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传闻不断,蚂蚁金服估值越来越高

  根据目前股市的表现来看,金融类公司的估值整体都不算高。小米的市盈率现在大概为34倍,中信银行的市盈率则在3倍左右,而刚刚在中国香港二次上市的京东,市盈率则达到了111倍。

  其实,金融科技公司改名自2016年就已“风靡”,2018年“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小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同年11月,赴美上市的拍拍贷也宣布更名为“集团”。

  这种风潮的形成主要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金融科技开始替代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圈的新概念,另外金融业务的监管趋严,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弱化金融色彩,开始注意强化自身的技术属性。

  相比“同行”,2020年蚂蚁金服的改名并不算早,或许正因如此,进一步加剧业界的猜测与讨论,至少可以肯定,这次改名是为了未来上市所做的准备。

  针对外界的议论,蚂蚁金服方面并未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在大众印象里还只是“支付宝”的另一名称的蚂蚁金服,其业务边界和体量,早已超过了外界的认知。

  从各种角度来看,蚂蚁金服都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不过,上市也是把双刃剑,上市能够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可付出的代价就是“自主”性,为了“讨好”股民就需要持续地丢出“漂亮”的财报业绩,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这个目的放弃了长远的发展计划。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蚂蚁金服上市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其实,对于“家大业大”的阿里巴巴而言,也需要它上市来解决目前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笔者认为它今年上市可能性最大一次的原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