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脱贫的仁怀样本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脱贫,发展,安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10-12 12:10
过上好日子 苍龙街道凤凰小区安置了仁怀市18个乡镇738户。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贵州省仁怀市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发展大事,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坚决“不掉一户、不落一人”,明确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员脱贫目标,全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尽锐为民生福祉决战,奋力探索非贫困县高质量全员脱贫仁怀样本。
仁怀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这几年,仁怀坚持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统筹发展,制定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紧扣换穷貌、强基础、增活力、稳脱贫目标,细化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就业培训、“两不愁三保障”等推进措施,确保高质量脱贫。
过去,仁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虽然不是贫困县,但农村“插花式”贫困问题客观存在,且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60个、贫困户18043户66737人。
对此,仁怀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立下军令状,挂图作战。县级领导干部任乡镇战区指挥长、第一副指挥长,下沉一线作战;带村领导任村级作战组组长,坚守一线作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组干部、帮扶干部组成作战分队,冲锋一线作战。
5000余名行政干部对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精准选派538名骨干力量到60个贫困村和48个非贫困村驻村帮扶,抽调1500余名干部对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830个村民小组,实行干部包组全覆盖,立体式构建“镇为战区、村为战场、组为单元、户为堡垒、逐户攻克”的攻坚作战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幸福满满
2016年至2018年,仁怀市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5个,搬迁1624户6468人(含搬迁至新蒲新区19户82人),其中贫困人口1322户5223人,贫困人口占80.75%。6000多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和集镇。“十三五”以来,仁怀市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目标,创新“服务、生产、经营、治理、金融、培训”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落实落地,确保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稳步过上好日子”,让群众搬出幸福生活。
苍龙街道凤凰小区安置了仁怀市18个乡镇738户,现已建成移民住宅楼7栋。小区通过“服务”构建移民公共服务新体系。通过党建引领、群团服务、强化机制、民生保障等措施,提升安置小区公共服务水平。在凤凰小区建立“酒都先锋”党支部或党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义务劳动帮扶。现在,凤凰小区已经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统战、青年、职工、妇女之家等党群阵地,配套了警务室、综治中心、卫生服务站、四点半学校、日间照料中心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服务阵地。整合了党建、就业、民政、残联、卫健等服务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大厅,布局了银行、医药、餐饮、家具、平价超市、果蔬批发市场等业态,组建党员、青年志愿服务队等,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温暖。
凤凰小区综治办主任刘国建介绍说,小区居民在未搬迁前,家里每口人只有0.5亩左右的耕地,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每口人分得20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楼房,村内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超过60岁的居民都拿到社保补贴,年轻人经过培训找到了就业的企业。
同时社区加大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入,设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对各类报销补偿资金统一实行垫付制、“一站式”结报,确保报销比例比普通人群高5个百分点。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构建“政策兜底保障为主、社区居家养老为辅、社会化市场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周边学校无条件接受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
社区通过规划引领、建立基地、设立孵化园、加入合作社等方式,多渠道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平台。仁怀市全面实施培训工程,帮助搬迁群众向新市民转变,实现“移民变职业工人、移民变职业农民、移民变创客”。市农投公司和南方白酒专业学校合作,注册成立仁怀市新市民培训研修学院,在21个安置小区均设立讲习所,开办移民夜校。现已开展培训30期1000人次,有组织实现2344人就业,人均收入可达2535元/月。
凤凰小区居民赵温德说,没有易地搬迁前,他家住在大坝镇小耳沟村,每到雨季,道路泥泞,村里想出来一次都不容易。搬迁以后,他开出租车每月能赚4000余元,“生活比以前强多了。”
在鲁班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片欢声笑语,搬迁群众朱付群正和孙女在小区花园里玩耍。小区环境优美,道路平整,绿化带里的栀子花芳香扑鼻,休闲靠椅、垃圾桶等设施配备完善,搬进来的群众对小区环境十分满意。
“在老家交通不方便,生活也很苦难,当时家里三個孩子读书,靠着种庄稼的收入,经济十分紧张。”朱付群满脸笑容地说,“现在赶上国家好政策,分到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住进城里,比老家好太多了。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我闲暇时还可以在小区里打点零工,收入比之前好很多,每顿都能吃上肉!”
