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

  如今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里,你几乎已经感受不到疫情的痕迹。餐厅门口重新排起了长队,夜市再次恢复了热闹。除了在搭乘公共交通时大家依然习惯性地戴着口罩,你可能都快忘了,在2020年伊始,我们曾如何胆战心惊地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1月23日,疫情重灾区武汉封城,1100万人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主流媒体尚无法进入武汉的情况下,一群记录者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武汉的真实面貌。大年三十,一条长约10 分钟的视频上线,拍摄了武汉封城后的24小时,迅速传遍全网,视频拍摄者林晨的素材也被很多平台转载和使用。这是林晨成为全职vlogger 的第二年,这次意外“走红”让他收获了一些工作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他未曾预料的风险。

  一些人的工作方式被彻底改变。随着疫情蔓延至全球,无数人被迫经历一场在家办公的大型试验。硅谷的技术公司们率先启动了居家办公模式,Facebook、Google、Twitter等公司纷纷将远程办公政策延迟到2021年甚至更久。在美国工作的杨亦洲正在努力适应居家办公的节奏,从微软跳槽到甲骨文后,他至今还没见过他的新同事,自由的背后,有时是孤立无援。

  经历了上半年的考验,有的行业迎来生机,身处行业中的公司人不得不加快速度,跟上新局面。关注消费赛道多年的投资人潘攀今年格外忙碌,消费品牌在短暂沉寂之后爆发,更多竞争者涌入,他不得不迅速调整工作方式、更新认知,才能保住自己在赛道上的位置。

  与此同时,另一些行业受到重创。每年7月原本是留学市场的旺季,但今年情况大不相同,疫情导致全球各大高校陆续关闭、国际航班大幅缩减,而美国针对留学生出台的新规让今年的留学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有人选择了放弃,有人还在继续。留学生刘娉婷史无前例地关心起第三国签证、为美国大选揪心,她的手机里存着十几个留学群,试图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中,抓住一点能帮她顺利出国的讯息。

  国内舆论环境因局势变化而显得更为复杂,一个普通人的爆料,一次传统媒体的深度调查,都可能掀起一场全民讨论,并最终影响一家公司、一个行业、一种制度。外卖骑手小林哥的跑单生活平淡而忙碌,当外界在为平台算法争论不休时,他似乎并没有那般感同身受,但不知不觉中,爱拍视频的他或许已经享受了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红利。

  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即将过去的2020年。被时代浪潮裹挟的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看似一切恢复了平静,但我们的生活已经被重塑。无论这些改变是主动的,还是无意识的,终将成为我们身上的某种烙印,成为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