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最平凡,辱君误推许

  作者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广州市创新学术团队主持人、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番禺区名教师、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导师、广州大学兼职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评审专家。事迹入选《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广州地区高中教学名人录》。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为凡人凡事。“顾我最平凡,辱君误推许”,出自北宋大家王炎的《和祝圣予送行韵》,意为看在我是最平凡的一个人,有得罪之处千万不要推崇和赞许,要直接指出和批判。平凡人做平凡事,过平淡的生活,这就是真人生!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40岁评上特级教师,50岁评上正高级教师,可谓事业有“成”、生活有“味”。实则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路径,只要用心、用力、用情、用真,皆可为之,因为这仍然是“平凡”事。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说“举凡选择当老师的人,大都曾有过一个当名师的梦想,只不过有人因为当老师当得很艰难,所以放弃了这个梦想;有人当得顺风顺水,最后就达成了当名师的梦想。这其中,每个人放弃的理由一定各不相同;但每个人成为名师的道路,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我觉得有四个方面最令人回味。

  一、“野心”可以成就“自我”

  野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多为贬义词,指不可驯服或心怀叛离之心,不安本分。但当表示闲散恬淡的性情时,也属于褒义词。即使是贬义,在实践之中,似乎也可泛指对待工作、对待事情的批判思维、逆向思维。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想说,人是要有一点“野心”的,没有“野心”就没有进取心,“野心”是促使人向前的重要动力。作为教师,有没有“野心”尤为重要。

  教师要有成就事业的野心。教师这个工作是一门职业,但更应该当作事业来经营。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其成就感主要来源于物质层面。事业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其成就感主要来源于精神层面。有时,职业只是事业的初级阶段,但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才会有激情,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工作当事业,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高标准要求,这样才能越做越有味,才会越做越有成就感。

  教师要有成为名师的野心。按照成就事业的成绩来划分,教师应该有几个层次:好教师、名教师、大师。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好教师是教师的底线,所有老师都应该成为好教师。名教师就是有名望、有声誉的好教师。对于名教师,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但各地评定出来的名教师,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能手、教研的专家。大师则是指造诣深厚、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等。大师寥寥无几,极其稀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但名教师是可望也可及的。因而,教师都应该有成为名师的“野心”。多投入、多积累、多思考,脚踏实地地工作,随时随地地努力,必有一席之地的收获。

  教师要有成文成书的野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教师,广泛阅读是必须的,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比什么都有用。读是一个吸收、占有的过程。占得多了,肚子满了,自然就要释放、要流露,这个时候,成文成书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不能仅仅是课堂,是学生,更多的应该要不断地反思、系统地总结、习惯性地对比、不知足地提升。譬如,在教学之余,坚持写写教学后记,坚持记记教学故事,坚持做做教育叙事。长此以往,写作能力節节提升,成文成书是完成可以的。

  实际上,每一个老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今天的课,上得不太好,可以再优化;昨天的事,有些不妥当,可以有更好的方式;这篇文章似乎还不太令人满意,还可以提升;这种事情,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野心”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从初出茅庐的“菜鸟教师”,到站稳讲台的“风趣教师”,到人见人爱的“四好教师”,再到颇有特色的“风格教师”,这样的“成长”不正是“野心”的驱使吗?

  二、“闭门”同样能够“造车”

  “闭门造车”这个成语来源于宋代朱熹 《〈四书〉或问》卷五,“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意思是说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使用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规格、尺寸做标准的缘故。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所以叫做“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但是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指不切合实际,一味主观地杜撰瞎造,好比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而完全不考虑门外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我还是比较赞同“闭门造车”的原意!

  教师专业成长跟“造车”本质上是一回事。事件起因都有其目的,事件过程都有其要求和规则,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事件结果都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只要循规律、守规则、严要求,同样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我的专业成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参加工作的前20年,身在城镇,处境闭塞,由于视野的束缚、平台的限制、资源的匮乏、机会的稀缺,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名师的指点与帮助,基本上都是自己在摸索。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会花上一两个月时间,不断参阅仅有的几本教辅资料、不断设计一份份一完成即被自己否决的教学案。有时为了完成一篇所谓的“论文”,会牵肠挂肚、愁思苦想,也会通宵达旦、不舍昼夜。有时为了出一份试题,会变换着法子,反复折腾自己;也会有意识地挖坑、砌墙,不断“作贱”学生。学校德育工作论文《促进学校德育与学生心里零距离对接——学校德育校本研究的实践探索》历时三个多月、前后共易十稿,才最终定稿。首次做课题“中学历史智能导向与自主探究”时,什么是课题?怎么做课题?怎么进行研究?啥都不懂;也不懂什么“知网”、什么“检索”、什么“综述”;只知道课题研究需要有理论依据、有研究问题、有研究成果,就知道这些。后来我用了“洪荒之力”,借助从大书店采购来的一批“有用”的书,跌跌撞撞地做完了所谓的课题研究,还拿了省“九五”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这就是当时专业成长的真实记录!因为,没有更多的借鉴、没有更好的方法、没有更快的路径。这就是典型的“闭门造车”!应该说,这是一种遗憾。但自己始终怀揣“造车”这个目标,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事情,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虽上手较慢、进步不快,但自己坚持下来了,而且熟能生巧,最终也做出了成绩。在参加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收获了省特级教师的荣誉,预示着专业成长历程上的一个巅峰。