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小区生活,鲁班街道尚礼社区着力加强阵地建设,以党群之家为载体,打造了四点半学校、警务室、小区卫生室、便民超市……以此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目前小区正在规划修建幼儿园,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幼儿上学问题。
特色农业拓宽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仁怀市精准补齐民生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全面补齐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组组通”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组寨公路硬化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等工作。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2018年开始,仁怀市调减玉米8.4万亩,种植有机高粱30万亩,收储5.33万吨,实现产值4.4亿元,带动4.42万户(其中贫困户6834户)户均实现年增收5000元。
特色产业 长岗镇有机高粱种植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
近两年来,仁怀市以全员脱贫为目标,奋力发起冲刺,聚焦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通过发展高粱、花椒、茶叶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仁怀市长岗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抓特色产业,构建起镇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
近年来,长岗镇把有机高粱和烤烟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2019年全镇种植有机高粱26200亩,烤烟3100多亩。目前,烤烟产业已经进入全面采收阶段,预计产量323吨,收益900多万元,惠及种植农户85户,贫困户12户,为今年的全员脱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岗镇党委书记杨云飞介绍说,长岗镇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覆盖该镇茅坡、堰头、茶花、新庄、蔺田等5个村19个村民小组1151户,其中贫困户256户,项目涉及耕地面积11437.9亩,分为茅坡、堰头两个示范点。示范点建设涵盖土地综合治理、农田水利、电力建设、仓储一体化、病虫害防控设备安装、农业机械配套、耕地地力修复、有机地块保护和气象监测建设等9项工程,统筹建设基地主干道、基地区域内散居农户集中安置、育苗移栽大棚等3项工程。
自2019年9月,组建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镇级有机高粱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设立镇级有机高粱基地建设指挥部,强力推动长岗镇示范点建设。
如今,长岗镇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以调减低效农作物为抓手,优化有机高粱种植区域布局,实行集中连片生产,优先满足贫困村贫困户种植,2020年共种植高粱2.55万亩,覆盖贫困户749户2977人。
“为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长岗镇实现新增耕地518.57亩,占土地综合整治面积的5%。生产效益按5 : 4.5 : 0.3 : 0.2的比例进行分红,可实现群众收益提高到5455元/亩。以茅坡示范点综合土地整治面积6049.43亩为例,可实现群众收益3299.96万元、企业收益1118.84万元,可提取困难群众发展资金74.5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49.73万元。”杨云飞说。
走进火石镇蔡家湾村蜜柚基地,一幅绿色美丽画卷正在徐徐舒展。绿油油的柚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在这片柚子即将成熟的土地上,唱响了“产业扶贫、绿色赶超”的主旋律。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开拓致富门路,火石镇蔡家湾村于2015年启动“三红蜜柚”种植项目。该项目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华和蜜柚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并在基地务工获取短期收入,合作社负责统筹实施日常管护及产品销售,并将蜜柚销售利润的80%按流转土地亩数套算分红给农户。
仁怀市综合执法局驻村包组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院坝会、群众会、田坎会等,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产业扶贫的理解和支持,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蜜柚日常施肥、施药、除草、除虫等临时务工,解决贫困人口就地就业1000余人次,为群众增收10万余元。组织群众实施林下套种(夏季套种辣椒、冬季套种乌洋芋),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争取相关行业部门解决管护资金100余万元实施常规化管护;积极联系遵义市、仁怀市技术专家上门进行管护技术指导,增强柚子树生长及防病虫害能力,提高柚子产品品相、口感等。
据悉,蜜柚基地已实现栽植面积528余亩、栽种蜜柚30000余株,覆盖了蔡家湾村工农、联明、湾子、共和、光华5个村民组的285户1350人,其中贫困户48户230人。
“2020年下半年将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值2000斤,按4元/斤计算,年产值可达400余万元。”驻村第一书记杨弟龙介绍说。
