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A股资本地图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岛,资本,地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14 19:35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青岛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区域格局,加大全球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为主,以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很快成为青岛的经济支柱。
在“十三五”期间,青岛GDP跨越万亿级大关,从2015年的9300.07亿元增长至2020年12400.56亿元,经济总量领跑全省。
目前,青岛这座飞速发展的国际性港口城市一共孕育了47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3月16日,47家青岛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697.79亿元。其中, 19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14家在深交所主板(包含原中小板)上市,11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3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用数据分析这47家公司,可以解析青岛资本市场的成长及产业的发展。
青岛啤酒登陆资本市场后的28年
自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率先登陆A股以来,青岛企业在资本市场已经经历了28年风雨。
青岛啤酒上市后发展迅猛,通过并购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形式在全国19个省市区掌控了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初步完成了全国性战略布局,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之一。如今,青岛啤酒已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此,青岛本地众多的制造业优质企业陆续登陆A股市场。截至2021年3月 24日,青岛一共拥有A股上市公司47家。
2019年是青岛在资本市场爆发的一年。这一年,青岛辖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9家,数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4%。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与广州并列全国第6位;融资100.54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7位。
2020年,青岛新增境内外过会及上市公司共计17家,创历年之最。上市企业总数反超烟台,位列全省第一,居北方城市第三。
此外,2021年仅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就已有4家企业上市,分别为征和工业、冠中生态、海泰新光、德固特。
民营企业占比超六成
在青岛,民营经济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青岛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7.5%的经济、 64.9%的进出口值和66.8%的税收。在已上市的47家A股公司中,有30家民营企业,占比63.83%。此外,国有企业有 10家,公众企业有3家,集体企业有3 家,外资企业有1家。
从上市公司地域分布来看,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的崂山区汇集的上市公司最多,达到 12家;其中,民营企业最多,有7家,公众企业有2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各有1家。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均位于崂山区。
崂山区区长王锋曾对媒体表示,优秀企业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不仅使自身发展实现飞跃,也为崂山深化“战略北进”、突破再次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崂山区始终如一地为上市企业提供支持,助力企业实现主业规模和公司市值“两个倍增”,推动更多的崂山企业敲钟上市,投向资本蓝海,让资本市场的“崂山板块”更加增色出彩。
其后,拥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和拥有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城阳区各有上市公司 9家。
记者了解到,2020年,城阳区的资本市场取得新突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威奥股份、高测股份分别成为青岛市当年首家上市公司和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融资18.03亿元,占据当年全市股票融资额的52%;海泰科创业板成功过会,城阳板块占据了全年青岛资本市场的C位;成功引进天行昆仑、盈康生命两家上市公司,首开城阳区引进上市公司的先例。2020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均居全市首位。
29家企业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自1984年成为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以来,青岛抓住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机遇,创办了一批民营企业,许多企业发展至今成为了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中不乏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数据显示,在47家公司中,有29家公司属于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型企业,占比超六成。其中,青岛金王、森麒麟、青岛啤酒、青岛港、威奥股份、海尔生物等企业的产品销量、生产技术以及经营规模已经做到全球领先;海尔智家、海信视像等国产电器品牌也享誉全球。
在青岛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业制造业的占比最大,逐步形成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核心产业集群。同时,青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及对外经贸合作,逐步建立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
据数据统计,这47家公司共来自22 个行业。其中,最多的行业为工业机械行业,有8家公司;其次是电气设备行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各有5家上市公司。此外,在材料、金融、家用电器等行业均有3家公司上市。
2020年前三季度44家公司盈利, 15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
从各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方面来看,多数公司已经陆续走出疫情的阴霾。据统计,这47家上市公司2020 年前三季度业绩盈利的公司有44家。其中,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有22家。
此外,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有6家。其中,海尔智家业绩高居第一,前三季度营收1544.12亿元、归母净利润 63.01亿元。其后,青岛啤酒前三季度营收244.22亿元、归母净利润29.78亿元。此外,全球最大综合性港口之一青岛港前三季度营收95.25亿元,净利润高达 29.47亿元,排在第三。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青岛新兴产业的崛起,新老制造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据时代数据统计,这47家上市公司2020 年前三季度在研发方面的平均投入达到 1.87亿元。其中,研发投入达到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5家。
其中,海尔智家的研发投入依然最多,高达50.07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的 3.24%。海信视像紧随其后,研发投入达 11.83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的4.3%。其后,汉缆股份研发支出2.32亿元,占前三季度营收的4.71%,排在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领先的通信芯片制造商东软载波尽管前三季度的研发支出仅为1.06亿元,但占其总营收比例达到 20.54%,占比在47家公司中位列第一。
青岛扶持企业上市“升温”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2月22日下午召开的青岛上市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新目标:2021年,青岛市将确保新增境内外过会及上市公司15家,力争达到20家左右。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将突破100家。
与此同时,在未来,青岛将通过 “两个倍增”实现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一个“倍增”是主业规模的倍增。每家上市公司都是行业的标杆和样板,要坚定不移聚焦主业加快发展,力争在 3年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倍增。第二个“倍增”是上市公司市值的倍增。青岛要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上市公司市值实现翻番增长。
青岛证监局最新披露的《青岛辖区辅导备案企业基本信息汇总表》显示,目前青岛地区共有21家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
记者统计获悉,在这21家企业中,备案日期为2021年的1家,2020年的16 家、2019年的3家、2017年的1家。辅导机构方面,拥有辅导企业最多的是国泰君安,达到5家;其次是海通证券,辅导了3家企业。
上述21家企业中,青岛众瑞等6家企业来自城阳区,彰显出城阳经济正在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城阳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和《促进创投风投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创新举措和优惠政策,力求政策的优惠力度做到最大,政策的兑现速度也做到最快。
记者还了解到,支持青岛企业上市,青岛西海岸新区日前也发布了上市扶持政策,最高奖补超2000万元。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内“四上”企业完成股改并变更工商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给予补助40万元。“新三板” 基础层、创新层实现挂牌新区企业,最高给予中介费补助180万元,对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并实现沪深交易所转板企业最高给予补助700万元。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区企业,上市前分阶段最高给予中介费用补助700万元,对首发上市成功企业家奖励300万元。对实现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企业,以企业上市前三年区级贡献 100%,上市后两年区级贡献50%给予奖励,最高给予企业上市发展贡献奖 1000万元。
在此背景下,青岛企业上市热度再度升温,青岛市相关部门也把企业上市工作作为当务之急。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绪永表示,青岛市科技局将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行动,计划在3年内推动15家高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