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四十年的人类摄影史档案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
- 来源:摄影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环境,自然,科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09 14:52
“视觉化呈现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以下简称LOBA 奖)最重要的评奖标准。此标准也明确地反映在 40 年来的比赛历史和获奖作品中。
2020 年,又有两位获奖者加入LOBA 奖获奖摄影师的行列,他们也是此价值的践行者:卢卡·洛卡特利,其作品《未来研究》探讨了自然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首次获奖的新人奖得主贡伽罗·方塞卡,其作品报道了葡萄牙里斯本的住房危机。
通过对LOBA 奖历届得主进行回顾会发现,我们所知晓的不仅是知名摄影师和他们的摄影故事,更有了一个机会去关注这40 年间的摄影历史。
在40 年的发展中,摄影的形式和人们对于新闻摄影的理解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文化长河中,40 年听起来十分短暂。然而与其他艺术学科相比,拥有180 多年历史的摄影艺术是一个年轻的媒介,这使得40 年时间在摄影艺术的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历届LOBA 奖中,关注社会议题的作品占据着重要分量。无论是政治、科技、医疗、卫生,还是人文生活,这些得奖作品记录下重要的社会进程以及社会焦点议题。一些作品关注贫困与社会的不公平,比如战后的橙剂危害,女囚犯的残酷现实生活等。也有不少是关于民族、社群以及反映社会多样性的公共议题,他们的拍摄对象涉及广泛,有和平主义者、百岁老人、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房车旅客等。这些影像都是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度洞察。在这里,世间万物通过影像汇聚成一个万花筒。
LOBA 奖40 年的历史中也留下了新闻摄影行业本身的变化痕迹,全球新闻摄影行业所经历的巨变,多样性的发展以及持续的创新。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照片的拍摄方式,还涉及照片的后期制作、发布展示以及摄影媒介带给人们的感知和意义。一方面来说,摄影从未如此简单,而另一方面,摄影家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则从未如此困难。40 年前,参赛作品大多是黑白纪实摄影作品。近些年来,以前相互独立的应用类摄影和艺术类摄影现已交织在一起。新闻摄影业必须探索新的叙事策略,开发新的影像语言,并对其他摄影艺术的发展保持关注。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摄影记者的工作带来动荡与革新,也给比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参赛作品数量出现几何级增长。曾几何时,LOBA 奖评审团得在堆积如山的胶片、印刷纸张和彩色幻灯片中奋战,才能评选出得奖作品。如今作品绝大多数都来自网络投稿。投稿作品数量也大幅增长。1991 年,在LOBA 奖与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合作举办的赛事中,有来自64 个国家的1280 名摄影师提交了 11521 张参赛作品;等到了2016 年,比赛则收到来自108 个国家的3200 个系列作品,打破了往年纪录。
未来,如何展现世界真实及虚拟的一面,同时保持对真相的热情,对摄影师来说并不容易。此外,如何用图片讲述新故事,培养观者的同理心,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增加其知识等,都将是摄影师们需要迎接的挑战。
LOBA 奖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利用摄影的可能性,为当前的社会性争议以及人文话题创造一个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 LOBA 奖关注世界所有地区和大洲的摄影师,关注各式各样的摄影作品,这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