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

  • 来源:户外探险
  • 关键字:災难,媒体,疫情升级
  • 发布时间:2020-05-09 08:00

  災难来袭,朋友圈里的媒体角色好像互换了位置:以往刷屏当道的自媒体纷纷失语和保持缄默,以往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媒体开始重新焕发出色彩。

  《财新周刊》是率先派记者进驻武汉的媒体之一。财新主编亲自带队,文字记者及摄影记者组成的三人特别小组,发回一篇篇扎实过硬的—线长报道,其中包括重磅头条、解药系列、数据解析、肺炎日记、实时地图等。

  随着疫情升级为全国重大公共事件,财新APP中的疫情封面文章,取消阅读“付费墙”功能。这本891期《财新周刊》的封面故事在网上可以免费看到,但还是卖得异常火爆,在杂志社内部也抢不到。价格从原来的零售价30元,在淘宝上溢价到了88元,还要45天才能发货。

  同样让读者疯狂抢购收藏的杂志还有《三联生活周刊》的1074期和1705期。

  在-则采访中,《三联》副主编吴琪透露:“先后有6名记者抵达武汉现场,和后方记者一起,生产出一本152页的特刊《武汉现场》、一期封面文章《武汉会战》、微信保留报道84篇,总报道量已经超过100篇。”与疫情报道的量化指标相比,《三联》更关注信息背后人的故事。吴琪说,《三联》很关注疫情事件中的个体命运。有些媒体会有一种价值观,认为在大事件中普通的个体命运是不足够有讲述的,价值不大。但是《三联》一直都强调,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个体命运它本身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并不是每一家传统媒体都有《财新周刊》、《三联》这般勇气,或者是这般……权限。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前线追寻新闻的第一落点,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第二落点”,关注故事的侧面和长尾效应。

  《GQ智族》报道组观察到了疫情当下,人们对动物的恐惧蔓延到了家禽,进而影响到了养鸡专业户。他们必须要一批又一批地活埋畜养的30万只鸡。《鸡在瘟疫蔓延时》这篇文章讲的是疫情的侧面,但却借着主人公之口发问:“人命是大于天,但市场出了问题,就是民生出了问题,这人命不也需要民生去维持吗?”

  武汉封城后,湖北的高速公路也接连封锁,但在高速上的货车司机却被封在路上。50岁的货车司机肖红兵是其中一员,“湖北天门成为了他手机导航里一个无法抵达的终点。”《人物》杂志捕捉到了这则故事。《在高速公路上漂流》这篇文章记录的不是一线抗疫的战士,却是一则普通人的故事。

  在疫情当下,一家家老牌纸媒重拾他们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以笔做剑,一次次撕开谎言的口子,让真相的光芒照耀出来。很多人因此称之为“传统媒体的回光返照”。

  不可否认,在自媒体如法炮制十万加的时代,传统媒体的经济开始没落,但他们没有失语。前两天有读者问我,你就直接地告诉我,你们纸媒和自媒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不加思索地回:扎实的采访,严谨的论证。

  为了快速拼凑碎片化的信息、及时传播出最有效的信息和情感,自媒体很少有真正采访。采访,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但蕴藏无数技巧的技艺,也代表着一家媒体在追索真相之时,愿意付诸多少精力和勇气。

  媒体同行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的痕迹。《户外探险》杂志一直在拓展发挥自己的公共价值。

  我们在疫情的第一时间,尽可能地搜集素材,挖掘线索。最终我们从综述、春节、荒野、产业、行动、一线、反思等七个视角,全方位地观察疫情中的户外世界。

  但这并不是一篇自卖自夸的卷首语。在前期采写和后期沉淀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有很多不足。比如,与《三联》杂志“包括出差和采写4到5天”的效率相比,记者快速锁定选题、检索信息、单兵能力都需要提高。

  与需要提高的能力相比,我更欣慰地看到,在同行业媒体的缄默中,我们没有失语,而是又往前迈进一步:拨打出那一串串电话号码,获取最一手的资讯,成为疫情报道的媒体大军中的一员。

  我更珍视这种突破圈层,与当下社会共情的能力。在疫情当中,采写的技巧、篇幅、阅读量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努力传递出真实有效的信息,这种最朴素的初衷反而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疫情更像是一种隐喻。它象征着背后更多未知的、可能随时会发生的灾难。我们应该时刻警醒着,灾难来袭时身为媒体人和写作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名失语的患者。

  宋明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