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及其必要性分析

  • 来源:公司金融
  • 关键字:可行性,必要性,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1-03-24 21:15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将人才培养工作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行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将服务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这对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特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创新育人理念,着眼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从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而且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如何落实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全面育人”机制还没有形成,需要高职院校给予高度重视。

  一、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在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和各个方面都应当给予大力运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阵地,可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别是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方向和目标,更能够使其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

  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突出表现为: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其基本职能的体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高职院校能够在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如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支撑、技术支撑,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优秀专业和技能人才,同时还能够在构建政产学研机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各类技术创新,进而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业人才、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和出发目标,因而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特殊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灵活性、适应性、科学性设置,可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开设课程,而且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具有人缘优势和地缘优势,特别是由于学生来自农村的相对较多,这些学生对于农村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从而可以为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二)必要性

  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优秀农业方面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而且也具有必要性。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因而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在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人才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主要是: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农业机械化,以及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创新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大批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质,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还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创造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如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将自身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进而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到广阔的农村创业、就业和发展,这对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弘扬乡村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职院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还能够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如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加大对学生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学生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通过输送“大学生村官”的方式,能够为乡村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制约因素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来看,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努力使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深入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有的高职院校服务理念缺乏创新,还没有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在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设计,直接导致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如不注重将人才培养工作与“三农”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没有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细化和分解,课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有的高职院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最根本的就是不注重构建高校、乡村、企业、社会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学生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学生的就业意识比较狭隘,很多学生包括农村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就业和发展,职业导向缺乏针对性的现象仍然较多;有的高职院校服务模式比较传统,如在人培养工作当中,不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文化教育、治理能力教育以及技术应用创新等诸多方面不够到位等等,同样会制约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性,需要引起高职院校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

  三、高职院校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理念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高职院校要想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服务理念创新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和落实,如对各项目标进行细化和分析,找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结合点,努力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行专业设置时,要对供给式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将其模式设置为需求模式。想要认真贯彻并落实创新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理念,还要将“应用性、广泛性、特殊性”和“知识、水平、综合素养协调进步”作为准则,从而为农村的发展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

  (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如高职院校生源普遍来自于农村,而且拥有地缘优势,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切实加大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力度,以培养农村紧缺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为重点,将高职院校打造成农村高质量人才的“输出地”。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体系,也需要高职院校切实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战略合作,如加强与村级组织的战略合作,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式,为村级组织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三)优化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要想更有效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努力使服务的全面性、系统性、效能性更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40万个乡镇和将近200万个自然村。高职院校应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将培养农村人才与学生就业进行有效结合,切实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力度,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和意义,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走出农村创业、就业和发展,这既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农村提供人才支撑。优化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模式,还要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高职院校的强大作用,如高职院校可以成为农村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技术推广方面可以加大工作力度,再比如在培训农民方面也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

  要建立“互联网+高职院校服务”模式,如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农民应用相关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等,高职院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力求取得突破。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到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当中,使高职院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惠民.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20(25):61-62+70.

  [2]刘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涉农高职院校农业多元人才培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7):269-270+27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