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议专业角度看今年两会召开所具有的意义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疫情,全国政协,参政议政
  • 发布时间:2020-08-05 20:19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使得全世界各种实体性会展活动大都停了下来。每年 3 月初中国例行召开的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两会”也在 2 月 24 日宣布延期;直到 4 月 29 日才正式宣布于 5 月 21 日、22 日召开。为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疫情期间,线上会展特别是线上会议表现得非常活跃。这有其客观需求的必然性。但是,业界讨论与实践的结果也都表明,线上会展仍然主要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还远未达到甚至不可能达到替代实体会展的程度。

  按说,线上会议的传播功效应该是与实体会议差不多的,而且在疫情暴发之前也多有使用;并不像展览那样,线上线下显得差别很大。但是,中国的“两会”还是决定即使延期也要举行集中式实体性的大会与会议,并未采取分散式的线上会议形式。这就显示出实体会议确实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功效。

  首先,全国“两会”一定要通过实体会议的形式以表达其庄严的仪式感,体现其崇高的权威性。所以,“两会”开幕式都要国家领导人全部到场,并全体起立,奏唱国歌;然后由大会执行主席宣布到会代表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可以正式开会。接下来,在人大全体大会上要由国务院总理亲自作《政府工作报告》。尽管《报告》全文已经印发代表人手一册,但总理还是要逐字念过,而且如此过程都在向全世界做全程电视转播。显然,这样做都非常且完全必要。

  其次,两会代表必须要通过亲自赴会以表达其所受托的重大责任和感受其与会的崇高荣誉。所以,各种分组讨论会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各位代表要在分组讨论会上通过发言表达意见,行使权力,体现责任。尽管,我国对“两会”代表的讨论一般不做实时转播,但在参与讨论的各位代表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一种彼此能力和水平的相互比较。这样的讨论就使代表们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而这样的行权过程和讨论氛围乃是线上会议根本不能具备的。

  再次,每年的“两会”实际是一系列的会议活动,包括:新闻发布会、全体代表大会、专项报告大会、国家领导人参与的讨论会、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会、联组讨论会、人大代表与媒体见面会、各部部长走过“部长通道”与记者的见面会、专题性记者会、两会闭幕后总理与记者见面会等。如果这一系列会议活动都只是在线上举行,那就很难保证会议质量和对受众的吸引力;其宣传效果和传播力也将大打折扣。今年“两会”因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但保证宣传效果仍是“两会”必须追求和必须保证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会议专业角度可以观察到,会议活动除传播信息的目的以外,还要有许多重大的社会性功能。所以,中国古人才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其中“祀”就是指祭祀性的聚会与仪式;而“戎”就是指军事与战争。进而,为开好作为“大事”的会议和其他各种需要服务的会议,就出现了各种相关的专业队伍,于是会议行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陈泽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