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战疫

  • 来源:户外探险
  • 关键字:武汉疫情,网络,朋友圈
  • 发布时间:2020-05-09 08:08

  蓝天救援队正在消杀。摄影/闫海军

  危机乍起

  2020年1月20日,武汉疫情的消息已经充斥着网络,紧张的情绪于无形中弥漫。然而处于漩涡中心的武汉,此时却显得尤为平静。

  张泉是当天才知道的疫情,他刚结束在荆州江陵进行的沉船打捞工作。下午6点,忙碌了一天的张泉享受到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只乳猪和半斤白酒。

  他发了条朋友圈,两张图。一张是晚餐的照片,一张是当时网上热传的一张图:

  世界人民觉得中国是“疫区”

  中国人民觉得武汉是“疫区”

  武汉人民觉得汉口是“疫区”

  汉口人民在开心地办年货

  赶吃年饭聚会,不想搭理你们

  张泉是武汉汉口人。现实的武汉和网上的氛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天他从湖北荆州收队回家,没有戴口罩,他在街上看到的行人也很少有戴口罩。发朋友圈只是想调侃一下武汉的现状。

  蓝天救援队特地调来了直升机。供图/蓝天救援队

  他之前就已经判断,这次疫情不会很快过去。作为武汉蓝天救援队队长,他成为蓝衣战士已经五年了,接受过各项知识的培训,也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救援,对于这种信息很敏感。张泉意识到了事情的严峻性。

  军人出身的他第一个想到能用来形容疫情的词,就是战争:

  “疫情不同于地震,哗一下震完就停了,疫情会像战争一样持续很长时间,这肯定是一场持久战。”

  但事情的发展还是远超他的预判。

  20日当晚,钟南山院士公开疫情信息:已有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肯定人传人”。21日,新闻铺天盖地地传来,贵阳、大连、温州等13个省市接连出现疫情。22日,全国疫情情况持续加剧,武汉各医院一号难求。23日,武汉封城。当天,8家武汉医院相继发出求援公告:大部分医院物资只能维持三五天。

  疫情日益严峻,打破了这个春节应有的喜悦和祥和,几乎整个中国都成为了疫情的战场。而处于主战场的武汉,则处于“兵匮粮乏”的危机局面——缺人、缺物资。

  开辟战场

  张泉22日就开始行动了,自己驱车帮助医院运送物资。这是他能想到的自己最适合的援助方式。但仅有自己还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力量支持,做更多努力。

  24日,除夕,张泉做了两件事:一,把武汉的情况上报给蓝天救援队全国总部,而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当日中午立即发布了《关于积极配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倡议》;二,张泉同时迅速联系到了一个面积7300平米的大型物流仓库。仓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天横三路黄成烈湾,临近武汉天河机场,是物资转运的绝佳场地。

  大年初一,张泉率领武汉蓝天救援队入驻物流仓库。当天,蓝天救援协调中心发布通告,蓝天救援队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洪湖队、黄石队、蕲春队等7支队伍当天迅速携带装备奔赴武汉支援。

  搬运组要这样从清晨忙碌到深夜。供图/蓝天救援队

  仓库地处偏僻,而且尚未投入使用,只有一间库房,和几间施工工人住的简陋房间。队员们立即开展清理工作,拉电线、建立简单的洗浴间、设立临时办公室。一部分队员在板房里睡大通铺,另一部分则在自带的帐篷里休息,炊具也是自带的野营用炊具。

  大年初二,這个仓库作为中华慈善总会、湖北省慈善总会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投入使用,成为了武汉抗击疫情的特殊战场。

  李梦丹是一个九零后姑娘,但已经是入队5年的老队员了,并且是荆门队的发起人之一。她说话轻快活泼,总是笑吟吟的。“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是2015年12月份吧,在北京开会,一看就是个小孩。”张泉这样回忆。

  李梦丹除夕收到总队支援武汉的提议,第一时间参与了报备,但当时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家人。

  大年初二上午,李梦丹收到增援武汉的指令。她把丈夫叫到房间里,说要商量一个事。生活多年,她老公也猜个八九分:“你要去哪?你说。”

  得知李梦丹要去武汉,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脑壳有包吧,正月份你去那边干什么?这么大疫情你去那边干什么?”

  李梦丹表示,这是自己的决定。丈夫最终同意了,叮嘱李梦丹注意安全。

  考虑到家人需要用车,李梦丹没有自己驾车前往。初二下午,李梦丹从荆门出发,先乘队友车抵达仙桃,又从仙桃乘坐运送物资的车辆前往武汉,最终在接近凌晨时抵达应急仓库,开始投入工作。

  李梦丹的女儿只有6岁,每天晚上李梦丹都会和女儿通过视频聊上一会儿。女儿非常思念母亲,常常在视频里面哭着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李梦丹之前参加过很多次救援,但这是第一次过年的时候这样跑出来。她总觉得对家人有一些亏欠。

  李梦丹非常思念家人。但对于救援队队员来说,即使回去,也不能和家人直接接触,需要自我隔离两个星期。“那还不如在这里,还可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李梦丹这么说。

  2月4日,赶来增援的蓝天救援队湖北各支队,及江苏、安徽等外省增援队伍已达200余人,装载运输车50辆。同时,山东等地的增援队伍也陆续赶来,为这个战场注入更多力量。

  物资!物资!

