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96.8国人究竟在凭什么选择旅行地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全面小康,休闲观念,享受
  • 发布时间:2020-10-17 10:51

  休闲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居民休闲生活水平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人们对于自身的休闲生活如何评价?又有何期待呢?

  2020年8—9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96.8分,比上年度提高7.4分。

  诞生于2006年的“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主要是从休闲观念、休闲支出、休闲方式和休闲时间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本年度,休闲观念、休闲支出、休闲方式和休闲时间指数分别为98.5分、98.7分、98.1分和91.8分,比上年度分别提高6.4分、5.9分、7.7分和9.7分。

  超七成受访者直言休闲时间太少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有钱”是享受休闲生活的一大前提条件。“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年来,国人休闲方面的支出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为15.9%,支出在2000~4999元之间的受访者占比27.3%,支出在5000~9999元之间的受访者占比34.5%,支出在10000~20000元的受访者为18.4%,支出在2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为3.9%。

  “有钱”之外,还要“有闲”。闲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休就是对自由时间的多样化安排。“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周休闲时间方面,31.0%的受访者为10~19小时,29.7%的受访者为10小时以内,14.7%的受访者为20~30小时,12.2%的受访者为30小时以上,此外,完全没时间休闲的受访者占比12.4%。

  与往年调查结果相比,不难发现,近5年来,虽然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增加,但人们对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充足度评价却在逐年降低。“您认为自己的休闲时间足够吗?”这是“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的一道常规题目,5年前,58.1%的受访者认为“一般”,23.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够,18.2%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5年后的2020年,认为“一般”的受访者减少至21.1%,认为“足够”的受访者减少至5.4%,认为不够的受访者增长至73.5%。时间依然是影响国人休闲满意度的最大因素,73.6%的受访者反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

  7月22日,《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深圳人大网公布,第六十六条明确提出了强制休假制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有的网友非常兴奋,直呼“我要休假”变成了“要我休假”,建议全国推广。但更多的网友很無奈,“企业会听吗?”

  作为一种广为采用的国际假日制度经验,我国早在2008年便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然而10多年过去了,该制度却始终未得到全面落实。“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休闲时间普遍集中在周末和工作日的晚上,合计占比达63.9%,集中在年休假和节日进行休闲活动的受访者不足三成。

  ★注:2020年度中国休闲小康指数是经过对“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的。

  随着人们休闲观念的不断提高,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光。不只是带薪休假制度,我国整个休假制度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那么,人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假期安排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休假制度改革项目调查数据,以北京市为例,对居民休假制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居民期望的休假安排:首先,带薪休假仍有改进空间,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带薪休假天数未达到平均水平,延长天数势在必行;其次,居民对增设七夕节、元宵节的意愿显著大于其他节日,意愿非常强烈;再次,对“做四休三”期盼高;最后,期盼在增加带薪休假天数的基础上,逐步取消黄金周,增加自由安排休假方式,避免集中出行导致的假期质量下降。

  藏滇青最受欢迎,乡村游成国人新宠

  按照惯例,“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再度请受访者从近30种休闲活动中评选出“国人最喜爱的十种休闲方式”,旅游继续蝉联冠军宝座,睡懒觉位居第二位,玩手机位列第三位,上网、体育运动、看电影、享受美食、逛街购物、看电视、闲聊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旅游,一直都是国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在“国人最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排行榜中,旅游已连续7年位居榜首。调查显示,虽然费用和时间依然是影响国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但兴趣爱好的影响力明显上升,2020年度更是实现逆袭,成为影响国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因素,57.9%的受访者将之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的乡村旅游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7月以来马蜂窝平台上“乡村游”及其相关关键词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84%。小猪短租的数据显示,从3月起近郊周边游恢复迅速,乡村民宿需求旺盛,尤其是暑期乡村民宿套餐类订单涨幅明显,相较于二季度订单涨幅达350%。

  乡村游,火了,不过人们有惊喜,也有吐槽。“2020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进行乡村旅游,40.1%的受访者是为了“增进与朋友的感情”, 27.3%的受访者想要“减压”, 13.2%的受访者希望“领略田园乡村风光”,另外还有9.9%的受访者意在“远离城市喧嚣”,5.8%的受访者为了“品尝农家特色餐饮度假休闲”,2.0%的受访者是为工作采集灵感,1.7%的受访者想要“购买土特产”。 选择乡村旅游目的地,人们主要考虑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优美的环境(47.5%)、出行距离(24.6%)、当地特色文化和餐饮(13.6%)。而人们抱怨颇多的则是“缺少特色,千篇一律”(44.5%), “公共交通等基础条件差”(37.8%), “缺乏专业化服务培训,档次低”(36.5%), “产品体验与宣传内容不符”(32.9%)和“住宿、餐饮条件较差”(26.3%)。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杭州心来旅游策划设计院院长、浙江4A级景评委委员朱跃武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乡村旅游生动活泼、生态自然,其内容和形式广受游客欢迎,因而生机勃勃。同时,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推动產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的重要路径,越发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

  在他看来,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是“农家乐”乡村旅游,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三代是乡村度假,第四代将是乡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追求的形态和阶段。这将是居住和旅游一体、生活和工作无间的生命状态。“虽然已经过多年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仍旧处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朱跃武分析认为,其中主要存在几大问题:一是目前乡村旅游仍处于政府“输血”阶段,大多聚焦在基础设施、环境美化、美丽乡村建设等物质层面改造,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生长能力。二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客群主要是城里人。他们期待的是浓厚的乡土味,而这与当地农村居民对提升美好生活的需求有一定的冲突,需要平衡。三是相对城市,乡村普遍小而散,情况复杂,包括土地的问题、人们思想的问题、传统文化的问题,等等,相比大的战略规划,强化设计更具有执行性,尤其是小微景观、场景的设计,对乡土味的体现、旅游场景氛围的营造,以及满足老百姓提高生活居住空间需求,都有很大帮助。四是在产品与服务方面,现在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仍逃脱不了风景观光、采摘、农家乐,地方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乡愁寄托是乡村延续的最大重任,乡村生活价值仍存,需要与时俱进,寻找出路。”朱跃武建议,“少规划,富设计,穷建设”,遵循乡村特点和需要,加强“乡村小资源”的旅游化利用。

  普通的老屋街巷、寂寞的木石遗存、濒危的民俗非遗、广布的纵横阡陌、夕阳晚归的乡人、满含乡愁的炊烟、村头平常的老树、藤蔓肆意的篱笆……都是朱跃武眼中的“乡村小资源”。在他看来,通过科学整合,创意打造,这些都有望成为具有市场号召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

  刘彦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