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肢丈量梦想的高度传奇“攀登者”夏伯渝老师专访

  夏伯渝

  1949年出生于重庆,1956年随父母迁至青海。

  1974年被选为中国第二批珠峰登山队成员。

  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攀登珠峰,在珠峰7600米的时候,把睡袋让给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被截肢。

  1993年,夏伯渝罹患淋巴癌。

  2008年,夏伯渝受华硕邀请前往珠峰大本营。

  2011年7月,他获得了意大利举行的攀岩世锦赛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两项世界冠军。

  2014年4月,夏伯渝在华硕的助力下开赴珠峰,尝试时隔39年后的第二次攀登,但无奈当地突发雪崩灾害,16名夏尔巴人遇难,当地政府因此取消了所有攀登活动。

  2015年,夏伯渝在珠峰大本营预热训练时遭遇尼泊尔8.1级大地震,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6年,夏伯渝第四次尝试登顶,登至珠峰8750米处遭遇暴风雪,为了5个年轻向导的生命安全考虑,他选择下撤。这一次,他距离顶峰仅仅94米。

  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第五次挑战最终登顶珠峰,成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登山者。

  2018年12月,被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1月,当选“2018北京榜样”;同年,荣获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并入选《2020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一个登山者在年轻时失去了双腿,却依然不放弃攀登梦想的险峰,43个春秋过去,他把时间的流逝与苦难的磨炼,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就是在69岁高龄却依靠假肢登顶珠峰的夏伯渝老师。他的故事如今早已因为2019年<开学第一课》和电影《攀登者》而广为人知。2019年12月2日,受华硕邀请,这位传奇的登山者来到重庆大学,举办了_一场励德树声·夏伯翰专场华硕追寻无与伦比分享会。GEEK也有幸在和夏老师的面对面专访中,了解了这位老人传奇故事背后的所感所想。同时,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郑威女士也和我们分享了华硕与夏老师结缘的故事。

  GEEKT:从1975年第一 次攀登珠峰I到2018年终于圆梦.您为什么这么执着于珠峰?您第五次攀登珠峰终于成功登顶的时候.脑海里想了些什么?

  夏伯渝:为了自信自强,挑战自我,与命运抗争,我不要输给任何人,这就是我追求的一种精神,我觉得主要就是来源于梦想的力量让我咬牙坚持。2018年最终登顶的时候,可能也是因为缺氧,脑子里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没有摆些特别的pose。只想着这些年一步步能够坚持下来,我确实挺激动的。

  GEEK:生活给了您很多磨难. 包括1993年查出来的癌症.当时您在面对它的时候是, 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夏伯渝:淋巴癌是一种很麻烦的病,毕竟血液是全身流动的。那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我肯定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但是我就想着我不能躺在床上等死,对不对?只要活着一天,我就要为我的梦想去奋斗去拼搏。那个时候,我在医院住院,病房里住着6个癌症患者,每个病床前都围着家属,整天哭哭啼啼的。我一看不行,这太影响情绪了,我就回家,不住院了,第二天早上我再骑车到医院去做放疗。当然那时候做放疗的时候也是全身无力,所有的指标都很低下,恶心、不想吃饭、掉头发等等。但是我宁愿回家,我也不愿意在病房里听那些哭泣的聲音。就这样我从来不去想病情,反正到20多年过去了,癌症没有复发,得到了控制,使我赢得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梦想。

  GEEK:我们知道华硕为夏老师后来多次尝试登顶珠峰提供了很多帮助,那么能否请郑女士讲一下华硕和夏老师结缘的故事?

  郑威:2007年时中国登山队有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奥运圣火要传递珠峰。作为中国登山队的战略合作伙伴,华硕当即组织志愿者去珠峰考察建立珠峰大本营IT服务区的相关事宜,出发前我们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_一次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夏老师找到我们说“我是一个残疾人,我能不能跟你们去珠峰?”之后我们才了解到夏老师过去的故事,让我们非常感动。不过那一次因为时间关系没办法为夏老师办理相关手续,所以我们对夏老师承诺2008年一定一起陪他重拾梦想。

  GEEK:不少登山爱好者都说自己这辈子嫁给了大山,夏老师,您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触呢?

  夏伯渝:我觉得我并不属于大山,珠峰夺掉了我的双脚,所以我想我应该来登它。它是我的一个目标,我在重返珠峰时,我也不敢肯定我这辈子一定能登顶珠峰,或者说我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说非要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端。当时我的想法是,我有脚的时候没能登上去,而我现在没有脚了……但只要我活着,只要我还能前进,我就一定要登。所以要说珠峰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只能说那就是一个目标,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GEEK:夏老师.2008年您重返珠峰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夏伯渝:时隔33年,第一次受到华硕邀请前往了珠峰大本营,到了之后看见珠峰我真的感到特别亲切。我终于又重新回到了那里,又近距离感受到了珠峰,我攀登珠峰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到了珠峰大本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爬旁边的一个小山头。其实那一次我主要的目的是要找到穿假肢登山的感觉,以及时隔几十年,看看我的体能和适应性方面是不是还适合登山。

  郑威:那一次刚到珠峰大本营,夏老师穿着一件短袖就跑去登山了,连大本营举办的欢迎仪式都给忘了,我们所有人都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当时,我远远地看着夏老师登山的状态特别好。夏老师还有一个绰号叫“火神”,冬天的时候他永远都像今天这样,一件短袖加一件冲锋衣外套,感觉从来都不怕冷。

  GEEK:为了能以最好的状态再次尝试攀登珠峰,那时您做了哪些准备?

