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资产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23 21:44
【内容摘要】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将企业固定资产细化和模块化,实行各个模块独立管理和核算,进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随着粤港澳三地制度和规则的衔接,企业资产跨区域对接活动日益增多,但是资产管理仍然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对管理权限的界定较为模糊,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对此,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现代化思维,能有效地促进粤港澳三地跨区域企业资产融合对接,提高资产管理和整合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联系内地和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发展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够精细、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需要企业完善制度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产精细化管理,对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推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呈现专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征,有效推动企业资产管理目标更加多元化,管理水平更加多样化。固定资产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工具,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固定资产容易出现管理审核上的疏漏,这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清、缺乏制衡、固定资产流失及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而无形地增加企业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发展后劲。同时,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新形式的需要[1]。为此,寻求一种简便、高效的管理手段将成为必然。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主要是对委托经营、股份经营、集团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践,对资产管理全过程进行流程化和规范化,将这种管理理念贯穿到各个管理环节中,形成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的管理制度。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与粤港澳三地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理念[2],是跨区域企业长期管理经营过程中总结提升的实践结果,体现为企业将规模较高的固定资产细化成小部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这些部分进行细化核算和管理。这种管理理念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精细化管理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管理水平,是检验其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衡量标准,能将所有资源使用高效化,资源消耗成本最低化。二是精细化管理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管理注入新的元素,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管理更加高效化,无论是在内部管理结构中的理论层面或是实际操作层面,精细化管理都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思想内涵不断覆盖和发展,这能为推动企业发展特色化、文化交流自由化、管理运营规范化树立典范。
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资产管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企业资产管理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工不同,由于缺乏相互的牵制和约束机制,以及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造成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形成了管理漏洞、管理死角,导致管理断链[3]。此外,某些企业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收入、成本、现金这些敏感的会计科目,但对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固定资产都记在账上,对资产管理和资产质量的优劣重视不够,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资产的价值。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单据流转速度慢,造成财务入账时间滞后;保管人员的责任职责不清,造成固定资产的损耗严重,维修成本加大,导致整个管理呈现落后状态,各部门分工不明确、配合度低,进而影响资产管理的效率[4]。
(二)政治体系与管理制度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9 个地市构成的世界级城市群,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管理习惯都存在着差异。三种不同的政治体系受新鲜事物与创新事物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产业在粤港澳之间的管理层次也不相同,这使得管理思维和制度差异对企业运营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粤港澳三地管理政策相对不完善,各环节出现问题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全局,从不同维度配置资产资源,统筹规范管理架构,分阶段、分类型实施好资产管理。
(三)货币体制及金融系统不同
香港和澳门受历史原因影响,在货币体制和金融系统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货币无法自由流通和兑换。资产精细化管理,需要货币的统一发行,价格相互统一,而香港和澳门一直沿用自己发行的货币,使用人民币进行资产交易时,需要和港币、澳币进行兑换,这使得粤港澳资产经营合作受到一定限制。同时,金融体系的规则错位也造成资产上市和交易的不便利,无法实现粤港澳三地资产市场化交易,这也使得拓展资产交易渠道、实现货币统一化管理、降低货币兑换成本等手段成为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5]。
(四)法律框架及税务机制差异
完善的企业架构体系中会有相应的法律部门和财务部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司法体系建设不同,香港和澳门的司法体系受西方的管理和影响时间较长,司法体系也相对独立,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利益的维护带有一定倾向性,对企业的保护制度相对完善。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区域资产管理,需要对企业进行司法宣导,推动企业从实际的经济法和商务法角度合法经营。从税收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资产跨境流动存在障碍,建设统一的税收政策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
由于企业缺少资产管理的制度,企业在采购过程前期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导致采购的设备、仪器以及即将修建的厂房,存在重复、浪费等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管理规定的缺失,受企业工作属性影响,导致固定资产分配和应用不匹配,人员素质不满足条件,过程监管缺失,这些都是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
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与路径
(一)提高精细化管理认识
精细化管理仅靠行政指令远远不够,需要各部门统筹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发展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管理者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来配合精细化管理和实施,让其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完成企业的特定发展目标,起到统筹全局发展的作用,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责任感,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效率[6]。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资产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正规化经运营管理模式,对内部结构管理要有科学的层次划分和对待工作的正规化要求。在制度设计上,将每一份工作精细划分到各个节点,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不能因为管理制度不作为而忽略细节化的关键点。树立企业内部管理的专业化理念,利用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运营过程流程化。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认同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三)践行精细化管理理念
企业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引起链式反映,这需要在落实上形成激励机制。要将企业管理和个人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探索和深化。细化模块要有具体负责人,实施 “四定”管理方式,也就是资产定号、保管定人、管理定户、责任定人,管理过程要实现“线上 + 线下”双登记、双备案,做到精细化不流于表面,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划分,增加企业各部门、各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7]。
(四)推动政府和市场资源优化整合
精细化管理就要从不同层面进行推进,进而达成收益最大化。这种管理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整合。政策支持上需要结合大湾区资产属性和特征,分类施策,从资产管理、转让、交易、确权等多个方面加以利用;市场资源整合需要侧重于对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增强粤港澳地区市场资源共同应用,有效避免市场分化。
(五)实行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监管
精细化管理能帮助粤港澳三地企业更好的运用贸易规则,保障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营。针对科技企业市场监管,应倾向于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应用和保护,对未来产业适用新兴科技内容,由企业所在地区政府机构牵头做好管理工作,不同管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辅助管理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监管提供强有力保障。
(六)创新粤港澳金融管理机制
金融产业是推动粤港澳产业优化整合的基础,是推动资产管理规模化的重要手段。要从资产管理细节层面对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进行优化,增强各企业对外发展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抵制经济变革的外部风险抵抗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建设国际化贸易通道,为抵抗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萧条景象而做好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企业在产业投资中获得经济效益,进而更好的引进外资。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各企业经营和国家对外贸易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凝聚力,推动了创新合作发展新潮流。一方面,细化了企业员工的职责,提高了部门的分工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要素流动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动发展的有效监测,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