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的发明史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镜子,发明史,铜镜
  • 发布时间:2021-04-23 09:45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把镜子当作日常生活必需品,每天对着它梳妆打扮,但纵观历史, 镜子发明之前, 人类以天然的水面为镜,平静的水池、盛水的容器是最早的镜子雏形。我国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鉴”。《说文解字》中说:“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后来发展为用铜鉴取代瓦鉴,装水照容。我国于 1975 年、1976 年先后出土两面齐家文化的铜镜,其年代约为4000 年前,世界范围如今伊朗、伊拉克和埃及、以色列等地铜镜的出现大致也在这一时期。而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镜—黑曜石镜,比齐家文化还要早约4000 年。由此可知,镜子应该算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

  8000 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镜子

  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镜子是用黑曜石做的,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6200 年。视觉科学家伊诺克博士2006 年发表在《视光学与视觉学》杂志上的一篇评论指出,大约8000 年前,安纳托利亚(位于土耳其境内)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镜子。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护身符,能迷惑邪恶的幽灵,保护灵魂不从活人体内逃逸,因而也常常与宗教相联。在很多古代文化 中,水面上的倒影往往被认为是人的灵魂所在之处。所以当第一面人造镜子诞生于人类视野中时,大家认为它是一种具有魔力的器物便不足为奇了。

  4000 年前:中国最早的铜镜

  中国最早的铜镜是在 4000 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因为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铜镜比较粗糙,纹饰简单,表面光泽也不强。铜镜最早在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直到西汉末期,铜镜才慢慢地走向民间。我们在上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中提道:“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意思是说,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推断,那个时候铜镜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不过当时铜器还是稀缺资源,主要流行于贵族之中, 一般的百姓是用不起的。

  汉代可以称得上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个时候社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铜镜的铸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纹饰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最值得一提的是, 有汉代黑科技之称的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魔镜。当光线照射到这种铜镜镜面的时候,铜镜背面的图案铭文会奇迹般地反射到墙上或者地上。遗憾的是,“透光镜”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唐代铜镜在造型上有所突破,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了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表现现实生活的打马球纹等。宋代铜镜注重实用,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题材有花草鸟兽、小桥楼台、神仙八卦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元代以后,铜镜质量、艺术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到明清时期,铜镜变得更加贴近平民生活,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吉语镜别具特色,特别接地气。明代开始传入玻璃镜,至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

  16 世纪:第一面玻璃镜诞生

  14 世纪初, 意大利的玻璃制造十分发达,威尼斯城更是因为生产玻璃驰名世界。 1317 年,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师在试制彩色玻璃的过程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发明了透明玻璃。之后,他们将光滑平整的金属和透明玻璃合在一起,制成了玻璃镜的原型。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们便开始摸索用玻璃制造镜子的方法。他们先将金属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后将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试图制成玻璃镜子。镜子刚做好的时候确实不错, 光洁照人。可是没过多久,镜子里面的人像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这是由于水分和空气从金属与玻璃之间极细的缝隙中钻了进去,金属板被氧化了。后来,他们又开始将各种金属熔化后倒在玻璃上,以期与玻璃结合而制成镜子,结果都失败了。

  1508 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他们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溶解锡后形成了一层称为“锡汞齐”的合金,黏附在玻璃表面, 成为了真正的玻璃镜子。威尼斯的镜子轰动了欧洲, 成为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 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显要们都争先恐后地抢购。1600 年,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西斯结婚的时候,威尼斯国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镜作为贺礼,这在当时算非常珍贵的礼物,它的价值高达 15 万法郎!

  19 世纪:镀银法使玻璃镜子开始普及

  玻璃镜子发明后, 为了垄断技术,威尼斯人严守着制镜的秘密。后来法国驻威尼斯的大使接到命令,一定要解开镜子的秘密,他们用重金收买了威尼斯的制镜工匠,将他们偷渡到法国,这样玻璃镜的奥秘终于被公开了。但是,受到玻璃吹制工艺的限制,当时的工匠们还不能制造大型的玻璃镜。这种情况直到1687 年才有了改变。那年,一名叫伯纳德·派洛特的法国人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品。18 世纪末制造出穿衣镜并用于家具上。然而,制造一面玻璃镜子毕竟要花整整一个月工夫,加上“锡汞齐”法对人体有害, 所以当时玻璃镜子并未普及。

  1835 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子真正开始普及。这种镜子背面发亮的东西,是一层薄薄的银层,这层银不是涂上去的,也不是靠电镀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种特殊而有趣的化学反应—“银镜反应”镀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银溶液里,加上一些氢氧化铵和氢氧化钠,再加上一点葡萄糖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把硝酸银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微粒,这些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就制成了银镜。为了增强镜子的耐用性,通常还在镀银以后,再在银层上面涂刷上一层红色的保护漆,这样,银层便不容易脱落和损坏。

  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又发明了铝镜,其制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铝蒸发,让铝蒸气凝结在玻璃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铝膜。这种镀铝的玻璃镜,比镀银的玻璃镜便宜、耐用,也更为光彩照人,在镜子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蒲 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