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药品砍价:“4.4元难听,再便宜点”
- 来源:家庭医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宗药品,谈判成功,砍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3-23 19:44
看了这个标题,好多人可能会很兴奋,买药真的可以砍价了吗?是真的!不过,这里首先想说的是宏观层面的砍价——药品入网谈判。然后,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个人到药店购药的砍价问题。
大宗药品进网谈判渐入正轨
药品谈判入网应该是一件新鲜事儿,以前很少听说。据媒体披露,如今很多药品都是通过砍价——即谈判进入到医保范围之内的。参与谈判的医保专家介绍,谈判总的方向就是尽量降低药品进入医保网的价格,尽可能减轻老百姓患病的负担。有的药品谈判进行得很艰辛,经常是1分钱、1分钱地往下谈。1分钱不多,但对全国医药市场来说,可能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数据。其中有一场谈判被称为“灵魂的谈判”,网友盛赞是“用灵魂在砍价”。医保专家与厂商谈一款治疗糖尿病新药的价格,反反复复地谈了6次之多。这款新药国际售价是7~8元,为了进入中国的医保系统,药企在医保专家的动员下,第一轮报价5.62元,主动降低2元左右。医保专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4次砍價:由最初提出的5.62元谈到4.72元,又谈到4.62元,再谈到4.50元,最后减到4.40元,价格降了将近一半,似乎可以了。没想到,谈判专家又提出:4.40元,4太多,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4分钱,4.36元行不行?药企犹豫之后同意,这个价格是全球最低价。
22个抗癌药谈判成功
这次谈判,原本有119个新增药品进入谈判,但只有70个品种谈判成功入网。此外,还有31个续约药品(指原来就在医保范围内的)需要再次谈判确定能否续约,其中有27个谈判成功,成功率较高,且药品价格也在大幅度下降,与原来价格相比,平均药价降26.4%。最终,150个药品共谈成97个,全部纳入目录乙类药品范围。3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了“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从重点领域看,5个基本药物全部谈判成功,22个抗癌药、7个罕见病用药、14个慢性病(含糖尿病、乙肝、风湿性关节炎等)用药、4个儿童用药均谈判成功。且这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
据业内专家介绍,2019年医保谈判过程比较复杂:首先,成立临床专家组、基金测算组,平行独立测算结果提交医保局。一般药品取两组结果最低价作为底价,对罕见病用药、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耐多药结核用药取平均数作为底价。然后,在全国医保系统抽调骨干力量作为现场谈判专家,根据报出的底价与药企谈判。并且针对丙肝药创造性地引入竞争性谈判,允许2个全疗程费用最低的药品进入围医保目录,2年内不再纳入同类药品——其他药品被选用的几率就小多了,因此,入网药品的价格降幅较大。
我国人口多、病患基数大,发病率也较高,但大部分具有高治愈率的进口药品价格昂贵,患者负担沉重。如具有抗免疫作用的修美乐,每支价格在7600元以上,由国际制药巨头艾伯维公司生产,该公司全年收入2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修美乐的销售额就占了61%,创下全球单种药品的年销售最高记录,被称作“全球药王”。修美乐可用于慢性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在国内通用名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以两周1支的用量计算,患者每年需要花费20万左右。经过这次谈判,修美乐也以降价60%左右的低价格进入到医保药品准入名单中,价格与同适应症的国产药品相差不多。
这次谈判的结果,使医保药品的容量持续上升,并且向新药、进口新药、创新药集中。根据国家医保局官网资料,2019年上半年17种抗癌药累计报销31.82万人次,报销金额19.63亿元。而11个城市对应25个品种的采购费用从77亿元下降到19亿元,不到过去的三分之一,下降幅度惊人!从仿制药、辅助用药以及打击骗保腾挪出的医保资金,增加了医保在持续的扩大创新药物方面的容纳能力。
据悉,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已于2020年1月1日启用。
个人购药“砍价”早就悄然流行
当然,与药品谈判入网相比,老百姓更感兴趣的还是到药店购药是否可以直接砍价。其实,很多药店早就私下可以砍价了,买的越多、价格越高,“商量”的余地越大。私营或股份制连锁经营的药店销售灵活,砍价几乎是半公开的。据了解,去药店购买北京同仁堂出的六味地黄丸,20元左右的药,略一讲价,就可以15元的价格买到,但需购买2瓶以上;河南宛西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一般药店销售价是19元一盒,买十赠五,还有小礼物相送,等于自动降价33%。这些药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因而利润也相应较高,砍价的空间也就比较大。
不过,大型的国有药店目前尚未明确是否可以砍价购药。但是,已经出现的这些信号,无疑表示老百姓就医购药获得更大实惠已成现实。
【时评】“玩命推拿”得从源头治理
近日,西安一个4个月的女婴,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儿童推拿后突发异常,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把“小儿推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小儿推拿致人伤亡事件的出现,一方面与家长缺乏常识、盲目听信机构不打针、不吃药的夸大宣传有关。部分家长对儿童用药心存担忧,“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影响着他们对孩子治疗方法的选择,因此这些家长往往会选择看似保守的推拿。另一方面,这和行业监管的缺位脱不了干系。面对满天飞的专业推拿证书,家长不知如何鉴别真假。权威部门表示,保健按摩职业资格于2017年已经取消。换句话说,推拿按摩的职业资格认证取消了,但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相关培训依旧存在。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总有人浑水摸鱼,坑害儿童。
面对推拿乱象,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拿出治理措施,严格准入、加强监管,从源头上规范市场。而对于那些“三天可拿证”的非法机构,相关部门也应从严处理,还家长们一份心安。当然,家长在选择小儿推拿疗法的时候也要再三谨慎,要选择正规且具备行医资质的医院或医疗机构,不要盲目听信宣传,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谭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