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埃塞俄比亚教授“种桑养蚕”

  艰难的抉择

  陈雄珍有一个17岁的儿子,正在读高三。作为单亲母亲,陈雄珍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厚望,她很想在最关键的时段陪在儿子的身边,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陪他一起去高考考场,为他填报志愿当好参谋。

  然而,201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开始选拔第16期中国援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农业职业教育技术项目的援助组成员,身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雄珍有着丰富的种桑养蚕经验,她觉得参加援助组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儿子怎么办?

  那段日子,陈雄珍内心矛盾不堪,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第二天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儿子看出了母亲心中的纠结,便一脸轻松地对陈雄珍说:“妈妈,你放心地去援助埃塞吧。我已经17岁了,我的人生道路最终还得靠自己独自去走。你就不要为我担心了,我在家能照顾好自己的……”看到儿子如此懂事和体贴,陈雄珍渐渐释怀了。

  除了即将高考的儿子,陈雄珍还放心不下耄耋之年的父母。正式成为“援埃塞”成员后,陈雄珍把自己要去非洲的事情告知了父母,深明大义的父母不但不怪她“先斩后奏”,反而宽慰她说:“放心地去吧,还有你姐姐和弟弟在呢,他们会照顾好我们的……”儿子也向陈雄珍保证:“妈妈,你就放心吧,我会协助姨妈和舅舅照顾好姥姥姥爷的,也会照顾好我自己,我明年保证拿个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来!”

  2015年11月,陈雄珍依依惜别亲人,登上了“援埃塞”的飞机。

  在埃塞教授种桑养蚕

  一下飞机,陈雄珍就被埃塞丰富的桑蚕资源所震撼,又被埃塞桑蚕产业的极度落后所震惊。埃塞到处生长着茂盛的芭蕉树,光照、温度及降水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发展桑蚕产业。然而,因为极度缺乏技术人才,当地桑蚕产业种植与养殖水平都极度低下,连最常见的蚕病都防治不了,更别提开发、生产桑蚕终端产品了。

  陈雄珍申请到Alage农业职教学院工作。Alage学院名义上拥有埃塞高校中唯一的蚕学专业和蚕业技术示范中心,实际上连一套系统、完整的蚕学专业教材都没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没有教材,陈雄珍就亲自编写,她将自己在国内做技术推广时积累的珍贵图片,一张张、一份份地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然后穿插到自己所编写的蚕学专业教材中,不同发育期的蚕宝宝的特征及技术、各种蚕病的症状及防治等应有尽有,一目了然。在一次对埃塞蚕业技术骨干的培训课上,学员们提出“无法准确辨别蚕是否进入休眠状态”的问题,陈雄珍便用一张“眠定蚕头顶会出现一个倒三角”的图片,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他们的疑问。

  没有优质的蚕种,陈雄珍便报请埃塞农业部门同意,把自己从国内带来的优质蚕种与当地蚕种进行杂交,以培育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新蚕种。埃塞电力资源匮乏,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为了冷藏好宝贵的蚕种资源,陈雄珍还把自己的冰箱贡献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雄珍用仅有的6张珍贵蚕种与埃塞的蚕种杂交,终于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新蚕种。

  没有实践教学基地,陈雄珍就带领学生们自己去建。基地建成后,她加大了示范教学的力度,教学生们桑树栽培、桑病防治、养蚕技术、蚕病防治、蚕种繁育、蚕茧干燥及加工技术等课程。“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对推动埃塞的蚕业发展,帮助种桑养蚕的农民增收,促进埃塞国内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陈雄珍在课堂上说,“桑蚕产业一定能成为帮助埃塞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然而,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要想让埃塞蚕业工人对种桑养蚕产生浓厚兴趣,就要让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收益。

  陈雄珍试养的杂交新蚕种表现良好,成功地生产了一百多公斤蚕茧。陈雄珍把这些蚕茧加工成“蚕丝被”。煮茧、清洗、晾干、拉丝、铺被、缝制……一连串的工艺指导示范之后,六床轻盈柔软的蚕丝被在埃塞蚕业工人的手上制成了。

  这是埃塞蚕业工人首次生产出“蚕丝被”,听到这个消息,举国上下沸腾了。工人穆罕默德摸着像云一样柔软、像雪一样洁白的蚕丝被,又兴奋又激动地说:“我们国家终于也可以生产蚕丝被了,我们的蚕业工人再也不怕没有工作了,我们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了!”

  被尊称为“桑蚕大使”

  一晃两年过去了,2018年1月,陈雄珍带着埃塞农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归国。已经考上重点大学的儿子抱着她不放手,说:“妈妈,这次回来,你不会再走了吧?”陈雄珍眼睛湿润,说:“不走了,再也不走了!我在家里好好陪姥姥姥爷和你!”

  然而,陈雄珍对儿子食言了。回国仅三个多月,埃塞Alage学院的大学生们和示范中心的蚕业工人就多次发来邮件,询问她什么时候再来埃塞,他们有许多问题需要她答疑解惑……这让陈雄珍牵肠挂肚:“蚕农们繁育出优质蚕种了吗?蚕业工人加工出合格的蚕丝被了吗?……”她心里始终放不下她在援埃塞时主抓的几个蚕业项目。最终,陈雄珍拗不过自己的内心,再次报名参加了下一期的援埃塞项目。在等待出国期间,陈雄珍每天跑蚕丝工艺厂,和老技术工人交流蚕丝加工工艺;跑器材市场,寻找适合埃塞的蚕业器械……

  儿子看出了端倪:“妈妈,你又要去援埃塞吗?”陈雄珍歉疚地说:“儿子,埃塞农民伯伯需要妈妈,妈妈得去帮助他们……”儿子虽有万般不舍,却没有半点怨言,反倒安慰陈雄珍:“妈妈,你去吧,姥姥姥爷有我呢……”

  第二年10月,陈雄珍再次踏上了“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她的蚕学教学和技术示范工作受到埃塞农业部门的高度认可,当地蚕业龙头企业Sabahar公司的总经理称赞陈雄珍:“她真了不起!她做得很出色!我们在生产桑蚕茧方面从未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她教过的大学生们和蚕业工人们更是对她赞赏有加:“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很有爱心,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目前,陈雄珍共教授蚕学专业大学生617人,编撰完成了Alage学院蚕学专业的教学教材,补充完善了示范中心的实用技术流程,让学生易于学习、操作、掌握基本技能。她还培训教师、农技员、工人和农民共993人,为埃塞建立起了职教体系和人才储备库,有效推动了埃塞农业技术的发展。埃塞农业部特为她颁发了“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Alage学院的大学生们和广大蚕农们更是尊称她为“桑蚕大使”。

  “发展埃塞桑蚕业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陈雄珍说,“我要竭尽所能把我国的桑蚕种养技术带给埃塞人民,让两国人民的友谊像桑蚕丝一样绵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

  ◎文/阿航(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