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已响,品牌商如何向社区团购开火?
- 来源:销售与市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牌,作战,拼团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4-17 17:50
招募社区团长合伙人最近刷屏微信朋友圈,可谓声势浩大,各大快消品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台。擅长线下渠道深耕作战的陆军(传统的销售部门),由于疫情,都被赶到了线上当空军(线上的销售作战)。
好多传统营销老兵私聊我,现在比之前都忙,因为每天都在干着之前自己都反感的微商动作,拉人、建群、发朋友圈、私聊、销讲、裂变等。
大部分厂家人员都表示,招募社区团购合伙人是疫情之下公司的应急措施,不能让大家闲着,找点事干,疫情之后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重新回归品牌销售的主流渠道上。
还有一部分厂家人员表示,自己对社区团长这个概念都是稀里糊涂,现在硬是赶鸭子上架,不知所措。
枪声已响,品牌商到底如何向社区团购开火?
社区团购是一种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场景拼团模式,以社区为核心,基于LBS的熟人和半熟人关系,通过招募团长,并由团长将有着相同消费需求的朋友与邻居拉到群中,组建社区拼团群,实现销售转化。
社区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物理空间的连接,社群是基于人与人虚拟空间的连接,两者都有连接能力,但产生交易都需要有强关系的信任。
这里从两个维度讲品牌商如何干社区团购。
一、借风出船——跟现在成熟的社区团购平台合作
品牌商无论是疫情期去库存还是疫后长期做补充型渠道,相对来说都省事省力,投入小、风险低,品牌商只把产品与利润分配规划到位,其余的工作就是对接平台上货,团购平台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规划拼团档期,不仅短、平、快,而且起量。
从目前厂家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厂家走的都是这个路线,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相对轻车熟路,需要注意六个关键点:
关键点1:可以不是一线品牌,但必须是一个牌子,最低要求,有一定的消费者品牌认知基础,否则,即使上线也不动销。
关键点2:产品需要满足社区的消费场景——刚需高频客单低(高档白酒就不适合),大规格、实惠装、卖相好。
关键点3:区隔团购平台与传统渠道产品,规避线上线下产品打架。
关键点4:根据平台规划的档期,合理规划产品促销节点,团购平台特点之一:不促不销。
关键点5:只可以把平台作为一个补充型销售渠道,而不是唯一销售渠道,过度依赖平台,一旦平台崩盘,没有退路,风险太大。
关键点6:由于平台自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做好账务管理,避免坏账呆账。
二、自建自营社区社群
这个对于品牌商来说,不论是定位于卖货或是传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系数,企业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准备,最好不要做,否则,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由于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销量,最后,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成为鸡肋,都是浪费企业资源。
这里从两个维度阐述。
其一,如何打通BC一体化
B端做销量,做体验,C端做传播,做引流,B端是线下实体店,C端是社区团长,确定打法,清晰明确社区团长招募对象的要求标准——指定宝妈、家庭主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人员、社区的“明星”人物这类人群,非此类不招。
这类人群与住户社群关系密切,在社区内有紧密的熟人关系网,方便通过社交网络快速线上裂变。
C端的优势在于传播,定位是推广大使,负责新品、品牌、日常促销等传播与推广,保持用户的持续活跃度。基于这个定位,社区团长好招募,动作好执行,避免了团长担心丢面子伤人脉的心理负担,同时,邻里用户更容易接受口碑推荐,不愿意面对直接推销。
B端由于品牌商运作C端,增加客源,实现复利,更加忠诚于品牌商,扩大销量。
没有C端不活,没有B端不稳。线下会干,线上会喊,千万不要BC端“自相残杀”,相互抢地盘,而应该相互融合、共生。
从我做的一场关于社区团购直播后台留言来看,一方面,大家都在担忧,C端产品产生了零星销量就会打乱价格体系、影响线下终端客情,另一方面,却又都认同BC 分工协同,营销分离,B端做销(销量,体验,门店展示),C端做营(传播,推广)。
其二,单独运作C端
不是说单独运作C端不可以,但难度系数极大。
C端运作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社区场景的产品,一般都是刚需高频、客单价低,一次活动之后,需要一定的消化周期,在产品没有消化完毕之前,团长与成员的黏性话题还是很少。
不像微商的运营模式,首单成交之后,要么通过系列培训强化认知,让成员不停地拉新、裂变、升级,实现销量的增长,要么是不停地拓展新品,依靠新品去激活老成员,完成销量的增长。
而社区社群是存量商业类型,不是流量商业类型。
同样,即使购买的产品消化完毕,也存在三个问题:1.重复持续性购买的概率低;2.即使购买,时间周期也很长;3.有些产品是相对高频不是绝对高频,不存在持续性消费。
第一次购买碍于邻里面子或真正的需求,会产生一部分销量,团长的积极性会很高,但由于上述的三个问题,团长很快就会没有信心继续做下去,费力耗神且赚钱能力差。
如何单独运作呢?
单独成立新零售部门,设置三个职能岗位,招商部负责招募团长,完成布局;商学院负责给团长赋能(如何引流,如何做社群,如何打造自己的IP,如何成交等);运营部负责营销规划与素材库打造。
前期通过爆品引流,把用户引流到社群上,但引流到社群上容易,刺激第一次购买也容易,不容易的是社群购买的稳定性差。有间断性购买特性,没有承载落地的能力。
最好的方式是打通施炜教授提出的“线下、社群、网络”三度空间,利用社区线下的熟人、半熟人的关系,导流到社群上。因为有认知基础,所以产生了交易,扩大了传播半径,但其瓶颈是用户的归属地,在社群上是极其不稳定的,无边界组织的特性决定了,社群对团长的黏性与忠诚度有一定的局限。
把社群的成员导入到平台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入口,通过搭建的商城或者导入自建的小程序,这样,用户的大数据就直接沉淀在自己的平台上。通过满足用户即想即购的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继而增强了平台稳定性,最终克服社群不稳定、不持续性、不规模化的短板形成品牌的平台化。
逐步推进、适时切换频道、转变团长角色,最终,完成去社群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用户大数据平台化。
品牌商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任重而道远,需要谋定而动,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各自适合的段位。
朱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