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思考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广州,发展,商业
  • 发布时间:2020-12-14 10:05

  今年下半年,广州积极参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争取成为国家试点,在申报试点的同时,高效、接地气地制定了《广州市加快推进消费国际化特色化若干措施》,并在探索设立市内免税店、完成北京路步行街改造等方面做足申报前期功夫。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申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其历史支撑。广州商业底蕴丰厚,秦汉时期,广州(番禺)是全国九大经济都会之一,隋唐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贸易港,明清期间,国内大部分港口都被关闭或禁止对外贸易,唯有广州长期保持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直至今日,两千年的商贸传承从未间断。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州商业在紧密拥抱互联网的同时,不断改进以适应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今年,狂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商贸行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广州商业发展现状

  从消费市场规模来看,广州已经具备了<从国内消费中心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跃升的基础。今年年初,广州商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随着生产的逐步正常化,商品销售也逐步回暖,由一季度的下降15.2%,到上半年的下降3.3%,到前三季度转正,增速不断提升,表现出广州商业较强的抗外力能力和自身发展的强烈韧性。一直以来,商业作为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广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回观近十年,广州商业规模逐年增大,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保持在12%-15% 之间,是除了工业外占比最高的行业。随着商业发展的逐步稳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有所回落。2011 年-2014 年,批发零售业发展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GD P0.8、7.5、6.0 和1.3 个百分点。2015 年至今,批发零售业发展步伐放慢,增加值增速逐渐落后同期GDP 增速,2015 年-2019 年,分别落后1.0、3.1、1.4、1.3 和0.5 个百分点。商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年度间逐步减弱。

  改革创新现有商业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州以实体商业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虽然通过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扶持电商平台等对冲了部分影响,但整体商业的转型发展,以数字化赋能为主体、明确的商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的改革创新必不可少。

  首先,数字化和传统商业的紧密结合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可能是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在这个大潮下,传统商业与新技术的结合将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其次,消费方式的升级呼唤适应需求的商业发展新模式。伴随着消费方式的发展,线上和线下的消费者边界逐渐模糊,消费者购物渠道从割裂走向融合。消费者不再单一地采用线上或者线下方式进行消费,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调查显示,目前,纯线上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比重上升较快。再次,科学前沿的商业发展规划,繁荣经济的同时提升城市国内国际影响力。摆脱商业中心城市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设定科学的、适当的、超前的、引领潮流的商业模式,在繁荣商业的同时,还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广州的国际消费中心地位更加巩固。最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向创新要动力。广州因港而生,因商而立,商业是广州两千年来立足于世界的根基,虽然近年来地位有所弱化,但超大规模市场仍是广州的比较优势。广州应立足这一优势,向更高的高峰攀。这个攀登的动力来自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广州商业国际地位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

  对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思考作为广州经济的第二大行业,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创新发展将推动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制订科学并一以贯之的商业发展规划必不可少

  站在时间轴上,现阶段,我们正处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转段”的交汇期,广州商贸业的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接下来的短时间内,制订一个科学有效的商业发展规划,确定一个长期,至少是中长期的、不以任何原因动摇变更的发展目标,厘清城市商业定位,是广州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达到新巅峰的基本保障。广州商业规划的核心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目标是让科技成为广州商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二)挖掘并提炼广州商业文化,增强广州文化自信

  从外部看,两千年的广州商业文化从未孤立于其他城市,从未孤立于世界,是一种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连的文化;从内部看,广州商业文化充满人间烟火,更接地气,是一种“世俗”的、“草根”的文化。因此,多元、开放、包容形成了广州商业文化的雏形。但从目前来看,广州并未很好地挖掘、宣传和利用好这种文化。伴随着消费趋势的不断演变,消费者对商业的需求已从购物为主转为追求具有文化品位和休闲体验特质的“第三生活空间”。讲好广州商业故事非常重要,可结合广州商业文化特性,鼓励市民深度挖掘广州商业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底蕴,参与商业文化的重塑,树立广州市民城市商业文化自信。这是广州商业更上一个台阶的基石,同时也为实现广州社会治理方式多元化、社会治理格局高效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化零为整,创建广州政府背书的内容电商平台

  近年来,为适应线上购物的大洪潮,很多大型企业均建立自己的网络销售途径,一般以官网进行平台和直播销售。今年的新冠疫情,将很多小企业甚至个体户倒逼到该洪潮中,纷纷找寻线上销售渠道,其中大多以直播的方式,挂靠淘宝、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具有直播通道的内容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广州的商业企业,自建渠道会面临流量不足,挂靠平台会面临成本高企等问题,统筹建设具有政府背书的网络销售大平台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平台为所有在广州注册的企业开放,不单单以直播的方式销售商品,还可推广企业。政府可在其上进行城市宣传、放置景点介绍、分享旅游攻略等,从而增加流量、提高用户黏度、降低获客成本。该平台应站在国际化的高度, 多语种全方位展示广州城市、广州企业及广州商品的风采。平台的搭建将大大提高商品销售,推动商业企业的数智化升级,还可作为城市名片扩大外界对广州的认知度。

  (四)让高科技成为广州商业的内生变量和代名词,提升广州购物体验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要有异于他人的亮点和特色。目前,广州已完成部分步行街的外观改造,但内容上却变化不大。步行街改造应该适应科技发展,将高科技融入线下商业升级改造,将传统店面定位为背靠网店的线下形象店,打造VR 购物新体验;增加体验式、个性化店面比重,将购物消费不单单限于商品消费,让消费过程中的服务成为附加值提升消费层级;探索设立快闪店,吸引例如LV、CHANEL、Dior 等国际高端消费品牌开展首发、首秀活动,提升快闪店知名度,同时可以通过快闪店概念拉动旅游业发展;争取市内设立免税店,满足购物的多元化需求。

  (五)让“广州标准”为广州购物保驾护航,打造售后明星之都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商品生产、消费超大国,但由于很多品类的商品因为质量标准没有很好界定,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进而转向选择质量相对稳定的进口商品。广州作为大多数商品的集散地,虽非生产地,但标准问题一直制约着广州商品的做大做强。特别是网上购物的普及,使广州商品容易受到劣等商品的冲击,需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制定商品等级标准,形成商品的“广州标准”,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确保在广州消费的消费者明晰自己所购商品的等级,明明白白消费,夯实广州商品集散地地位。与此同时,要建立便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国际服务评价体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全力经营广州“放心消费”国际品牌。

  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顺应发展阶段转换、百年大变局、数字化转型加速三大趋势性变革,在变局中寻找机遇,在改革中寻找动力,加大创新力度,让广州商业走在国际前列,引领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统计局

  (编辑/ 王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