  1月27日,正月初三,应急物资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工作太忙了,张泉每晚只能睡两个小时,心中焦虑,睡也睡不踏实。他是真正的“老武汉人”,定居武汉已经至少是四代了,对这座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而新年年初的几天正是医院物资的缺口越来越大的时候,真伪难辨的谣言满天飞,这让他觉得“很烦”。

  据丁香园提供的数据,1月27日,武汉地区至少有30家医院开始求援,湖北省共计99家医院开始求援。29日,湖北省求援医院数量上升到136家。

  蓝天救援队所负责的应急仓库,是湖北省指定的三家海外物资捐赠接收仓库之一,面向整个湖北发放物资。李梦丹的工作是数据等资料统计。天天忙碌的她并不知道各医院与疫情的战斗进展如何,他们天天忙着入库出库。“分发了许多物资下去,但感觉物资还是紧缺,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物资。”李梦丹说。

  一线物资供应的矛盾日趋激烈。来自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物资也纷纷运来。蓝天队员们每天7点多起床,8点准时点名开始工作,但他们的休息时间却很难得到保证。物资抵达不分昼夜,只要有物资送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进行卸货、入库等工作。大部分队员要工作到凌晨才能休息。

  一开始,搬运组的队员连劳保手套都没有。蓝天队员在街上四处寻找,也没买到手套。天气寒冷、物资吞吐量大,在搬运物资的过程中,许多队员的手上磨起了疱,甚至直接裂开。直到武汉市新洲区的队员赶过来的同时带了一批手套,这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自仓库投入使用的半个月来,很难统计队员们搬了多少物资。李梦丹这样说:“从哈萨克斯坦、印尼、新加坡各地来的物资都有,具体数据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7300平方米的仓库不停地进货、出货、进货、出货,仓库堆满、搬空、堆满、搬空。”

  2月4日,救援队和当阳市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正在工作的李梦丹被队友叫了过去。捐给这家医院的是一批一次性口罩,而医院工作人员在领取口罩的时候发现了一批3M的N95口罩。他表示希望蓝天救援队能给他们协调一些3M口罩,哪怕只有一盒。

  医院工作人员是一位年近50岁的先生。“只有3M口罩才有用……其实一线感染的人很多,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你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说着说着,他忍不住哭了。

  遇到此情此景,李梦丹也忍不住跟着哭了起来。但这批3M口罩是定向捐赠,所指定的医院并非这家医院,蓝天救援队无权挪用。李梦丹只得去找当时负责指挥的蓝天救援队国际部部长张宇朴。

  张宇朴赶到的时候,医院工作人员的情绪已经稍稍平复。张宇朴了解了情况后向医院承诺,一定帮他们协商到一批口罩,如果协商不到,就把蓝天救援队的口罩拿出来一部分给他们,自己人戴一次性口罩也要帮他们。

  进出物流中心的车辆都要严格消杀。供图/蓝天救援队

  蓝天救援队所使用的口罩也非N95口罩,只是比一次性口罩要稍微好一些。

  共搏狂澜

  2月5日晚7点,媒体确认了负责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车队成员何辉,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离世的消息。当晚九点半,正在进行仓库消杀工作的张泉接受了《户外探险》的采访。

  忙碌中的他并没有时间查看当天的新闻。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提到了这一新闻,刚说出“有个志愿者被感染”就被张泉打断:“这个事情已经辟过谣了。”

  当张泉把新闻听完,知道有一个志愿者不仅感染,而且已经离世时,大声喊了出来,语速变得急促:“啊?我看到新闻的时候、我之前看新闻,已经辟谣了啊?”

  再次确认这一消息后,张泉表示回去要提醒队员们一定要加强自身防护,“如果我们有一个队员发生这个事情,就证明这件事情做得很失败了。”

  而被问到有没有担心自己时,张泉说:“有啊,但现在也顾不上了吧,反正自己多注意一点。”至于被感染了怎么和家人交待,张泉并没有直接回答,而表示队伍给每个队员都购买了保险。

  张泉是军人出身。他说,他不愿意坐以待毙。为了自己家乡、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出一點力不算什么。如果大家都不做、不配合的话只会危害更大,最后还是会危害身边的人。“就像战争一样,你都不起来反抗的话,被摧毁的还是自己的家园。”张泉说。

  作为我国最大的民间救援力量,蓝天救援队有着一套严格的防疫制度。每个队员每天都在进行体温监测,队伍里也有负责医务后勤的队员,仓库的人员、车辆进出也要经过严格的消杀。

  外地队伍支援物资交接时,两个队伍只能远距离隔空喊话进行。

  在接收湖南湘阴蓝天救援队的支援物资时,湖北谷城蓝天救援队的队长忍不住带着哭腔说:“我想抱一下他们。”

  为了彼此的安全,两地队员不能有接触,只能彼此遥遥相祝。他们约好疫情过后,再拥抱。

  何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