精准施策聚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堅战打响以来,仁怀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发展大事,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尽锐出战,到2019年,该市1.8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6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清零”,消除绝对贫困。
仁怀市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落实“五主五包”责任制,全力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攻坚责任体系。成立乡镇(街道)战区指挥部,40名县级领导任战区指挥长,下沉一线作战;村级脱贫攻坚作战组由带村领导任组长,坚守一线作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组成作战分队,冲锋一线作战。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现5499名各级领导干部帮扶1.82万户贫困户全覆盖。聚合社会帮扶力量,引导99个非公企业结对帮扶60个贫困村2487户贫困户,投入资金1.07亿元援建村庄道路、饮水工程、卫生设施等基础建设。
罗扬敏是仁怀市委党校培训科科长,也是后山苗族布依族乡新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长。2018年3月,受组织委派,到后山乡新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全村248户贫困户926名贫困人口决战脱贫攻坚,2019年新山村实现全员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243元增加至9126元,脱贫成效得到组织肯定和百姓认可。
罗扬敏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用情扶志、用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精神脱贫理念是脱贫攻坚思想的战略重点。她始终把“扶贫必扶智、治贫必治愚”放在第一位,同时也将“一宣六帮”的首要职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放在第一位,明确“扶贫不是扶懒”“扶贫要精准,扶贫更要扶精神”的导向。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工作中,仁怀市聚焦“精准滴灌”和“一家一户”基本方略,以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一户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规划布局,带动农户4.73万户(其中贫困户7019户),种植有机高粱30万亩;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共养殖猪13.2万头、牛10.3万头、羊11.3万只、家禽86.2万羽,户均可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喜头镇卫星村村民庞大兴通过养猪喂牛,在2016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舒心的生活,现在每年仅养殖的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他说:“全靠养殖脱了贫,我要坚持把养殖业搞好,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仁怀积极探索“1+N”产业布局,深入推进蔬菜、水果干果、中药材、茶叶“4个特色”产业。种植蔬菜20万亩(含辣椒8万亩),年产值4.9亿元;累计种植柑橘、猕猴桃、柚子、核桃等水果干果12万亩,2019年收益面积2万亩,产值2.35亿元;累计种植元宝枫、钩藤、葛根、红豆杉等中药材7万亩,2019年收益面积1.5万亩,产值0.8亿元;累计种植茶叶2.2万亩,2019年收益面积的1.8万亩,产值1亿元;种植食用菌1000亩,产值0.4亿元;种植油菜12万亩,产值1.12亿元。
同时,仁怀市还围绕实现住房保障、安全饮水、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和政策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基建补短板“六个清零”目标,全力推进攻坚工作。喜头镇卫星村村民陈凤鳌夫妇都是年过70的老人,缺乏劳动能力。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镇、村两级帮助他家修缮住房,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说:“现在风吹雨打全不怕了,住起来安全也舒心,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了解到,仁怀市非公企业及工商界共结对帮扶60个贫困村2487户贫困户,148家非公企业(商、协会,合作社)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亿元,帮助发展扶贫产业114个;采取长期就业、临时(季节性)用工方式解决贫困户就业1569人;开展“全员脱贫·清零行动”众筹扶贫,63家企业捐款1566万元,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补齐生产和生活短板、解决实际困难。
仁怀市还利用企业培训资源为贫困户实施技能培训1.22万人次,先后开设了育婴员、家政服务、白酒酿造、保潔员、酒店服务员、安保员等培训900余场次,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引导民营企业解决贫困户就业1569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工作目标。
仁怀市扶贫办主任吴仕晖表示,下一步,仁怀市一方面将按照“八要素”的要求,抓好乡村扶贫产业的培育,使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将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群众不仅在物质上脱贫、在精神上也富足,同时,将着手建立防贫机制、织牢防贫的民生网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以坚定必胜、背水一战、攻坚拔寨、抢滩登陆的信心和斗志,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黄兴文说。
郭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