  夏伯渝:主要就是力量和体能锻炼。我早上5点起床,负重10公斤沙袋练下蹲,一组150个,大概练10组;引体向上,一组10个,10组;俯卧撑,一组60个,8组。仰卧起坐,我是抱着一个哑铃,40个一组,大概6-8组。除了这些,还有背飞和二头肌、三头肌的锻炼项目等。因为我知道假肢对我来说是个大问题,那就要用上肢的力量来弥补假肢的不足,所以我对上肢练的比较多。这些力量锻炼做完以后,我就骑车到20公里外的香山去练习攀登。一般每周的一三五我会去登香山,我的假肢跑不了步,所以每周二四六就是快速徒步10公里,周日休息一天。

  GEEK:对您来说,假肢在登山过程中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夏伯渝:跟人脚不一样,假肢是没有感觉的,像你们踩在什么地方,脚底马上感觉得到,而且脚腕还可以调整平衡。可是假肢不行·它没有触觉神经,所以踩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平不平,岩石是不是松动的都不知道。等到我真正感受到脚底的情况时,可能我身体的晃动幅度已经很大了。所以我不可能用我的身体来调整平衡,这也是为什么登山时我手里总是紧紧地握着两根登山杖的原因。

  GEEK:在完成珠峰登顶之后.您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也成了知名人士。那么您是怎么看待自已传奇一般的人生的?

  夏伯渝:其实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就是想登山,最终实现了我的愿望,登上了顶峰。我根本没有想到我完成了我的梦想,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所以真是给我一个措手不及。那次登顶之后,我从大本营下来就发现情况不对,我坐的车被所有的记者围住,那么多摄像机从车窗往里拍。当时我这有点奇怪,他们都在干什么?后来别人说“你不是登顶了嘛”,我说“我登顶跟他们没有关系啊”。当然现在想起来如果说我登顶的经历,我努力的过程,能给一些年轻人一些启迪或者巨发,其实我也感到很欣慰。

  GEEK:请问郑威女士.您眼中夏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郑威:算起来,我们跟夏老师认识已经有12年了。夏老师是一个乐观、朴实和勇敢的人,夏老师这一生经历了太多事情,那些痛苦对于我们来说是从未经历也难以承受的,但你看肖老师在讲述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却是永远面带微笑。另外就我自己来说,我什么时候见到夏老师都是骑着同一辆自行车,从最初在夏老师家楼下见到这辆自行车的时候开始到现在·我也见证了他追寻梦想的过程。尤其是2016年夏老师明明就差最后不到100米,可是为了夏尔巴年轻人的安全放弃了登顶,还有之前遭遇的雪崩、地震。我跟夏老师说得最多就是“夏老师,咱去了,去登珠峰了,就离梦想更接近了,能不能登顶都值得高兴”,可实际上我们都在担心,希望他平安回来。当知道夏老师登顶的那一刻,我们都是眼泪止不住地流,夏老师这些年太不容易了。所有接触到夏老师·知道了他的故事的人,可能人生的价值观都会产生一些正能量的变化。所以我们专程邀请了夏老师來为更多的年轻人举办这场分享会。

  GEEK:在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未放弃登山.那么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夏伯渝:我觉得一个人他必须有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他才能有前进的方向。一般来说到了我这个年纪养老的方式有很多,带孙子、广场舞、打牌搓麻等等,只要觉得开心觉得幸福·那这种养老方式就最适合你。但我不喜欢带孙子,也不打牌搓麻,我就喜欢挑战。我不知道我以后会做什么,也可能会去打打牌什么的,但我现在有了一个方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GEEK:在圆梦珠峰之后.夏老师还有那些计划?您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到多少岁后就不再登山了?

  夏伯渝:这个很难讲,我自己并没有给自己设限。但是人年纪大了以后,随时都可以发生一些想不到的病情,所以只要这些病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我还能登山的时候,我就要去登。在登上珠峰之后,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所以我暂时改变了一下锻炼的方式,比如说2019年我接受邀请走了6次戈壁。至于我的新目标,我想在有生之年去南极走一走。(记者注:实际上在专访第二天夏伯渝老师就要飞往南美洲,去攀登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山。)

  GEEK:最后.夏老师有没有想对年轻人.或者是现在的年轻登山者们说的一些话?

  夏伯渝:之前有个年轻人给我打电话说想跟我一起登山,我问他有没有经验,他说他登过泰山。我说那是旅游,而不是专业的登山运动。山永远都在那里,但年轻的登山者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不要看我70岁了,也不要看我没有双脚·但我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在过去几十年也从未放弃过锻炼。而且对于登山过程中的困难,我在精神和思想上都能够做到很好地平衡。我对于自己要登的每一座山峰,我都了如指掌,每一个地段的攀登方式·我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拿生命开玩笑,如果想要登山,不妨先从4000米、5000米、6000米、7000米开始,一步步地来。

田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