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展业复苏看南北经济差距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会展业,复苏,南北经济
  • 发布时间:2021-04-15 14:37

  进入三月以来,南方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展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3 月1日,广州迪培思广州国际广告标识及LED展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落幕,七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为实体展览的复苏开了个好头;3月4日,广州的第二十七届华南国际印刷工业展览会;3 月6日,深圳的春季全食展;3月10日, 30 万平方米的广州美博会以及佛山的三展齐开……一系列展会的开幕,一扫疫情以来的冷清局面。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春节后全国会展业最繁忙的区域,没有之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方地区。截止到两会闭幕的3月11日,北方只有郑州、青岛等少数城市尝试性地恢复了线下展览,并未形成联动之势,南北方整体氛围差异明显。南北经济差距近年来颇受关注,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会展业的南北差距正是南北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在2020 年GDP 前十的国内城市中,只有第二名的北京是北方城市,南北差距之大可见一斑。这种差距也影响到了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在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评选的“中国会展名城30 强”中,北方城市占据9 席,不到三分之一。在展会数量和展览面积上,根据《2019 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9 年展览面积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城市展览数量总计1020 场,南方城市展览总量总计3245 场,南北比例约为3:1;北方城市展览面积1431.8 万平方米,南方城市展览面积为5664.19,南北方比例约为4:1。可见在展览体量上,北方城市大大落后于南方城市。

  南北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在此不展开讨论,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南北方会展业差距产生的原因。一个地方会展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是政府,政商环境的构建、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等都是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曾有多位政商界人士指出,北方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官员思维守旧,发展意识欠缺。笔者认为,这也是造成南北方会展业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各地恢复首展的速度和数量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对会展活动的态度:南方城市普遍开明、积极,北方城市则普遍保守、谨慎,从此次复展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截止到3月下旬,南方除了大湾区城市群之外,上海也开始大范围恢复线下大规模展览会的举办;北方除了北京开始陆续举办展览会之外,其他城市尚未有成批量的会展活动举办。此外,在去年中外会展项目合作洽谈会上发布的《会展业受疫情影响分析报告》中,截止到 2020 年7月15日统计到的全国恢复线下展会活动的33 个城市中,北方城市有11个,占三分之一,对比南方城市,北方城市首展普遍开得晚、开展城市较少。总体而言,在推动会展业复苏和发展上,北方城市总体表现为反应滞后、魄力不够、见机不明、力度不足,这造成了北方会展业后继乏力。

  3月19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规定:对因疫情影响暂停举办的展会项目,如2021年内继续在京举办,按照不超过实际缴纳场租费用50% 的标准对举办单位给予补助。这一政策还在去年的基础上取消了 “参展中小微企业达到50%”的限制,惠及范围更广。然而由于北京一项对会展活动管控十分严格,发展环境并不宽松,这一政策恐已很难挽留那些因疫情被迫“逃离”北京的项目。一位北京的主办方负责人在看到该消息时戏称“北京的展会已经快跑光了”。北京在会展业整体环境的构建上,尤其是在对具体项目和主办单位的扶持上,力度是欠缺的。相较而言,成都、南京、厦门等南方城市多年来通过系统的政策文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力持续增强。还有一些北方城市虽然反应较快,但由于缺乏后续举措,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月8日,哈尔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自3月9 日零时起,哈尔滨市经审批符合防控要求的论坛、展会、人才招聘会、促销等活动可有序恢复开展。这是在全国两会前国内少有的公开发文明确支持恢复会展活动的政策文件,说明了会展业已经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然而哈尔滨并未在出台这一政策之后举办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说明当地缺乏对会展业的系统规划和长远考量。许多北方城市的管理者对会展业的重要性及其对产业的促进作用缺乏认知,在决策时“见机不明”。而更多的北方城市在疫情中采取保守措施,但求无过、谨慎过头,缺乏魄力,令人扼腕。

  北方的营商环境本就不如南方,如果思维再不转变,继续抱残守缺,南北差距必将越来越大。随着北方几个超级大馆的建设完成,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