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教育,小学,数学
  • 发布时间:2020-12-16 19:2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教师的角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方式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新知生成过程之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分别就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分工组合情况、参与度、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目前数学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普遍,几乎每节课采用和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8%,不采用的只占5%,且有82%的学生喜欢这一学习方式,说明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有提高的占68%,与人协作、交流能力有提高的占74%,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现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在基层视导调查情况,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加以分析,浅谈个人的见解。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1.1 小组成员搭配、分工不够合理。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考虑不周,随意让学生组合,有的小组中都是尖子生,而有的小组整体实力相对较差,造成反馈、交流成为个别小组的汇报会,影响了其他组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小组中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活动无计划,无核心领导人物,造成局面混乱,费时过多,达不到预期结果。

  1.2 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偏低。为了深入了解,通过对课堂中的许多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思考或解决问题成为小组少数学生的“专利”。虽然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多数学生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时间。其次,一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交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部分学生往往为了争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很少仔细倾听别人的见解,结果出现人云亦云,正确的想法不知道依据,错误的想法找不出原因。

  1.3 学习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符。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合作学习环节,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不大,要么所提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无从下手。

  1.4 教师指导不力,评价不到位。多数教师还不能完全放下权威的架子,还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活动时,只是走下讲台象征性的到各组转转、看看,指导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低,对小组反馈有创意的答案,缺少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对不切合实际的答案,也没有及时提出质疑和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一语带过,甚至连错误的答案都差点漏过去。

  针对以上现状,经过研究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措施以便克服合作学习中的不足。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策略

  2.1 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组合。在学生自由搭配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考虑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合理安排,这样可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合作的过程中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过一段时间后,合作学习人员组合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教师应随时充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分析原因进行重组。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合作有序进行,且节约时间。对各小组长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让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2.2 提供适当的材料,设置合理的问题。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必须难易结合,既要使学生能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需,让学生感到只有合作交流才能解决问题,最终让其感受到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喜悦。

  2.3 给予帮助,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布置完合作任务后,深入到各组中去,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讨论的热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的结果,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适当的援助,观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对小组合作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偏离主题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小组合作后,切忌匆匆忙忙走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去尝试思考,实现“不会思考———会思考”的转变,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4 正确、及时地评价。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的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评价。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们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走出数学课堂的误区,这样教师的热情会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参考文献

  [1] 李家爱.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

  [2] 李欢.小学数学分组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8).

  [3] 冯庆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教学路径分析[J].学周刊,2020(3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