  特级,不是终点,但很容易滋长惰性。事业如日中天,工作风生水起,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在原单位就这么混下去,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但教学生涯刚刚过半,还有一个二十年,我不想就这么过,期待更进一步的蜕变,盼望更大的发展。内心的强大冲动让我在一年后来到了广州,置身于繁华的都市、课改的潮头,毅然腿去荣耀、洗尽疲惫,让自己再一次经受考验。物换星移,接触多了、交流广了、视野宽了。同样,要求也高了、机会也多了、成长也快了,于是就有了“开门造车”!一次次走进大学,接受教育教学理论的熏陶;一次次异地学习,感受教育教学实践的灵动;一次次参与研讨,升华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和感悟。正是这些学习、培训、观摩,充实了自己的教育历程、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认知、坚定了自己的教育追求。让我思考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悄然改变,自己正在经历从立足学科到超越学科的突围、从关注课堂到关注育人的转变、从重视教学到重视教育的跨越。正是这种嬗变,让自己对教育的思考越来越多元、自己对教育的感悟越来越深刻,自己的教育思想也就越来越清晰。曾经在芬兰学习21天,写下了专著《亲历芬兰教育》。曾经因信号故障,在高铁滞留的122分钟内写下了《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是目前的专业发展现状,也是“开门造车”带来的!这个成绩固然与“开门”有关,但也离不开自己前20年“闭门”的积淀。

  自己專业成长的这个过程充分说明,“造车”是目标,合规是前提,努力是重点,“闭门”与“开门”不是关键,只是方式和途径。

  三、“羡鱼”永远多于“结网”

  《汉书·礼乐志》中写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然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的,不如回家结张网来捕鱼。只有结网捕鱼,才能尝到鱼的美味。后来,引申为不论什么事,如果只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或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实干,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但我认为,“结网”固然重要,但“羡鱼”同样重要。它会给你欲望、给你目标,有了欲望和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在我的专业成长历程中,“想法”永远多于“行动”,我不认为这是坏事。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我不止一次在外出讲课中提到“三个一样”:像专家一样专注、像讲座一样讲课、像作家一样作文。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因为他在某一方面比常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得到了更多的认识,所以他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老师上课,如果只是应对学生,不需要备课,单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完全可以忽悠学生;但如果听课的是跟自己一样的专业老师,你还能“忽悠”吗?像讲座一样讲课,会让你的每节课都更有价值。对作家而言,写作是他的饭碗,不写作就意味着他没有收入。所以他会每天固定花上几个小时、固定写上几千上万字的文章。如果老师每天都能这样写作的话,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这“三个一样”的本质就是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会确保更出色地完成这件事,即“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

  作为老师,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曾经看到刊物上一篇篇的文章,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发一篇?看到会场上,人家侃侃而谈,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上去说说?看到人家进步了,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进步?正是这一个一个的想法,推动着我不断前行。当然我也有更多的想法没有做到,也无法做到。所以我觉得有时“羡鱼”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得要去“结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太多的想法没去落实、有太多的理想没法实现。这就是遗憾,但这就是生活。我想说,认认真真地做、扎扎实实地行,就够了。完美是没有的,遗憾是一种经历,也可能是一笔财富。

  四、“优秀”并不代表“卓越”

  优秀,就是在同样的事情上,你做得比别人效率更高、比别人效果更好。卓越,则是非常优秀,超出一般。一个人,只有立非常之事方可能称之为卓越。优秀是一种习惯!而卓越是一种境界!

  在参加工作两年后,我接连获得了县优秀教师、县人民政府嘉奖,受到了隆重的表彰,不可谓不“优秀”。但这样的“优秀”,只是教学成绩的优秀,往往是蛮干出来的,并非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它不能说明你真的就很优秀了。一个只有两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就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吗?这不让人笑掉大牙才怪。但就是这样一种“优秀”,居然也让我飘飘欲仙,自以为很“了不起”了。以至于此后两三年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没有了前行的动力。幸好,后来因教学成绩出色,被调到了另一所更好的学校,崭新的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出色的学生,催生了心中那股激情,于是才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刚来广州,带着“特级教师”的光环、带着一系列的荣誉、带着满满的从业经验,与一帮刚毕业不久的年青人一起做着班主任工作,不可谓不“优秀”。但我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摆正心态,以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的身份,从头做起。那时期,大量的时间我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很多时候一个人挑灯夜战。但心并不孤独,与书本作伴、同知识为友、跟大师沟通,我在享受孤独的乐趣。正在这样一种享受,使得自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潜心研究。凭借执着的精神、扎实的功底、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稳健、高效、大气的教学风格。借鉴不容易,超越自己则更艰难,不过我坚持下来了。

  要想卓越,必须优秀,因为优秀是一种品质。我早就做到了“优秀”,也庆幸自己有这样一种品质。现在的我,只是做得比别人多,得到的也比别人多,但远没有做到“卓越”,将来也很难做到“卓越”。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这是遗憾!但我并不会因此而内疚。卓越是优秀的积累,但又不是优秀的简单相加。因为卓越是一种目标,有目标的生活才是真生活!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五、结语

  “宜先精于园艺,然后当好园丁”,这是当年我考上师范大学时一位老先生送给我的一句话。无论是在师范学习还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铭记着这一告诫,它伴随着我从一个校园走到另一个校园,也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学子,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专业尊严的特级教师。但我也知道,路还长,园艺仍需要不断成熟、不断完善。

  过去,不少教师是在实践中走来、在经验中成长、在反思中感悟。但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样单一的专业成长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技能不断强化,学生越来越个性化、教育越来越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也能够“万能化”“从容化”。为此,必须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提升专业专长的效率。研修、培训、阅读、借鉴等“充电”方式要多样,专家、同伴、学生、跨界等“借鉴”对象要广泛,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活动”内容要丰富。所有专业成长的路径都指向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没有需求,没有发展;没有“野心”,没有成长!

  本文脱稿之时,2019年12月27日,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谋划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教师专业成长的“春天”即将来到,大批名教师即将应时而出!

  (作者单位:广东仲元中学 )

  责任编辑 李 淳

谭方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