国产特斯拉交付仪式,仪式上,特斯拉CEO马斯克激动地说,“我深知没有中国政府特别是上海市政府的支持,我们无法完成这样一个奇迹,是我们共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也创造了全球汽车制造业的新纪录。”

  一周之后,上海进入“两会时间”。

  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时任上海市长应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在高基数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总额超过2022亿元的情况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8%。两项“硬邦邦”的数据,印证了上海“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发展态势。

  上海两会期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以及“全力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实现改革开放新作为”“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重要契机,力争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像绣花一样精细,以一流的治理铸就一流的城市”等,都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透过这些“热词”以及“热词”背后的变化与成绩,可以看到上海努力实现“逆流而上、逆势飞扬”的底气所在。

  优化营商环境“快”“进”无止境

  “我已经预订了一辆国产特斯拉,春节后就能拿到车了。”1月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当天,上海市政协委员、澳门彩虹集团总经理梁加祈感慨道,从建厂到投产再到交付,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样让人惊叹的速度,可能只有上海能做到。”

  这个令人惊叹的“特斯拉速度”,正是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好注脚。

  近几年,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当好“店小二”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高频词,不仅成为众多市场主体信心的来源,更体现出一座城市治理水准的提升。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上一年提高15位。作为中国两大样本城市之一的上海,贡献了评估中中国55%的权重。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78到2019年的全球46再到2020年的全球31,上海在这一进步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借助参与评估的契机,在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开办企业、登记财产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全国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树立了标杆。

  营商环境,进无止境。2020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上海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发布,推出了32个大项、200个小项的改革举措。

  这是上海连续第三年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新年首抓的重点任务。上海两会期间,营商环境话题获得了颇高的提及率,不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热议起“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宜家家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承表示,宜家全球CEO去年曾派团队对上海营商环境作了全面分析,最终选定上海作为宜家全球首家“明日之店”落户地。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会长赵丽佳发布了一份由市工商联开展的调查,受访的1400多家民企中,85%认可上海营商环境近年来的改善。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企业发展须臾不可或缺。”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应勇在记者招待会上如此评价他心目中的营商环境。他提到,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和亮点在于: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这个店小二,不是店大欺客的店小二,而是体现服务本质属性,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以充分激活社会市场活力和微观主体活力,“我们就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来鼓励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政务服务的常态。”

  浦东而立:力争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受理205家企业上市申请,70家企业成功上市,筹资额达到824亿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启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这是2019年,上海市交出的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施工之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交卷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上海将全面推进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政策加快落地;推动科创板持续发展,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海两会期间,“如何将‘三大任务、一大平台重大机遇和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效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1月17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召开“深入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专题会议,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上海市政协常委、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汪胜洋提出,只要上海善于组合运用“已经到手的政策”,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空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轩霆则希望,临港新片区能够成为中国法律和法律服务业国际化的桥头堡。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陈永亮提出,临港新片区存在“产城两张皮”现象,期待通过提高生活配套水平,真正实现产城融合。上海市侨联常委、上海捷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桃旭则指出,要将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人才向往的创业创新高地。

  “上海将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深化制度创新、提升发展能级,力争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取得更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引人注目。2020年对于上海来说有着特别的时间意义,浦东迎来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间,浦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加到如今的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当年的10亿元增长到如今的超过4000亿元。浦东新区每年引进人才量占上海全市的30%左右,贡献了上海全市三分之一的GDP。有人评价说“浦东开发开放,开启的是整个上海的一部崭新创业史”。迈入“而立之年”的浦东新区,更被上海寄予厚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参加浦东新区代表团全团审议时强调,浦东要努力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2020年,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力争实现“万亿平台、千亿增量”。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是浦东的六大核心产业,将为未来的浦东带来超过万亿的产业机会。对此,李强指出,浦东张江科学城要在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上奋勇争先,在破解“卡脖子”技术瓶颈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六大核心产业加速发展。

  除了核心产业,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也是浦东的新名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透露,2020年将推动100项制度创新。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表示,上海全面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同时,自贸区也应该发挥溢出效应,辐射带动整个浦东乃至上海经济的发展。

  郭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